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翻译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翻译专业是浙江大学与时俱进,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而设立的极富挑战性的新专业,从一设立就深受优秀学子欢迎。本专业根据国家战略要求,面向国际交流所需的口译、笔译领域,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翻译人才和文化、外交、新闻、旅游、法律、经贸、文学等领域的专业翻译人才。毕业生能够满足外事、外交、外宣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能够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机关、大型翻译公司等的口译、笔译工作,也能够进入翻译学科或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深造。

专业特色

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把译介中国、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培养文化、外交、新闻、旅游、法律、经贸、文学等领域的专业翻译人才;

毕业生能够满足外事、外交、外宣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能够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机关、大型翻译公司等的口译、笔译工作,也能够进入翻译学科或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深造。

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备扎实的英文和中文语言功底;

掌握口译、笔译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

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备使用翻译技术提供翻译服务的能力;

具备多学科融合的能力;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对外交流

翻译专业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交流机会,交流项目包括寒暑假短期项目、半年项目和一年项目,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巴斯大学口译3+1或4+1项目、曼切斯特大学2+2和3+1项目、南安普顿大学2+2和3+1项目、香港城市大学2+2和3+1项目等。

翻译实践

翻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拥有众多的口笔译实践机会。他们参加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志愿者工作,提供优质的口笔译服务。翻译专业拥有自己的翻译工作室,仅在16-17年度,学生完成各种笔译任务达100多万字。17年下半年,本科学生翻译的文学著作有八本将分别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翻译专业还积极开拓实习基地,每年都有4-5个深度实习项目在进行之中,如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编译项目、环球网项目和国际会议口译等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强化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口笔译技能的运用能力,并补充学习课堂无法传授的知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口笔译人才,并服务于社会。

办学水平

本专业为教育部新设专业,拥有以从事应用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多产译者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拥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一名,师资队伍不仅具有大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也具有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以及专业/行业类高级职称。他们谙熟中西翻译理念与理论,长期从事口笔译教学,口笔译实践丰富,所开设的翻译课种类之多,在全国领先,其中旅游翻译、英语导译、新闻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属全国最早开设学校之列。中青年教师不仅具有不同学科专业的硕博学位,还受过国际组织专业口译训练,从事跨学科研究,复合型特色突出。翻译研究继承了浙江大学的“求是”学术传统,教材特采用适合“985”大学的生源水平、本科生与研究生“翻译理念打通”、“与时俱进”、“难易并举”、“实践结合研究”的新世纪翻译学R&D系列著作,做法全国独有。目前形成了以旅游翻译研究、文学翻译研究、中国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红楼梦英译研究、文化艺术翻译研究、英美科幻小说翻译研究、口译教学等研究为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本专业还拥有先进的翻译同传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口笔译实践提供了硬件保证。该专业的拔尖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国家认可的中高级口笔译能力(相当于大学教师的中级职称),为就业、保研、出国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演讲、 翻译学导论、 基础英汉互译、中级英汉互译、高级英汉互译、听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文学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 

学科/行业交叉型课程:会展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笔译、商务口译、应用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影视翻译等;

专题研讨、讲座型课程:翻译工作坊、专题翻译讲座、口译与心理、翻译技术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等;

大类必修/通识课程:外译中国经典原著精读、中外文化精粹、中国外交、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思想经典等。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知识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去向

翻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择业面广,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后约三分之一同学继续在国内名校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三分一学生选择到海外名校深造,如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三分之一学生直接就业,就业单位包括阿里巴巴、网易、优步、安永、上海麦肯锡咨询、华数传媒、子木教育、大型翻译公司等。

学长如是说

最高境界学翻译:语言为主,杂学为辅

翻译1101班 吴奕霏

仍然记得大一开学第一天上的第一节翻译课,真是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对于我们这些freshmen来说真是又新鲜新奇又备感压力。老师列出了翻译的无数种说法,翻译的无数种形式种类等等闻所未闻的新事物,最后列出了学习语言的若干阶段,语重心长指着最后一个方格说,“以英文学英文那是武功里的最高境界”。

