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学术写作  > 欢迎访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站!

欢迎访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站!

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训练的困境及其纾困[1]

基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问题的分析

李  忠

摘要:学术写作是学术训练的途径与形式,也是研究能力的外化过程与体现。但是,研究生学术写作尤其是学位论文写作中却存在诸多规范问题,如论点表达不规范,摘要无法承担相应职责,文献综述难以呈现已有研究成果与本研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呈现不清、问题与原因杂糅或大而无当的原因分析,得出常识性结论,等等,这些都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典型规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品质提升,还影响到学位申请者的后续发展。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阶段的训练不够充分,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过度重视确定性的明确知识而忽视不确定性的默会知识,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漠、批判性思维能力弱、写作水平低等,使得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最终呈现在学位论文中。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即帮助研究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应用知识的默会知识,实现研究生由学习主体向知识主体的转变,强化研究生的写作训练,保证研究生写出规范且富有思想性的学位论文的同时,通过知识的更新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默会知识;学习主体;知识主体

作者简介:李忠,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西安 710062。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完成探索真理过程中,对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的文本呈现,不仅受到研究生本人、导师及其培养单位的重视,而且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2020年9月4日,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1]。同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将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问题做出明确要求。学位论文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它是研究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探索真理过程中更新与创造新知识、创新价值观念的文本呈现,是研究生责任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因而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应该是问题的规范问题。规范问题虽属技术层面问题,却与学位申请者以往的学习经历及其接受的学术训练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学位申请者在以往学习与训练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掉,最终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呈现出来,并对学位申请者未来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2]。

一、不应是问题的问题: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范问题及其后果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术写作问题的集中呈现。举凡研究主题不明确(研究假设缺乏或不合理、论文题目不当、核心概念模糊)、逻辑结构混乱(如顺序逻辑杂乱、层级逻辑凌乱)、论文分析方法不当(论证方法失当、论证材料缺乏、论述分析浅显)、结论不实与建议泛化(结论与主题无关、缺乏可操作性)、写作态度不端正(工作量不足)、缺乏创新性(观点、材料、方法等缺乏新意),等等,是“差评”学位论文的具体体现[3]。如果说这些问题关涉学位论文的科学性、思想性与新颖性等学位论文品质的话,写出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的学位论文,就是对学位申请者的基本要求。但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既影响学位论文的严谨与完善,也影响到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还会制约学位申请者的后续发展。

1.论点表达不规范,对不是论点的论点进行论证

论点是需要论证的某种观点、主张或意见,是对研究问题凝练后的主观表达。学位论文的论点是对研究主题分解的结果:无论是哪一级论点,都必须是某种观点、主张或意见。但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是论点的论点表达。其中情形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小论点不是论点,如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作为论点;第二类是大论点不是论点,如“XX萌芽时期”“XX起步时期”“XX发展时期”等;第三类是全文没有论点,如论文由“研究设计”“实证结果与讨论”“结语”等构成。上述问题的共性在于:论点中没有反映出作者的任何观点、主张或意见,即不是论点。这种对不是论点的论点进行论证的做法,既是对作者的挑战——它使作者难以论证,也是对读者的挑战——它使读者难以知晓作者想表达什么。对于学位论文本身而言,这种做法会产生两种后果:①消解了研究主题的特殊性。由于有开题环节,多数学位论文选题通常会具体并且有研究价值。但是,不规范的论点呈现,将研究问题的特殊性和特点消解殆尽。②改变了论文的性质。将不是论点的表达作为论点,使得论证过程不是围绕论点展开,仅仅是某种解释与说明的过程,学位论文变成了“说明文”。

