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3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1. (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A.语文课 B. 思政课 C. 艺术课 D.劳动课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具有( )、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A. 政治性 B.生活性 C. 开放性 D.道德性3. 下面()不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确定的课程性质。A.政治性 B. 综合性 C. 开放性 D.实践性4. 下面( )是《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A.引领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实践性5.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A.理想信念 B.理论基础 C. 思想烙印 D. 思想根基6.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A.思想与行为 B.理想与信仰 C.道德与法治D.思想与价值7.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 )作用。A.关键 B.重要 C.引领 D.核心8.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 )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A.生活 B.交往 C.生活和交往 D.思想认识9.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 )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A.人类文明 B.我与世界 C.我与集体 D.我与学校10.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德育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A.中小学 B.大中小学 C.义务教育阶段 D.全民教育11.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 )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A.政治思想 B.生活逻辑 C. 道德法律 D.理论实践12.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 ( )。A.定性和定量评价 B.第三方机构评价 C.情景化评价 D. 增值评价13. 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A.行为 B.态度 C.价值观 D.思想14.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A.社会发展 B.核心素养 C.学生成长 D.立德树人15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 )。A.行为的指引 B.立身成人之本 C.内在要求 D.思想前提16.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其中道德修养是( )。A.行为的指引 B.立身成人之本 C.内在要求 D.思想前提17.( )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价值取向 D.政治方向18.总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19. 总目标“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0. 总目标“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1. 总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健全人格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2.《道德与法治》学段目标是围绕( )分( )个学段制定的。A.五个核心素养 三 B. 五个核心素养 四 C.学生生活实际 三 D.学生生活实际 四23. 第3-4学段政治认同目标:“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A.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B.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 C.主要代表性成果 D.主要文化符号24.()是第7-9学段道德修养目标。A. 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B.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C.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D.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25.()是第5-6学段政治认同目标之一。A.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B.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C.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D.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6. ()是第7-9学段法治观念目标之一。A.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B.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C.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D.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27. ()是第7-9学段健全人格目标之一。A.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敬畏生命,掌握基本的应对灾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B.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C.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D.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28.()是第3-4学段责任意识目标之一。A.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B.热爱并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初步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C.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D.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29.()是第1-2学段责任意识目标之一。A.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B.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C.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D.认识党旗,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30. ()是第5-6学段健全人格目标之一。A.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B.不怕困难,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C.懂得自律,诚实守信,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团结互助,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D.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31.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为导向。A.生活化 B.引导学生思想行为 C.综合实践 D.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 )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A.道德教育 B.法治教育 C.道德与法治教育 D.核心素养33. 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 )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课程体系。A.核心素养 B.主题 C.专题 D.单元34.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结构化”表现在:分学段围绕( )设计“内容要求(教与学什么)”“教学提示(怎么教与学)”,分学段设计 “学业要求(教与学到什么程度)”A.核心素养 B.主题 C.专题 D.问题35.教学内容“结构化”以( )组织课程内容,包含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等。A.主题 B.专题 C.核心素养 D.道德与法治36. 1~2年级学段设置的主题是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和()等。A.入学教育 B.国情教育 C.信息素养教育 D.金融素养教育37.()不是第二学段(3~4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A.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B.入学教育 C.法治教育 D.国情教育38. 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9.第三学段(5~6年级) 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0.第二学段(3-4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1.第一学段1~2年级) 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根据不同学段学业成就表现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典型特征,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A.主题 B.关键特征 C.核心素养 D.具体形式43.( )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也用于指导教材编写、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A.学业质量描述 B.学业要求 C.学业质量标准 D.学业水平考试44. 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内容要求”——“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学业质量描述是()A.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B.以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重要节日活动等为契机,学唱国歌,了解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C.初步了解国情,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D. 能够准确讲出中国的全称,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够认识中国版图,知道主要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能够尊重国旗,国徽,饱含感情地唱国歌,少先队队歌(政治认同)。45. 下面( )是对第三学段(7-9年级)“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内容要求”的学业质量描述。A.能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B.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C.能够举例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政治认同);D.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46.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 )。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观念47.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的( )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的培育学生的(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A.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B.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C.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D.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48.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围绕课程( ),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A.目标体系 B.核心素养C.学业质量标准 D.内容体系49. 