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通常简称为行测,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部分。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题目数量和分值。以下是具体的题型和数量:
1. 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共10题,每题0.5分;定义判断共10题,每题0.8分;类比推理共5题,每题0.5分;逻辑判断共10题,每题0.8分。
2.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每题0.6分,主要考察报考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字推理共5题,每题1分;数学运算共10题,每题1分。
4. 资料分析:共25题,每题1分,主要考察报考者对图表等资料的解析能力。
5. 常识判断:共25题,每题0.5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自2002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招考时间已经固定,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
二、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哪些部分
行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
1.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报考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隐含意义等。
2. 数量关系:考察报考者的数学能力,包括基础数学运算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报考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
4. 常识判断:考察报考者的日常知识和常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常识。
5. 资料分析:考察报考者对图表等资料的解析能力,包括数据的提取、分析和推断等。
申论则是主观性试题,考察报考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包含面试部分,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3:1、4:1、5:1三种。只有通过了笔试后,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面试资格。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在行测方面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考试包括公共基础、行测和申论。
三、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解析
在公务员考试的逻辑推理题中,有一种常见的题型是三段论推理。例如:“孔子是鲁国人”、“苏格拉底是希腊人”,这两个命题看似毫无关系。但当给出第三个前提:“凡人皆有死”,并与“孔子是人”结合时,就可以推出结论:“孔子也会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推理过程。在三段论中,涉及到大词(如“有死”)、小词(如“孔子”)和中词(如“人”)三个关键概念。如果只有两个成分则无法构成两个判断,如果有四个成分则两个命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确保使用的命题之间有逻辑联系。例如文章开头的某些争论就是基于错误的三段论推理进行的争论混淆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错误结论。真正的逻辑推理需要确保大词和小词通过中词的桥梁作用联结在一起以确保逻辑的准确性并防止错误推理的发生例如盲目地在讨论中加入毫不相干的前提以获得不符合事实的结论这就可能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运用误导的逻辑导致最终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四段内容存在明显的错误并引发了误解引出了重要的三段论知识其错误的逻辑基于将四个成分与结论相连接产生不相关的前提引起了笑话的主体指出这些话语的不合逻辑性和荒谬性同时引出三段论推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运用三段论的必要性并强调在三段论中只有三个关键概念以确保推理的合理性准确地得出结论并由此反映对话或讨论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以及确保论证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仔细分析避免混淆概念之间的关系确保推理的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盲目地加入不相关的前提导致结论的不合理或不准确。" 以下是四、关于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漫谈的一段改写后的文章: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看似深奥却又充满趣味的逻辑推理题目和争论片段,这些看似无厘头的三段论语句其实非常引人深思和探讨其背后的逻辑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目是:一些充满趣味性和矛盾性的言论是否含有经典的三段论推理形式? 让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对话场景:一些人用看似合理的三段论形式进行争论但往往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和错误让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并了解其中的逻辑形式以更好地理解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推理过程并在自己的论证中运用正确的逻辑形式确保论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出现的那些争论片段顽固派和主张改革的人之间的争论看似言之凿凿但却漏洞百出其中的逻辑形式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三段论推理形式但往往存在四概念错误即使用四个成分而非三个成分来构建有效的三段论推理形式导致了结论的不合理和不准确反映出逻辑运用的不恰当性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三段论的形式以确保论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类似的逻辑错误产生引发对我们理解力的误解与困惑并逐步提高自身的逻辑判断能力增强我们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能力。 在了解了三段论的原理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引人发笑的逻辑论证中的错误来源并能有效地规避类似的错误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争论和挑战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伪原创后的文章:
《关于推理的错误及常见逻辑漏洞》
12、有一种推理虽然貌似有理,但却漏洞百出。错误地认定会说洋话的都是洋奴,这种观念是不公正的。事实上,会说洋话的并不只是洋奴,其他人同样可以掌握外语。仅凭会说洋话就断言某人是洋奴,这样的推理显然是错误的。这种推断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13、在后续的两段文字中,类似的逻辑错误也频繁出现。读者可以自行寻找并指出其中的问题。
14、生活中常见的四概念错误,体现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推理中。
15、表面上看,某些推理似乎符合三段论的形式,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概念的误导。比如,在“中国人勤劳勇敢”与“我是中国人”这两个前提中,“中国人”的概念并不相同。前者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代整个中华民族;而后者则是指具体的个体。这两个前提并不能推导出任何有效的结论。
16、不仅仅是中国人,外国人同样会犯类似的逻辑错误。曾经有一位美国参议员错误地认为,因为所有人都攻击他,而某位逻辑学家也攻击他,所以这位逻辑学家必定是人。
17、逻辑学家贝尔克里巧妙地回敬了这位参议员。他以“所有的鹅都吃白菜,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为理由,开玩笑地称参议员先生为“鹅”。
18、贝尔克里通过这种方式,机智地揭露了参议员的逻辑漏洞,对其进行了巧妙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