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感觉自己都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也工作在农村。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爱这片土地。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有着她本身的局限性,或者说,从来没有走出大山的父母思维意识的局限性,也间接影响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是像我一样,在村里上小学,去镇上上初中,去县上上高中,然后再去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大学。不怕大家笑话,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大学,一个是清华,另一个叫北大。于是,我就这样一路上横冲直撞,好在每个阶段都遇到很多热心帮助我、引导我的老师。小学的语文老师彭老师让我从写作文中找到成就感,初中的语文老师公老师帮我打开诗词世界的大门,数学老师王老师让我爱上了数学课,高中的数学老师张老师和我说,“不要被外界环境迷失了心智,要执着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英语老师让我从蹩脚的英语中找到自信,大学的孙老师一直引导着我、鼓励着我。如果没有遇到高中的张老师,我可能不会上大学;如果不是大学的孙老师,我可能不会读研。感谢那些出现在我青葱岁月中的良师们,感谢他们经意间、不经意间的无私帮助。
谈到工作,我该感谢的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高老师。镜头回到2015年2月份,那时候考研成绩已经可以查到,大家都在忙着联系导师。我给三位博导发过邮件,只有高老师给回了一句“欢迎报考”,然后我就报考了。后来,面试,体检,就等着入学了。
记得第一次见到高老师,我有点吃惊,这样和蔼可亲的老头儿,着实让人喜欢、心安。后来,我才知道,我是高老师的关门弟子。和大多数导师不一样,高老师教给我们的不是怎样做实验、发文章、申请专利,而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当大多数同学在学习室忙着看文献的时候,我们在高老师家里包饺子、煮粥、玩“狼人杀”的游戏;当大多数同学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在武汉、在昆明参加学术论坛;当大多数同学在实验室写文章时候,我们在筹办“西部家禽论坛”……
可以说,我的研究生生活和别人过得不太一样,高老师学生的研究生生活过的更洒脱、自然、自由。研一上学期,逛逛校园,上上课,跑跑步;研一下学期开始为期4个多月的饲养试验;研二上学期正式做实验、写文章;研二下学期在老师的提醒下,在研究生办公室做了半年的助管,做了某个杂志的英文实习编辑;研三上学期,给一个学校带课;后来在导师的推荐下,去了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实习。期间发生了几件影响我不能说是一生,至少可以算是半生的几件事情,这正是我最感激高老师的地方。
研三的时候,很多同学开始忙着找工作了,那种纠结、无助、茫然,大多数同学应该有同感。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无外乎几条:读博深造,去企业工作,去机关事业单位。那时候,我的英文文章还没被接收,所以没有读博的打算,但是同实验室的师姐去了都灵大学一个很厉害的实验室读博,多少有点出国的想法。后来,就跟导师聊关于读博的事情。那次在高老师办公室聊了很久,有句话特别感动。高老师说,“小刘,不管你最后决定做什么,导师都是支持你的,也相信你可以做好。经济原因,老师可以给解决,你导师,什么都没有,学费、生活费,还是出得起的。半辈子的工资放在卡里永远是个数字,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钱。”那时候,高老师还给我推荐了几个导师,其实,我都忘了,他和我说的是谁谁谁了。就记得,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满满的感动。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代课期间。这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是在一个师姐的介绍下去的。那时候,并没有经过导师。和导师说的时候,合同之类的都已经签好了,也算是先斩后奏了。令我意外的是,导师不但没有生气,还大力支持。高老师大包大揽,告诉我,有事和他说,他和那个学校的关系都很好,经常有学术上的往来,有什么不方便的和他说,不要自己受委屈之类的。要知道,那时候,我们在网上看过很多压榨学生的导师。可能导师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就想着,时间紧了,才能出成果。但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我们并没有比别的实验室差。比我早一年毕业的师兄、师姐每个人都有不止一篇文章。我自己也是,毕业前后,两篇文章都被接收。我们平时办的会议,与会人数比别的团队都多,我们也从来没有因为科研经费紧张而着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团队比大多数团队都团结、优秀。从我们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商高,会做人做事。高老师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幸运遇见这样的导师,给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却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大方向有没有偏离目标。正是高老师看似漠不关心的关心,让我们实验室毕业的同学独立自主,为人处世到位,综合素质高。有的老师这样评价我们实验室的同学,“这个团队的学生是综合性人才”。事实上,我们学习这么多年,真正用到的知识可能都是那些你没有见过的。