《道德与法治》课程命题应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 )立意。A.主题 B.核心素养 C.知识与能力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0.下面关于《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说法错误的是( )。A.情境素材选取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情境的描述和展开要具有典型性。B.情境既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C.情境类型多样,能多角度、多层次反映道德与法治学习主题的要求。D.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充分利用文字、数据、图片等表达形式。51.(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A.学习资源 B.教材 C.课程资源 D.教学资源52. 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师训部门和学校要以()为重点,加强教研和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用好教材,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A.教师培训 B.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C.课程实施D.把握新教材53.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要坚持以( )为指导,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作为首位要求,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人重大主题教育内容。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思想 C.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54.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训,要( ),突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A.加强师德修养B.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C.加强教师专业课程培训D.注重课程理念课程育人价值的培训55.教学研究指导要聚焦()开展主题教研。A.具体问题 B.课程内容主题C.核心素养 D.关键问题56.第四学段(7-9年级)与前三个学段(1-6年级)课程内容“主题”的区别在于()A.没有“道德教育”。B通过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关联,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C.道德教育融入法治教育。D.道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57. 1.“孝”会意字。甲骨文,此字最早见于商代 ,其古字形象一个孩子搀扶老人, ,上边是“老”字,表示老人,下边是“子”字,表示子女,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材料中蕴含的对“孝”的认识。从命题角度看,本题的情境素材来自( ),考查的课程内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核心。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道德修养C.革命文化D.红色文化58.小五《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2课第一个话题《担当家庭责任》,教师开展三个活动:“幸福家庭,人人有责” “自立自强,承担责任” “尽我所能,为家出力”。重点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A.政治认同B.道德修养C.健全人格D.责任意识59. 培育学生的( ),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A.健全人格 B.道德修养 C.政治认同 D. 责任意识60. 培育学生的( ),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责任意识 D.国家、民族意识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1.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A.有情怀 B. 有理想 C. 有本领 D. 有担当2. 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具有( )。A.政治性 B. 思想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3.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A.改进结果评价 B. 强化过程评价 C.引进第三方评价 D. 探索增值评价4.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A.正确价值观 B.必备品格 C.关键能力 D.世界观5.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 )。A.政治认同 B.人文精神 C. 健全人格 D.国家认同6. 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 )。A.政治方向 B. 国家认同 C.价值取向 D.家国情怀7.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 )。A.个人品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 职业道德8. 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 宪法法律至上、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及( )。A.权利义务相统一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D.维护公平正义9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全人格主要表现为: () 。A.自尊自信 B.理性平和 C.积极向上 D.友爱互助10.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 () 。A.家国情怀 B.主人翁意识 C.担当精神 D.有序参与11.以下属于7-9学段健全人格目标的是()。A.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中增强自信心。B.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C.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D.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12. .以下属于5-6学段责任意识目标的是()。A.学习参与家庭决策,为父母分忧。B.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C.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D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13.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和( )等相关主题。A.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B.劳动教育 C.信息素养教育 D.金融素养教育14.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强化( )和法治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革命传统 C.生命与健康教育 D.国情教育15. 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课程体系。A.学段衔接 B.主次分明 C.循序渐进 D.螺旋上升1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B.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C.课程内容一体化设计D.基于课程内容板块设计突出了指导性、可操作性。17.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 )。A.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B.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C.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D.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18. 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注意()。A.坚持反面警示为主B.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C.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D.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19. 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 )的功能。A.以评促教 B. 以评促学 C.以评育人 D.以评颁奖20.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命制要明确( )A.命题立意 B.情境创设 C.任务指向 D.评分标准三、判断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在答题卡上打“√”或“Χ”)1.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 道德与法治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4.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5. 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6.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7.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是《道德与法治》重要的课程理念之一。()8. “以学生生活和思想行为问题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是《道德与法治》重要的课程理念之一。()9.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是政治认同的表现。()10“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是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11.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12.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是5-6学段道德修养目标。()13. “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是7-9学段法治观念目标。()1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暗线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 “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15.第一学段(1-2年级),针对教学内容“学习分辨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不撒谎。”可以采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分辨是非的标准、知道撒谎的不良后果、敢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 )16. 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和内容要求都是一样的。()17.《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根据“内容要求”制定了“教学提示”,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按“教学提示”开展教学活动。()18.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19.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主题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20. 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效测评学生学业成就,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3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1. (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B)A.语文课 B. 思政课 C. 艺术课 D.劳动课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具有( )、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A)A. 政治性 B.生活性 C. 开放性 D.道德性3. 下面()不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确定的课程性质。(C)A.政治性 B. 综合性 C. 开放性 D.实践性4. 下面( )是《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D)A.