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社会存在名词解释考研  >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

1、社会政策概论(名词解释)1、政策: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2、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3、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4、社会保障政策: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包含了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的所有公共服务项目。5、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6、

2、公共住房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7、公共教育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免费或低费教育服务的政策。8、劳动就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9、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体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10、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无偿或低偿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11、社会保护: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减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12、增能:“增权”“充权”,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来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13、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社会中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的社会行动体系。14、社会治理:是以人民利益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在内的多方面途径来达到增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平安中国,维护国家与社会安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目标。15、福利国家: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及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的总和。16、贝弗里奇报告:为二战后重建社会福利,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

4、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取代旧的国民保险计划。17、非商品化:是指个人所获得的各种福利和社会服务相对的独立于其收入之外,不受其购买力影响的保障制度。18、三个世界模型:艾斯平-安德森提出,运用“非商品化指数”工具将福利资本主义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二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三是社会民主模式。19、描述性理论:通过分类等方式把复杂的社会政策现象简化成更加容易处理的类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威伦斯基和黎贝克的“剩余性模型”和“制度性模型”。20、解释性理论:回答关于社会政策的本质,社会政策在社会中的功能和社会政策产生和变化的原因等多种多样的原因。21、公民权:马

5、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公民身份的发展也要求社会权的扩大,公民社会权的扩大要求国家必须保证人民有权利获得充分的收入、卫生、住房和教育等(无条件的权利)。米德:公民权是与责任、义务和互惠,从社会获得福利帮助的人,也应该有负责任的行为,应该避免福利依赖。22、规范性理论:关于社会政策价值基础的理论。23、社会政策分析:是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及其对各种环境条件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公众对社会政策的需要、社会政策面临的各种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4、个人需要:是社会成员的社会需要。25、马斯洛:个人需要

6、的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6、布莱德萧:对需要的概念进行分类:规范性需要、感觉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比较的需要。27、基本需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28、社会需要:社会整体的需要,最低层次:社会的整合,第二:追求秩序,第三:社会稳定及和谐,第四: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29、社会问题: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30、社会不平等问题:由于权力和其他各种资源分配中的制度性差异,导致各类不同的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有的份额不

7、同,以及各个群体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不同。31、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步加大的过程。32、老年人问题: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引起社会反应,并需要采取集体行动予以回应的过程。33、社会歧视:是指在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其性别、种族、出生地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特点,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34、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社会政策行动或提供相关服务的行动者,可以是政府、组织、群体和个人。35、制度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模式的特点是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36、补救模式:又称剩余模式,残补

8、模式,是指首先由其他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市场、就业,或通过家庭、社区、民间组织等)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只有当这些方式都失效时,才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去解决。37、低层次责任原则:是指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行动中,首先由较低层次的机构负责,只有当低层次机构确实无法满足需要时,较高层次的组织才介入。38、国家福利模式:由国家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39、民间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40、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民间组织。41、非营利组织:指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42、第三部门:社会服务领域中在的公共部门(政府),私人部

9、门(企业)之外的另一个部门,即各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又称为独立部门,非盈利部门、利他的部门。43、中介组织:在社会服务所需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中担当中介作用的组织。44、社会团体:是指由我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45、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46、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其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47、就业组织:是指人们在其中就业的组织,我国一般称其为用人单位,一个组织只要是为了完成任务而

10、雇佣了员工,他就属于就业组织。48、多元福利模式:指社会政策主体多元化,政府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仍扮演主要角色,承担最基本的责任,其他各类组织和个人以制度化的方式参与社会政策行动,并在其中分担责任。49、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是接受社会政策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或者说是受社会政策行动影响的人。50、普惠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的,给全社会或者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都有没满足的需要。51、选择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11、。52、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是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53、社会政策的受损者: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相对损害的个人或群体。54、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各类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其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的群体。55、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条件。56、社会集资:是指在一个组织、社区或一定范围的人群中,通过参与者共同缴纳资金的方式来兴办一些社会服务项目,以满足人们在某些方面的需要。57、社会捐赠:是指公民个人或组织在自愿的原则上向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捐助。58、政府社会支出: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作实

12、施社会政策的部分。59、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60、政府办服务机构(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组建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国办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相关服务。61、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供应方,不负责建设和直接经营服务机构,而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社会服务机构按照和政府的合同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此从政府获得相应的经费补贴。62、政府补贴需求方:政府直接给需求方提供补贴,需求方根据需要自己到服务市场购买服务。63、纯福利模式: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都由政府

13、的公共资金支持,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福利性服务而无需付费。64、准市场机制: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65、以服务养服务:以商业化服务的利润来支持福利性服务。66、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投资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采用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并获取资源,投资者在收回投资之后也不再参与分红,盈余再投资于企业或社区发展。67、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为了满足全体或某些社会成员的需要,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相应社会政策的全过程。68、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指在社会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

14、等方面的综合特征。69、完全民主化决策模式:以“公投”来决定。70、民主型决策模式: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71、社会政策的成本:是指实施一项社会政策所需要的财政开支和需要付出的其他各种代价。72、社会政策的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可能性。73、公共舆论:是民众对社会中各类组织,公众人物及公共事件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表达方式。74、突发事件:是指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中突然发生的对社会产生比较严重影响的事件。75、社会政策议程: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76、基线调查:

15、又称基础情况调查,是指在一项政策行动开始之前,就该行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现状做详细调查。77、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是指运用各种社会调查及其他的技术和方法分析社会政策方案是否可以实施,确定社会政策方案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78、政策试点: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全面实施该政策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进行实验性的实施,掌握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便修改完善。79、政策模拟:政策模拟是利用已经估出参数值的经济计量模型,计算出不同政策方案的后果,以便进行政策评价。进行政策模拟时,首先给出不同政策方案的假设条件,即政策变量的数值,或结构参数的变