2.摘要无法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摘是摘录,要是要点,摘要的基本含义是摘录要点。学位论文的摘要是论文主要论点的集中呈现,将论文主干部分的论点适度拓展并按照先后次序集中排列,构成学位论文摘要的基本内容。如果它们在集中、流畅地围绕主题展开并有效解决主题涉及的关键性问题,说明论文在论点表达、结构、逻辑、论证过程方面是合适的;如果它们不是或没有围绕主题涉及的关键问题展开,或者没有有效解决主题涉及的关键问题,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现象,说明论文在结构、逻辑、论证、结论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摘要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意义重大。对于作者而言,摘要是作者判断自己论文论点是否成立、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顺畅、脉络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有力、说理是否明白透彻、结论是否客观的基本依据。因而,摘要是作者判断自己论文达到何种程度、存在何种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作者修改论文的直接参照。对于读者而言,读完摘要后能够知晓作者在探究什么问题,使用哪些工具与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以及论证到何种程度,获得哪些新认识并可能存在何种问题等。但是,在不规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由于论点表达不规范,摘要难以承担起应有职责,不仅使作者难以对自己的论文有客观认识,也使读者难以知晓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3.文献综述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术问题研究成果或知识谱系的综合性回顾、分析、阐述与评价。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概括出与本研究相关成果的成绩,架起这些成果与自己研究问题之间的桥梁。“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4] ②概括出已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找到本研究的切入口。“寻找针对性结论——如果它说得不对,为何不对?寻找问题进展和不同观点间的辩论。寻找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评论它们的贡献和局限……通过比较,阐明自己研究问题的新异、特点和价值。”[5]从这个方面看,文献综述是凸显选题价值与研究意义的有力支撑。③为研究的开展搭建理论架构。科学知识的增长依赖于理论的建构和经验证据的积累,没有好的理论,积累的只能是资料而非知识,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发现或尝试构建研究理论框架[6]。因而,文献综述是实现知识更新与进化的铺垫。但是,不规范的文献综述难以承担起这种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列举式文献综述,即以列举的方式分别罗列相关文献的观点。这种文献综述缺乏对文献的归类与深度分析,列举到最后,作者自己都可能忘记前面讲了些什么。二是只有叙述,没有或仅有非常简略的评价,没有呈现已有研究成果与本研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无法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理据并为本研究的开展搭建理论架构,使所述文献处于悬置状态,成为形式化或“伪”文献综述。更有甚者,为了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而贬低已有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使得文献综述既缺乏应有的严谨,又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

4.没有问题、将问题与原因杂糅或者大而不当的原因分析,得出一些常识性的结论

呈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构成。但是,不规范的学位论文中没有真正的问题,成为没有问题的学术研究。由于没有问题,难以凝练出论点,通篇在解释和说明,使文章成为“说明文”。另有学位论文将问题与原因杂糅在一起,使得读者无法知晓哪些是问题、哪些是原因,最终使论文的主体部分以问题—对策的简单方式加以呈现,造成对策不是针对“病因”而是针对“病症”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刺激–反应式研究框架。还有一些学位论文没有或仅有一些大而无当的原因分析,最为典型的做法是: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乎可以囊括所有问题出现的原因;这种无所不包的原因分析,在消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同时,难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或对策,而是形成一些常识性的结论,即依靠常识而不需要研究也能得到的结论。

不规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至少产生三个负面作用。①影响学位论文的品质。规范问题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却严重影响学位论文的品质。不规范的论点表达,埋下了将学术论文写成“说明文”的隐患。不规范的摘要表达,既无助于作者自己对论文的判断,也无助于读者对论文的判断。不规范的文献综述,无法从已有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无法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容易使研究陷入低水平的重复之中;对已有研究成果只做简单、不客观的评价,不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难以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的真实问题,无法为论文提供理论框架并为论文发现或更新知识提供有力支撑。没有问题、没有原因分析或者将问题与原因杂糅在一起,仅仅提出一些常识性的建议或对策,使得知识更新与进化成为不可能,直接影响研究的价值以及学位论文的学术品位。②部分地否定了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学位论文虽然不是研究生阶段教学、学习与研究成果的全部体现,却是研究生阶段学术训练成效的集中呈现,当不应成为问题的规范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问题时,构成对研究生阶段学术训练的有力否定。③不利于研究生的后续发展。研究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实践性工作,还是从事思辨性工作,都需要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准确、清晰、流畅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不规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暴露出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不充分的学术训练: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背后的研究生培养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后独立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通常情况下,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选题、开题、展开研究、撰写与完善、导师评阅、评委评阅(部分单位在论文送审之前有预答辩环节)、答辩等环节。但是,一系列环节完成之后,学位论文中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规范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充分的学术训练在学位论文中的自然呈现。换句话说,这些应该在以往教育教学、学习、研究与写作中解决掉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最终通过学位论文呈现出来。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问题虽然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背后却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教学与研究等学术训练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确定性知识为核心的教与学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而少思欠行,问题意识淡漠:研究生自我训练中的问题