引领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实践性5.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D)A.理想信念 B.理论基础 C. 思想烙印 D. 思想根基6.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D)A.思想与行为 B.理想与信仰 C.道德与法治D.思想与价值7.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 )作用。(A)A.关键 B.重要 C.引领 D.核心8.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 )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C)A.生活 B.交往 C.生活和交往 D.思想认识9.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 )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A )A.人类文明 B.我与世界 C.我与集体 D.我与学校10.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德育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B)A.中小学 B.大中小学 C.义务教育阶段 D.全民教育11.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 )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B)A.政治思想 B.生活逻辑 C. 道德法律 D.理论实践12.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 ( )。(D)A.定性和定量评价 B.第三方机构评价 C.情景化评价 D. 增值评价13. 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 A )A.行为 B.态度 C.价值观 D.思想14.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B)A.社会发展 B.核心素养 C.学生成长 D.立德树人15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 )。(D)A.行为的指引 B.立身成人之本 C.内在要求 D.思想前提16.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其中道德修养是( )。(B)A.行为的指引 B.立身成人之本 C.内在要求 D.思想前提17.( )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价值取向 D.政治方向18.总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B)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19. 总目标“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D)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0. 总目标“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1. 总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是围绕核心素养之( )制定的。(A)A.健全人格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责任意识.22.《道德与法治》学段目标是围绕( )分( )个学段制定的。(B)A.五个核心素养 三 B. 五个核心素养 四 C.学生生活实际 三 D.学生生活实际 四23. 第3-4学段政治认同目标:“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C )A.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B.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 C.主要代表性成果 D.主要文化符号24.()是第7-9学段道德修养目标。( D )A. 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B.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C.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D.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25.()是第5-6学段政治认同目标之一。(A)A.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B.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C.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D.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6. ()是第7-9学段法治观念目标之一。(C)A.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B.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C.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D.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27. ()是第7-9学段健全人格目标之一。(B)A.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敬畏生命,掌握基本的应对灾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B.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C.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D.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28.()是第3-4学段责任意识目标之一。(C)A.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B.热爱并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初步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C.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D.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29.()是第1-2学段责任意识目标之一。(A)A.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B.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C.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D.认识党旗,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30. ()是第5-6学段健全人格目标之一。( B )A.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B.不怕困难,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C.懂得自律,诚实守信,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团结互助,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D.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31.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为导向。(D)A.生活化 B.引导学生思想行为 C.综合实践 D.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 )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C)A.道德教育 B.法治教育 C.道德与法治教育 D.核心素养33. 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 )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课程体系。( B )A.核心素养 B.主题 C.专题 D.单元34.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结构化”表现在:分学段围绕( )设计“内容要求(教与学什么)”“教学提示(怎么教与学)”,分学段设计 “学业要求(教与学到什么程度)” ( B )A.核心素养 B.主题 C.专题 D.问题35.教学内容“结构化”以( )组织课程内容,包含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等。(A)A.主题 B.专题 C.核心素养 D.道德与法治36. 1~2年级学段设置的主题是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和()等。(A)A.入学教育 B.国情教育 C.信息素养教育 D.金融素养教育37.()不是第二学段(3~4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 B )A.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B.入学教育 C.法治教育 D.国情教育38. 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D)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9.第三学段(5~6年级) 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C)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0.第二学段(3-4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B)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1.第一学段1~2年级) 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旨在()。(A)A.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B.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C.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D.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根据不同学段学业成就表现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典型特征,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B)A.主题 B.关键特征 C.核心素养 D.具体形式43.( )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也用于指导教材编写、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C)A.学业质量描述 B.学业要求 C.学业质量标准 D.学业水平考试44. 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内容要求”——“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学业质量描述是(D)A.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B.以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重要节日活动等为契机,学唱国歌,了解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C.初步了解国情,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D. 能够准确讲出中国的全称,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够认识中国版图,知道主要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能够尊重国旗,国徽,饱含感情地唱国歌,少先队队歌(政治认同)。45. 下面( )是对第三学段(7-9年级)“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内容要求”的学业质量描述。(C)A.能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B.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C.能够举例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政治认同);D.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46.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 )。(B)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观念47.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的( )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的培育学生的(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A)A.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B.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C.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D.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48.