对我们大多数非科研、非专业人员来讲,学会怎样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代课一学期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教师资格证都已经考出来了。但是,感觉自己不会从事教师这份工作。我又陷入了迷茫、不知所措的泥淖。是高老师,再次拉了我一把。他和我说,他有个亲戚在上海开公司,让我去实习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喜不喜欢那种工作,适不适应那种生活节奏。不管最终去不去从事这个工作,先去感受一下、尝试一下。于是,我就横冲直撞撞到了上海,做好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理准备,就想着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学习、学习、再学习。带我的徐老师是团队中经验最丰富、专业能力最强的老师;公司的老总、副总也是经常关心询问我是否适应现在的节奏,告诉我不要着急,一切都慢慢来;身边的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是不断鼓励、支持我。那一个月,尽管发生了手机被偷、打车被骗、买东西被嘲笑等不顺的事情,但是公司同事的帮助,让我在这个陌生的、近乎无情的城市,感受到春天的、甚至是夏天的温暖。
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曾经朝思暮想的高高的办公楼,优雅的职业套装,有序的办公桌,噔噔的高跟鞋声,醇香的咖啡……这些都不再吸引我,我感觉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或者说,这不是让我有归宿、有成就感的工作。于是,我和高老师说,我不喜欢这种工作节奏,我想尝试另一种工作。想来想去就是参加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之类的考试。但是那时候已经是1月13号了,距离事业单位考试还有两个月。偶然间,和导师提起去年考上河北选调生的师兄,导师随口说了一下,你也可以试试。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都想尝试,从来不考虑后果,然后我就买了回西安的票,从决定辞职到办好所有的手续,回到西安,用了不到24小时的时间。这样说来,我的确算是一个行动派。
回到学校的日子,就开始了备考模式。先是准备事业单位考试。3月22日考完试后,感觉考得不好,又开始看选调生考试的资料。其实,准备这个笔试前前后后没花多少时间。可能,冥冥之中,这就是我应该从事的工作吧,我的笔试成绩竟然高出分数线10分!当我查到笔试成绩的时候,我刚从市政府大楼交完事业单位的政审材料。事业单位我笔试第四,要两个人,几乎是没戏的,选调的笔试成绩还不错。和导师简单说了一下情况,导师说,两手准备吧,说不定都成了呢。尽管最后事业单位总成绩第三,没被录取,但是也多了一次面试经验。当后来参加完选调面试之前,高老师还给我发了短信,说“姑娘放宽心就好了,你没问题的。”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祝愿太过于诚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最终我还是通过了,尽管过程让人心惊胆战,尽管我差一点被笔试少我9分的人逆袭成功。但是最终结果还是好的,这就足够了。现在写到这里,还是多少有点忐忑。
也许是因为得到的不太容易,所以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早就在各种群聊里听前辈们讲过数不清的基层苦、没前途的故事,但是我依然心之所向,不为所动。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能是自己的期望比较低,入职后,我发现所有的遇见都是惊喜。
入职后和导师通过几次电话,导师还是那种乐呵呵的语气,说我心态好,告诉我,乐观的姑娘运气不会太差,告诫我要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底线,沉得住气,不要冲动,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的。上班后,区里的、镇上的领导同事嘘寒问暖,耐心指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幸运的是,在任职村郭兴庄,遇到了工作上的引路人,我们村的两位第一书记,都是特别热心、特别有想法、特别有能力的人,他们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可怜我,还是爱惜我,他们对我特别照顾。有时候,我就想,对自家的妹妹也不过如此吧。村两委的成员也对我特别好,他们心地善良、热情大方、勤劳勇敢,他们带给我的是暖暖的春风,是满满的感动,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在镇政府住,两个第一书记每天早晨不辞辛苦,记挂着我这个貌似是累赘的小尾巴,去镇上把我接到村里,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倦的身体,再把我送我回镇里。他们平时去村里走访,去工地了解工作进展,开会等,也都是带着我。休息的时候,会给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真真假假的,我也分不清楚,反正,我都当真了)。值得炫耀的是,两位书记的厨艺都特别棒,我的水平只能打下手,帮忙洗洗碗。可以说,入职的这两周,除了每天被太阳晒得心烦之外,剩下的都是幸福、快乐、满足。
如果不是遇见高老师,可能就不会进入选调生这个大家庭,也不会遇到党政办、组织办、纪委办那群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哥哥小姐姐,不会遇见郭兴庄团结向上、热情真诚的两委成员,更不会遇见可能影响我很长时间甚至一生的两位第一书记。
成长的道路上,感谢遇见,感谢帮助,感谢那个动不动就把电话拨到我这里的、和蔼可亲的高老师,虽然每次都是电话响一声就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