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翻译学硕士代码  >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生

国际关系学院是1981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之一,其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40多年来,国际关系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研究生,成为涉外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学院研究生教育目前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和交叉学科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国家安全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翻译、电子信息、法律、警务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涉及11个专业领域。在校全日制研究生700余人。 

学院于2024年正式招录博士研究生,并长期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目前,博士研究生教育下设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安全、政治学理论等相关专业。

近年来,学院推动落实《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5)》,加快具有国家安全教学研究特色一流学科建设、博士授予单位申报建设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和专项评估建设。教育部国家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安全学新兴学科通过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中期考核,完成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和翻译专业硕士点学科自我评估,成绩优秀,学院“1+5+4”的学科建设布局搭建完成。

40多年来,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下四大特色: 

特色一:规模适度,少而精,精细化培养。适度的招生规模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研究生各专业招生人数每年基本保持在30人以内,大部分专业保持在10人左右,师生配比高,确保研究生能享有更优越的生均教学资源,得到导师更充分的指导和栽培。同时,通过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跨专业开展“中国与国际关系”联合硕士项目,实施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始终坚持精细化、精英教育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视野开阔、笃实勤奋、学贯中西的优秀人才。 

特色二:传统学科教学研究能力上乘,领先优势明显。学院自1979年起培养英语、日语、法语研究生,毕业生大多活跃在我国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与教学领域。学院早在1981年就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随后又增设了国际政治、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国际关系与国际法、政治学理论、国家安全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成为我国知名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学者培育的“摇篮”。1984年,学院最早试点外语专业和经济专业复合培养,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公共采购学专业为主的经济学培养体系,就业水平始终位居首都经贸类专业研究生前列,成长出许多蜚声中外的商业和国际经济人才。 

特色三:新兴学科与一流科研机构强强联手,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和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和应用化学等学科专业培养,均由国内相关领域一流专家和学者领衔,学研结合,为特色工科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向、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通过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单位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为翻译硕士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 

特色四: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定向服务能力加强。随着翻译、电信、法律、警务四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陆续设立,学院确定了强化服务行业一线的理念,定向生人数逐渐从过去的10%上升到30%,进一步凸显了服务面向,加大了教练结合,为我国相关行业领域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2021年底,学院制定并通过了《国际关系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办学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育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等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为引领,以“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资源充足、团队合作”为培养理念,为培养输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