研究生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学生,与本科生的接受性学习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依然是研究生学习的主导方式,即以接受和掌握书本知识而非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接受并掌握书本知识,对于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有相当助益。但是,如果研究生阶段学习仅仅停留在接受知识而没有上升到应用知识层面,会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本科阶段学习的延续,异化研究生名称的同时,还异化了研究生阶段学习。因为,研究生是以研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生。研究围绕问题进行:没有问题,不成研究[7]82。但是,研究生提不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普遍且严重的问题[8-11]。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有问题意识,对问题敏感,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或更新知识,通过知识的更新与进化实现研究生自身的发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善于发问,不仅要向他人或书本发问,尤其要学会自我发问,“学习就是自我发问,只有当个体进入了提问步骤,他才会试图去理解。只有当学者超越了仅仅记住观察结果的阶段时,他才开始学习。”[7]82 但是,由于研究生问题意识比较淡漠,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问题消解于无形,无法凝练出论点,成为将论文写成“说明文”的内在原因。

问题意识淡漠,就不会对问题有深度思考;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就难以出现主动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行动,知识也难以被活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如同叔本华所言:藏书丰富却杂乱无章的图书馆的用处远不如规模较小却井然有序的图书馆。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因为,只有借助思考,人们才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只有借助思考,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为己所用。在他看来,“思考和读书在精神上的作用,可以说大异其趣,其距离之大,恐令人难以置信。”[12] 由于研究生在学习中问题意识淡漠,难以发现有价值且感兴趣的问题,更难以对问题有深度思考,缺少行动的内在动力与愿望,以至于缺乏主动写作的行为,导致学位论文中出现问题不清、原因不明或将问题与原因混杂在一起的论证过程,最终仅能得出一些常识性结论,这是造成学位论文规范问题的直接原因。

不严谨的学术写作训练,将论文的不规范问题直接呈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已经有写作学士学位论文的经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有课程论文写作经历,部分研究生还有期刊论文的发表经历。但是,由于学术写作训练过程中的不严谨,直接引发了学位论文写作的不规范。学术写作训练不严谨的原因主要有二:①受教科书或著作写作体例的影响。教科书是专门为学生上课或复习而编写的教学用书,主要作用在于介绍、说明和阐释相关概念、历史、思想、理论、原理等,其性质属于阐释与说明;著作虽有多种形式,但论文集以外任何著作的书写形式都与学位论文不同。②受不规范的学术期刊论文的影响。我国学术期刊论文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摘要为例,多数刊物2000年之前所刊论文鲜有“摘要”;2001年之后,“摘要”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表达,也经历了从不规范到规范的演变过程,难以或不能反映论文主要观点的“摘要”同样存在于期刊论文中。教科书、著作与期刊论文,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与模仿对象。“晓康体写多了,人会退化成文盲”[13],当学习者没有意识到学位论文与教科书、著作与不规范期刊论文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效法对象时,不规范问题就会自然出现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正如学者所言:“许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科期刊上的文章本身就不合格,以此为样本去学习写作,只能越来越糟。”[14] 当这种效法与问题意识淡漠以及缺乏深度思考结合在一起时,学位论文写作的不规范问题就会凸显。

2.对默会知识的忽视:研究生培养与评价中的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问题固然与研究生自身学习与研究经历有关,更为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研究生的培养与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研究生培养与评价的问题,引发了研究生学习与研究问题的出现,进而使得这些问题呈现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之中。

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对知识的片面理解上。知识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偏差,使得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严重问题。按照性质,知识可大致分为确定性的明确知识(deterministic knowledge)与不确定性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明确知识以文字或发明创造的形式存在,其显著特点是确定性与可表达性,即它可以被律则为某种公理、定律、原理、理论、规则等,可以被公式化,能够言说、教授和学习,确定性是明确知识最为显著的特点,获得明确知识方便、可靠的途径是书本,因而被称为书本知识、硬知识或形式知识。默会知识是人在实践与反省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应用知识的知识,实质是能力——明智解决事务的能力;默会知识“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能够感受却无法表达。不确定性是默会知识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无法被律则为某种公理、定律、原理、理论等,不能被公式化,不能被教授和学习,只能通过个人默会性的实践活动或反省活动获得,因而又被称为软知识、隐性知识或暗默知识。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密切相关却性质不同,其关系如写作与作品:作品由写作而来,但写作本身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