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围绕课程( ),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D)A.目标体系 B.核心素养C.学业质量标准 D.内容体系49. 《道德与法治》课程命题应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 )立意。(B)A.主题 B.核心素养 C.知识与能力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0.下面关于《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说法错误的是( )。(A)A.情境素材选取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情境的描述和展开要具有典型性。B.情境既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C.情境类型多样,能多角度、多层次反映道德与法治学习主题的要求。D.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充分利用文字、数据、图片等表达形式。51.(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C)A.学习资源 B.教材 C.课程资源 D.教学资源52. 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师训部门和学校要以()为重点,加强教研和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用好教材,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C)A.教师培训 B.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C.课程实施D.把握新教材53.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要坚持以( )为指导,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作为首位要求,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人重大主题教育内容。(A)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思想 C.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54.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训,要( ),突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B)A.加强师德修养B.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C.加强教师专业课程培训D.注重课程理念课程育人价值的培训55.教学研究指导要聚焦()开展主题教研。(D)A.具体问题 B.课程内容主题C.核心素养 D.关键问题56.第四学段(7-9年级)与前三个学段(1-6年级)课程内容“主题”的区别在于(B )A.没有“道德教育”。B通过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关联,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C.道德教育融入法治教育。D.道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57. 1.“孝”会意字。甲骨文,此字最早见于商代 ,其古字形象一个孩子搀扶老人, ,上边是“老”字,表示老人,下边是“子”字,表示子女,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材料中蕴含的对“孝”的认识。从命题角度看,本题的情境素材来自( ),考查的课程内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核心。(A)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道德修养C.革命文化D.红色文化58.小五《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2课第一个话题《担当家庭责任》,教师开展三个活动:“幸福家庭,人人有责” “自立自强,承担责任” “尽我所能,为家出力”。重点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D)A.政治认同B.道德修养C.健全人格D.责任意识59. 培育学生的( ),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D)A.健全人格 B.道德修养 C.政治认同 D. 责任意识60. 培育学生的( ),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B)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责任意识 D.国家、民族意识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1.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BCD)A.有情怀 B. 有理想 C. 有本领 D. 有担当2. 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具有( )。(ABCD)A.政治性 B. 思想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3.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ABD)A.改进结果评价 B. 强化过程评价 C.引进第三方评价 D. 探索增值评价4.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ABC)A.正确价值观 B.必备品格 C.关键能力 D.世界观5.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 )。(AC)A.政治认同 B.人文精神 C. 健全人格 D.国家认同6. 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 )。(ACD)A.政治方向 B. 国家认同 C.价值取向 D.家国情怀7.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 )。(ABCD)A.个人品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 职业道德8. 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 宪法法律至上、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及( )。(ABC)A.权利义务相统一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D.维护公平正义9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全人格主要表现为: () 。(ABCD)A.自尊自信 B.理性平和 C.积极向上 D.友爱互助10.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 () 。(BCD)A.家国情怀 B.主人翁意识 C.担当精神 D.有序参与11.以下属于7-9学段健全人格目标的是( )。(BD)A.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中增强自信心。B.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C.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D.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12. .以下属于5-6学段责任意识目标的是()。(AD)A.学习参与家庭决策,为父母分忧。B.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C.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D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13.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和( )等相关主题。(ABCD)A.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B.劳动教育 C.信息素养教育 D.金融素养教育14.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强化( )和法治教育。(AB)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革命传统 C.生命与健康教育 D.国情教育15. 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课程体系。(ACD)A.学段衔接 B.主次分明 C.循序渐进 D.螺旋上升1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BCD)A.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B.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C.课程内容一体化设计D.基于课程内容板块设计突出了指导性、可操作性。17.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 )。(ABCD)A.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B.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C.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D.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18. 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注意()。(BCD)A.坚持反面警示为主B.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C.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D.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19. 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 )的功能。(ABC)A.以评促教 B. 以评促学 C.以评育人 D.以评颁奖20.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命制要明确( )(ABCD)A.命题立意 B.情境创设 C.任务指向 D.评分标准三、判断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在答题卡上打“√”或“Χ”)1.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Χ)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Χ)3. 道德与法治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4.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5. 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6.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Χ)7.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是《道德与法治》重要的课程理念之一。(√)8. “以学生生活和思想行为问题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是《道德与法治》重要的课程理念之一。(Χ)9.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是政治认同的表现。(Χ)10“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是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Χ)11.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12.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是5-6学段道德修养目标。(Χ)13. “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是7-9学段法治观念目标。(√)1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暗线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 “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15.第一学段(1-2年级),针对教学内容“学习分辨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不撒谎。”可以采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分辨是非的标准、知道撒谎的不良后果、敢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16. 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教学内容设置的主题和内容要求都是一样的。(Χ)17.《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根据“内容要求”制定了“教学提示”,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按“教学提示”开展教学活动。(Χ)18.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19.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主题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Χ)20. 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效测评学生学业成就,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