16、动值,然后用模型计算出不同假设条件下内生变量的数值。80、社会政策的审批:是一个在不同意见的背景下,采取集中行动的过程,即在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一种统一行动。81、社会政策的实施:是将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方案付诸具体行动的过程。82、社会政策规划:是指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83、社会政策行动方案的程序化:是指在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中,政策执行者根据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特点及相关的社会条件而编制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程序。84、配套政策:是指与某项政策配套运行的政策措施。85、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是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队伍来保证社会政策行动有序的进行,以

17、便高效率的达到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86、社会政策行动的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87、福利漏洞:是指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流失和浪费。88、社会政策评估:在政策实施到一定阶段以后,由社会政策的权威机构通过组织专门的调研及资料分析工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过程及其已产生的效果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89、社会政策评估主体:指评估行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90、政府评估:政府代表公权力以及社会政策的出资方,通过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而履行其监管的责任。91、领导评估:常采用领导听汇报、批文件、下基层视察并讲话等方式进行。92、

18、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社会政策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对其所承担的项目运行情况评估。93、第三方评估:是社会政策的主管部门委托与社会政策项目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承担评估工作。94、专家评估:是指由社会政策各个领域的专家对该领域社会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95、群众评估:就是让普通的群众以评估者的身份参与到对社会政策行动的评估过程中。96、社会政策评估的对象:又称评估的客体,是指被评估的社会政策行动。97、评估标准:指在评估过程中用来判断社会政策行动优劣的标准。98、行动标准:是指在社会政策评估中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即已投入的资金和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实现了

19、预先的计划。99、收效标准:是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收效大小及质量高低的标准,即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达到了该项社会政策预期的目标。100、效率标准:是指对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评判,即对其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101、事实标准:是指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102、价值标准:是指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103、价值中立:研究者不能把价值强加给事实材料,而应接受研究的事实结果,而不管这种结果是否和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分析,保持研究的客观性。104、自由:个人对其自身的事务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和能力。105、控制:与天

20、生的自我约束不同的另一种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106、社会权:是公民获得社会福利的权利。107、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关于社会政策的价值、态度和理论体系的总和。108、传统社会福利思想:(客观上会给工人阶级带来某些好处,但实质还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09、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是福利国家的积极支持者和建设者,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了许多马克思所诊断出来的弊端,但又相信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而得到缓解或克服。110、“新左派”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属于左派)20

21、世纪70年代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营中出现了“新左派”,围绕着资本主义如何在剥削关系中仍然能够维持有效性,以及资本主义如何在各种矛盾中发展。111、“新右派”社会福利思想:(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属于右派或极右派,新右派即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强烈批判以福利国家为代表的国家福利制度。认为福利国家制度导致了低效率,对经济造成伤害,政府责任不断扩大最终难以承受,使在政治上陷入危机。112、第三条道路:使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相结合,采取兼顾国家和市场、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塑造新经济、构建新福利、推行新政策,使资本主义获得再发展。113、发展性社会福利:将社会发展理念应

22、用于社会福利,通过鼓励采用主要不是关注提供社会服务,而是关注提升穷人参与生产性经济的社会方案。114、社会资本: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它以关系网络形式存在;科尔曼把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叫做社会资本;帕特南在科尔曼的基础上,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资源社会网络及其产生的互惠、信任准则。115、经济规模测量:是指对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范围里能够生产出来的财富总量,包括从基本的生活用品到复杂的生产资料,再到各种文化和精神产品等财富的总量。116、社会政策运行效率:社会政策行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一个政策行动过程的资源投入越小,或产出的社会效益越大,其效率就

23、越高。117、有效需求: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118、投资环境:是指在一个区域中能够对投资项目的成功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119、经济导向型模式:通过发展经济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120、福利导向型模式:单靠经济增长难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难以满足下层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因此需要政府强化社会政策,扩大福利供给,提高社会保护水平,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各种需要。121、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应该坚持维护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基本目标,但同时也应该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122、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是指社会政策在

24、一个国家的政治行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对政治过程产生的影响。123、阶级国家理论:国家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24、战争国家理论:国家的主要职能是战争。125、福利国家理论:国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组织社会福利事务,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126、经济国家理论:强调国家在组织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职能是国家最主要的职能之一。127、利益集团:是指社会中具有某种共同特点,并因此而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128、公民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129、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是指社会中各类组织的发展程度及其组织体系严密化的程度

25、,以及个人被纳入正式组织中的程度。130、生活质量:是衡量人们生活状况的概念,包括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131、社会倾销:指的是将劳工标准较低的国家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劳工标准较高的国家的行为。132、福利移民:指的是低层次劳动力,向福利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迁移的现象。133、社会保障: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134、反贫困社会保障:政府为缓解贫困而实施的各项社会政策行动,还包括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贫困者的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政策行动。135、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劳动者与雇主共同投保,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为年老、疾病、伤残、

26、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而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本人或家属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136、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137、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138、公共产品:是指在供给上具有非竞争性和在使用中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139、非竞争性:是指使用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使用者的增加不会使产品的成本增高。140、非排他性:是指一种产品,可以为多人同时使用,并且难以排斥任何人使用。141、职工福利:是指企事业单位向职工提供的各种福

27、利事项的总和。142、职工福利社会化:是指企事业单位逐渐从社会福利服务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将由其事业单位负责的社会福利服务项目逐渐转化为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143、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指在政府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将过去由政府包办的社会福利服务改为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全社会共同兴办的社会福利事业。144、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按比例共同负担社会福利资金的多元投资渠道。145、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而是要进一

28、步向广大的社会公众开放,以满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