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现代文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

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

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

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

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主题先行)

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4.姚雪垠《李自成》获茅盾文学奖。

5.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在1959年被改编成电影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篇,风靡全国,还被翻译介绍到东南亚,也大受欢迎。主人公为林道静,是一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

三、另一种探索

1.从50年代开始,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方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和路翎《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作品受到批判。

2.“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写人性人情的作品有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和《平原的颂歌》、刘绍棠的《田野落霞》和《西苑草》、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

3.1962年8月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邵荃麟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

4.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发表不久被指责是“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和趣味”。

5.路翎《洼地上的“战役”》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姑娘之间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

6.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其中有官僚主义气息的刘世吾这一形象对读者形成了冲击。

7.丰村《美丽》写的是婚外的恋情。

8.宗璞《红豆》是描写恋爱与革命关系的代表性作品。

9.陆文夫《小巷深处》叙述一个旧时代的妓女如何开始新的生活的心路历程。

10.茹志鹃短篇小说集《百合花》(写战争年代生活的短篇小说)是她的成名作。

11.陈翔鹤,原是五四时期浅草——沉钟社成员。他的《陶渊明写》、《广陵散》曾引发过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小高潮。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诗歌戏剧散文

一、五六十年代诗歌概述

1.三个诗群:

(1)建设诗群(由社会主义大建设歌唱者形成):阮章竞、李季;

(2)行吟诗群:艾青、闻捷、方纪;

(3)政治抒情诗群(这一时期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贺敬之、郭小川。

4.这一时期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是郭小川。

(1)1955-1956年间,他“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身份”,写下了一批以《致青年公民》为总提的楼梯式诗,

(3)郭小川在诗体建设上有一定贡献。在《投入火热的斗争》等“致青年公民”的诗中成功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并作多种尝试与探索:在《将军三部曲》中采用散曲体,在《厦门风姿》等诗中采用辞赋体,在《白雪的赞歌》等诗中采用半格律体,在《致大海》中采用自由体,在《海岸哨兵》等歌词中采用宋词节奏的自由格律体,《秋歌》采用信天游民歌的变体。这种探求形成了他颇为独特的“郭小川体”。

二、五六十年代戏剧概述《茶馆》等

1.戏曲、戏剧、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体。

5.《茶馆》(当时未被列入“第四种剧本”):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精品,不仅是老舍戏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茶馆》的艺术特色】:

(1)《茶馆》的艺术构思时独特的,生动而洗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2)《茶馆》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考虑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普通的一个大茶馆使三教九流的人物同时聚集在一起,具有象征意味,是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3)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法,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观众面。

(4)《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做横截面,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

(5)《茶馆》中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怪异的事。如第一幕,穿插写庞太监娶老婆;第二幕突出描写两个逃兵准备共娶一个老婆的故事等,这些事件的荒诞性与怪异性,增添了其悲喜剧色彩。

(6)《茶馆》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与剧作家的讽刺笔法,让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悲喜剧风采。

(7)《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主要使用了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也有在人物间偶然碰撞出的火花中刻画人物(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在对待戊戌变法的态度上发生冲突)。(8)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不重整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