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组会穿什么  > 研究生组会,没有进展如何汇报?

研究生组会,没有进展如何汇报?

新学期开学了,很多新入学的研究生,非常害怕组会,感觉每次开组会就有一种过堂受审的感觉。组会结束了,不管自己表现怎么样,都先庆祝一番,这样下来,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没啥进展,越愁组会说啥,为了能说些啥,需要准备的时间就越长,再加上开完会还得放松一下,投入科研的时间就更短了,就更没啥可说的了。最后,组会本来是促进大家一起交流,想到更好的idea,却变成了一种极大的负担。

稳住别慌,没有进展很正常

科研是在已知和未知边缘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没人可以保证每周个进展,每月完成一个课题,每季度一篇文章,那样就成了paper machine。

理想的科研状态是创意型的工作,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创意型工作的特点就是产出不稳定,不要过分要求自己每周都必须有实质性进展。保持良好心态是科研效率的重要保障。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啊

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很久,看了哪些文献,尝试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失败的结果,发现了哪些问题都可以在组会上讲,任何你遇到的小问题,学习到的哪怕一丁点东西,只要讲出来就有工作量。理性的导师不会责怪失败,只会责怪懒惰。

别把自己的包袱一次性抖完

“成了,成了!”

假设在开组会前一天,你突然灵光一现,走狗屎运的完成了自己上次组会发过的誓,甚至还有了意外收获。那恭喜你,未来两三次组会都稳了!全部都稳了!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直接relax。

有了不错的进展,别一次组会一股脑的全抖得一干二净。不如给自己的进展切切片,规划好递进式汇报自己的进展,“分三集依次讲解”才是高手。这样近期几次组会都有的说了,还能给导师留下“尽管孩子是笨了点,但是也算勤奋”的印象。

组会重要的是讨论!讨论!讨论!

在没有开始科研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组会的意义就是包工头检查工地搬砖量。

然而,开始科研之后,逐渐体会到组会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讨论。可以用P:D比衡量一下自己的组会成分,P代表presentation,D代表discussion。讨论成分越高,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越大,组会越有意义

最后,希望上述几点能够帮到你。在这儿推荐大家一个论文干货/研究生干货公众号,关注回复后台,即可获得超100份资料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