一开始,是老师打开了半扇门,我们透过门缝望进去,这个全新的翻译世界是那么神奇。从注意用词(diction)到注意语调(tone),从句法到语篇,从文学翻译到应用文体翻译,从翻译实践到翻译学……

对于本科生来说,私以为语言功底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修炼”的,而这一块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按照陈刚老师的专用语就是“多做parsing”。课堂上的一切都只是开始,翻译从未都没有完成式,老师所提供的也未必尽善尽美,一切都可以讨论可以进一步商榷,余下的就是需要自己钻研、整理、不断回顾的过程。我想起大一大二很多个周日都是在自习室呆一天,做点翻译,看点书,什么都行,因为翻译和什么的都有关,杂学对翻译帮助很大。当然美剧和英剧也功不可没,中英双语字幕很值得把玩品味,从前我只懂得看,如今会对其中的翻译错误皱皱眉头。我觉得我对语言的感觉都是从这些琐碎的片段渐渐积累而成。另外,语言专业的同学都需要养成看原版书,听原版音的习惯,大一一位综英老师曾说:“Reading helps writing, and listening helps speaking.”我深以为然。

说来惭愧,并未在翻译上有多大成绩,到如今只是个会把玩下词语和若干句子的“小学生”,大学期间不过是刚被老师领进门,而偌大的翻译世界还在眼前,充满无限未知,值得一探洞天。

万事始于热爱,兴趣和热爱是坚持的源泉动力。古来做大学问者都是寂寞的,必然要舍弃一些热闹和喧嚣,“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蜕变成呆若木鸡、锦衣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

与诸君共勉。

注:吴奕霏是翻译1101班同学,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

翻译——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

翻译1401班 孙元

初入浙大,我便坚定了未来的专业选择——翻译。这不仅是因为翻译专业更专更精,也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因为我喜欢笔译的深思熟虑、精雕细琢,也喜欢口译的灵活流畅、高效凝练。

三年来,在扎实掌握基本翻译理论及笔译技巧的基础上,我在课下勤加动笔,在大量练习中纠正中式英语和欧化汉语表达,并提高自己利用工具书、互联网查找权威用法及平行文本的能力。每周末,我总会到图书馆翻阅外报外刊,从而积累地道的词汇和表达。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李长栓、庄绎传教授等多本经典著作,从简明英语的理念,到删繁去简的原则,再到布局重组的策略,书中一个个详尽的译文剖析及译例对比深刻改变了我的英语写作观,对我的笔译实践亦影响深远。

一位好的翻译必定是口笔译并重的。相比笔译课程,口译课更具压力和挑战性,也更加锻炼能力。课堂上,我不仅学会了视译及交传笔记技巧,掌握了篇章分析和句型处理能力,我的听力和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储备亦得以丰富。每天上下课途中,我喜欢收听几篇英语新闻,而后自己做复述。空闲时间,我也常收看TED演讲或名人政要讲话,并做口译练习,借此广泛涉猎政经文法商等各领域的知识。长期的坚持不仅磨练了我的毅力,培养了我踏实的心性,更使翻译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我想,兴趣、才能和勤奋在翻译学习中缺一不可。笔译要严谨细致,甚至文采斐然,口译则需思维敏捷,记忆非凡。笔译绝非一日之功,口译更需要磁带量的积累,这一切都离不开日积月累和勤学苦练。我们只有积累足够的输入才会自如地输出,才能最终做到戴着镣铐也能翩翩起舞。

注:孙元是翻译1401班同学,成绩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现已获得推免资格,即将到复旦大学深造。

浙大的翻译专业是个很好的平台,把握住了,你可以自信地去往世界上任何地方。

——翟宇轩

翟宇轩,翻译12级同学,现在在牛津大学深造。

选择翻译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