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延期毕业影响工作吗女生  > 「不能及时毕业」对博士就业到底有何影响?

「不能及时毕业」对博士就业到底有何影响?

其中企业招聘,主要看重专业对口与相关工作经验优先;

博士后流动站对招聘博士的要求,则主要体现在专业方向对口、有无参加过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是否主要参加过承担过国家基金或省重点基金项目、35岁“年龄红线”等方面;

而大多数人公认的“硕博人士的最好去处”,同时也是博士就业比例最高的单位——高校,对招聘博士的要求则随着高校扩招博士的同时,在一些基础要求上每年都“水涨船高”。

现实中,不少高校的编制日渐饱和甚至紧缺,所以在高校招聘简章中,往往会明确要求博士具备所需要的优秀研究能力。

以理工科博士为例,高校招聘引进人才基本会看:核心期刊一作论文的数量和评分、作为有效排名人身份参与的国家重大项目数量、承担过的国家基金项目数量、所拥有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甚至已出版的专业相关专著数量等。

这些高校将条条框框的硬性科研成果,作为博士基本科研水平的考察。他们将博士们分成不同的类别,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根据不同方向博士的紧缺情况,给予不同类别的博士不同档次的人才待遇。

也就是说,你凭本事积累下的成果越多,你得到想要的工作机会可能性也就越高,过往对自己学识能力的投资收益也就越高。

可是,延毕却直接影响了这些因素。

二、延毕对博士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延毕,不仅仅意味着博士越来越接近“35岁”的就业年龄红线,在博士科研学习的过程中,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1、论文

对于博士来说未来想要顺利就业,自然是优秀论文越多越好。但并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就能保证成果数量和质量的。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优博论文的产出年限大多为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后的第3~4年,延长培养年限于产出优博无益。”

就拿科研的时效性来说,好不容易确定的研究选题和成果可能会因为过长的学习周期,而“大打折扣”甚至“推翻重来”。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多年心血最后付之东流化为泡影,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激情和创新活力便在这种恶性循环负面情绪和毕业压力的push中随着时间渐渐消磨,被迫“躺平”和主动“逃避”的心态让优博产出的概率不升反降。

2、单位服务期限

我们都知道高校招人是有服务期限的,「来不容易,走也难」。

一般来说,博士最低服务年限服务期限主要在5~10年,其中较为多见是5年和8年。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高校的服务年限普遍最长,8年、10年的居多;中部地区高校其次;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有的服务年限则在5年上下。

所以,当延毕影响了博士毕业的年龄后,即便成功入职高校,也会因为服务年限过长,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没有及时评上更高职称,而处于博士就业市场中的不利地位。

3、上升空间

年龄对科研生涯的影响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特性。如果延毕时间过久,大龄博士通过层层筛选进入高校以后,仍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评比更高职称,还要积极点亮人才头衔。但本身职场起步较晚的博士们,会发现原来同时平衡科研教学、家庭关系、生活压力、经济条件、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事情时,年轻时的精神状态却是很难回来的。

最后一点话

“延毕”的大环境凭借我们一己之力无法改变,但是也有人会破浪前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一只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博士们在积累一定的学术底蕴和养成良好的学术素养之后,自身需要尽快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尽可能提前完成博士阶段的硬性学业要求。这样才能预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