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心得体会入学教育科研作假  > 记新生入学教育|直击同济大学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教育五个“第一课”

记新生入学教育|直击同济大学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教育五个“第一课”

新生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研究生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科研环境,熟知学校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学风,提升安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法学院于9月4日-9月8日面向82名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主题,围绕五个“第一课”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爱校荣校 校史校情教育“第一课”

作为百年名校,同济大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济法学专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与德国合作培养的法政科学生。

为更好地让新生了解校史、院史,法学院党委书记吴为民于9月6日下午面向新生开展以“我们一起翻看老照片”为主题的校史教育讲座,吴为民书记首先以参与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宣传工作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讲述了百年校庆庆典的盛况。随后,他主要通过照片展示和讲述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向新生们介绍了学校建立、历经抗战期间的辗转、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作为最早的对德合作交流窗口、今天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目标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同济大学建校116周年波澜壮阔的校史。一幅幅老照片,生动地“讲述了”同济大学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同济大学与中华民族、与上海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在讲述中,吴为民书记结合同济大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校友的经历分享和学校参与的重大工程建设等,为新生们诠释了同济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使命。在课程中,吴为民书记鼓励新生们在同济大学学习的期间,按照蒋惠岭院长在开学典礼中提到的:去“追”一些“大家”的讲座,如去听一场汪品先院士的讲座,感受名师的魅力,学习一位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纯粹“的同济人的科研精神。在课程的最后,吴为民书记勉励全体法学院新生,在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涯中,通过阅读、参观、感知同济大学丰富的历史,成为一名真正的同济人!

在吴为民书记讲课后,部分同学自发到同济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学校发展的文脉。

在9月4日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中,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院长蒋惠岭在给全体新生的致辞中,分享了自己考察青岛德华园、四川李庄的亲身经历,以丰富的史料描绘了同济大学法科发展的“四部曲”,为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院史课程:

一是“德华大学衍生法脉”,即1914年青岛德华大学有9名法政科学生转学到同济大学完成学业,成为同济大学法脉之源流。尽管此后未招法科新生,但这仍不失为同济法科发展历程中浓重的一笔。

二是“栖居李庄艰难兴学”。因日本侵华战争而流亡四川李庄的同济大学在艰苦条件下,于1945年兴办法学院以助力战后法制重建,从而形成了同济的医、工、理、法四大支撑。

三是“改革开放顺势而发”。在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历史论断支撑之下,同济大学于1994年复办法学教育,续写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历史,并成为当今同济法科的重要基础。

四是“四分之三世纪再出发”。在同济大学法学院1945年初创后的75周年纪念之际,为落实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同济大学法学院于2020年提出了“四分之三世纪再出发”的口号,奉“立主流、强基础、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行“立时代潮头、育法治英才、发思想先声”之使命,以稳健的步伐、优异的成就,重塑同济法科辉煌。

提升素养 专业学习教育“第一课”

专业认知、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规范培养、数据库检索是新生开展科研和学习的基础。

9月4日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中,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荣学磊博士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们上了专业认知的“第一课”。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求学的经历和工作中对法学、法律职业的体会和思考,并为研究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个人的参考建议。对于初次接触法学的学生,他认为:法学知识的累积途径是多元的,法学往往没有标准答案,法律结论的正确程度取决于论证过程的可接受程度,越有说服力的答案越接近最正确。法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法科生的学习生活可以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