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 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阎凤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1;李欣,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1;杨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年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硕士研究生数据,使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导师指导和实习这三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之间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生内部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表明,专业硕士生初步发展出与学术硕士生不同的培养模式,且内部差异较大。研究发现:专业硕士生对实践课程设置的评价高于学术硕士生;专业硕士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制度得到了落实,质量有待提升;与学术硕士生相比,专业硕士生的实习比例更高、时间更长、学校参与的程度更高,且实习与专业结合情况更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职业结构日趋细化,经济管理、工程、法律、医学、农业等专业领域急需大量高级应用型、实践型和职业型人才。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要求。为了落实纲要提出的十大政策,各部委纷纷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助推人才发展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业强国的战略,其中,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八大战略支撑与保障条件之一。

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元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张的减速,学术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与此同时,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发展。此类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恰好满足了我国对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校依据这一人才需求结构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调整,逐步缩减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学术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生”)的招生规模。2009年我国计划招收硕士生46.5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生5万人(占比为10.75%)。2015年我国计划招收硕士生的总规模为57.4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生25.2万人(占比接近44%)。专业硕士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有学者对专业硕士生与学术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具体分析了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体系和模式。

在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和共性的问题。①我国多数专业硕士生培养单位制定的培养目标包含了国际化、创新性、应用型等宽泛的内容。但是,这些宽泛的描述无法为实践能力培养这一具体目标提供指导。②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提出应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遗憾的是,当前专业硕士生课程的设计仍然按照核心课和非核心课的方式来规划,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非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情景实践能力的规划。③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学模式的变革,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行动学习法等;依赖于压缩传统的单纯知识讲授的比例,帮助学生得到一手经验;依赖于通过相互批判、自我反思和教师指导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但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尚未系统性的整合入专业硕士生的课程教学中。④高校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学术创新能力强,但是并不具备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⑤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需要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评价制度。目前,多数高校缺乏一套全面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来确定专业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是否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硕士生培养体系的核心,应该贯穿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也应该贯穿于实习实践的过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