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方剂效应与临床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山东省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药物合成与修饰、抗菌材料研发。目前,主持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1项(高附加值海洋生物制品海胆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季铵化壳聚糖/胶原蛋白静电纺丝止血膜的研制与性能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含N杂环O-取代壳聚糖双季铵盐的合成、抗菌性能研究及5-FU载药应用研究)和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O-长链烷基壳聚糖及季铵盐的制备与抑菌活性研究)。首位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在Org. Lett., Chem Biol Drug Des, polymer journal, Toxicol Appl Pharm, Phytomedicine和BBRC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申请专利6项,授权2项。chunhuawang508@126.com。
韩景田,男,博士,教授,药学院副院长。于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新西兰Otago大学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控缓释、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等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各级科研课题,荣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Biofouling、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Colloid & Polymer Science、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9篇;现任中国化学会会员,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olloid & Polymer Science、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邮箱:hanjingtian002@163.com
——————————————————————————————————
王超云(Wang Chao-Yun),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山东省药理、毒理学会会员,山东省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医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1995年考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理专业,1998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及缓释药物在体内、体外药物代谢方面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大量心脑血管药物、抗肝炎药物、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2005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以动物、细胞株及原代细胞为实验对象,从事中药及天然活性组分的药效学及分子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心脑血管药物、抗肝炎药物、肿瘤药物、缓释制剂及新药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1项,已完成国家级1项,“863”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1项,横向课题3项。在研课题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横向课题1项。至今撰写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11篇(第一作者)被SCI收录;发表专利22个,其中授权专利10个;获厅局级科研奖励14项。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内脏纤维化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至今撰写发表专利22个,其中授权专利10个;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11篇被SCI收录;参编教学著作3部。
侯桂革,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春华团队学术骨干,“方剂效应与临床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2011年于山东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师从董育斌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药物合成与评价、抗菌材料的研发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技计划5项,并且受邀Chem Biol Drug Des、J Flu等杂志审稿人,在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如Chemcomm, Chem Eur J, Chem Biol Drug Des,BBRC和J Mol Struct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guigehou@163.com。
—————————————————————————————————————
孙居锋,女,副教授,生于1969年9月,硕士生导师,王春华团队学术骨干。2005年12月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师从陈立功教授。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合成与评价等研究。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2项,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NSFC、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技计划5项,并且受邀Chem Biol Drug Des杂志审稿人,在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如Chem Biol Drug Des,BBRC和J Mol Struct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sjf.xzy@163.com
—————————————————————————————————————
丛蔚,男,博士,讲师,生于1986年4月,王春华团队学术骨干。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国药科大学,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获得药学学士和药物化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进入滨州医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合成与修饰以及金属催化方法学。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校科研启动基金1项。迄今以第一作者已在Tetrahedron、有机化学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cpu_congwei@163.com (Email)
—————————————————————————————————————
李洪娟,女,博士在读,讲师,生于1981年1月,王春华团队学术骨干。硕士就读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师从张国林研究员,于2006年获得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滨州医学院工作。2014年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就读博士学位,师从夏传海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部位及有效单体的提取分离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校级科技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局级课题2项。迄今以第一作者在J Chromatogr B, J Mol Struct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SCI论文4篇。lhjczb@163.com (Email).
—————————————————————————————————————
赵峰,男,博士,讲师,生于1982年12月,王春华团队学术骨干。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师从天然药物研究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石建功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中药有效部位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等工作。已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3项。近年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Phytochemistry letters,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zhaof3406@163.com。
王巧云,药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学以及相关疾病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近10项。
邮箱:byylwqy@163.com 电话:6913216
孙红柳,副教授,浙大药理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邮箱:sun_china6@163.com;电话:6913216
—————————————————————————————————————
李庆忠,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副教授,博士。2002-2005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系攻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2008-2011年于韩国加图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该校药理系 成耆郁 教授(韩国)从事神经电生理研究,2011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工作。现主要进行5-HT3受体电生理研究,重点研究天然药物对5-HT3受体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黄酮类化合物对重组人5-HT3A受体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5-HT3受体的抑制作用及机制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
蒋王林,博士,副教授,滨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发表SCI收录全文研究论文五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全文研究论文35篇,总IF超过100,发表的SCI论文引用超过700次,H因子大于15。一直致力于脏器纤维化和缺血性脑中风治疗药物的发现与靶点的筛选研究。
承担和负责过3个1.1类创新药物的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工作(适应证一个为抗抑郁,两个为2型糖尿病)。其中抗抑郁方向的国家“一类新药”于2013年9月获得CFDA临床批件,10月提交美国FDA IND申请,11月获得开展I期临床许可,2015年进入II期临床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方向的2个国家“一类新药”分别于2013年5月和6月提交CFDA申请,其中一个于2014年6月获得临床研究批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专利六十余项,已经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 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2位次),获得山东省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第2位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 年,第5位次)。
王垣芳,药理学与临床药学教研室,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byytwyf@163.com,办公电话:0535-6913216。研究领域为药理学,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活性研究。近5年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2项、纵向开发项目2项;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17篇,获得国内领先科研成果1项,获得科研奖励7项。
亢泽春,滨州医学院,药学院,讲师,邮箱:countryspring@sina.com,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
辛文妤,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学。进行药物药效学、药理学研究,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从事神经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内毒素休克、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糖尿病、肿瘤和多种炎症模型的制备及药物的治疗研究。进几年主要从事新型抗炎药物的发现,研究免疫受体LAIR-1与炎症的关系,建立了LAIR-1启动子激活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借此发现新的抗炎免疫药物。—————————————————————————————————————
杨茗,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2003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专业为心血管药理学,参与完成国家卫生部课题一项。同年考入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季晖教授,研究方向为老年药理学,在读期间进行了有关中药提取物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及骨质疏松药效及机制研究,合成化合物及中药提取物抗炎、免疫调节等药效学、毒理学研究,抗肿瘤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以及抗衰老抗疲劳保健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等。目前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高校科技计划1项,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文章十余篇。
周玲,讲师,博士。邮箱:zhouling-2007-ok@163.com。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抗肿瘤及肿瘤耐药、代谢相关机制研究。毕业学校:中国药科大学。
陈向明,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毕业学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导师:索有瑞研究员。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分析;高灵敏分析方法开发。科研成果: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完成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核心论文6篇。邮箱:xmch913@163.com
德胜,男,博士,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导师吕志华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特境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先导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价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
desheng_liu@163.com
于晨 ,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与新药开发,主要科研领域涉及心血管、神经药理学、细胞分子药理(肿瘤药理)三大领域。独立设计并完成心血管方面的“拟人参皂苷元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神经药理学方面的“有机磷中毒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肿瘤药理学方面的“莪术提取物及其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鉴定”等课题。协助设计并完成神经药理学方面帕金森综合症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相关药物的药效研究,心血管方面协助完成红花黄色素、丹参等中药的活血化淤药效及机制研究,参与抗肿瘤药物的体内外筛选及药效鉴定。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国家核心4篇。2008年6月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办法的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先后参加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承担并完成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葛根素和丹参素合用利用度及药理学机制的研究。
赵娟娟,女,讲师。2007-2011年于沈阳药科大学攻读药物分析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师从毕开顺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方法、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并且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并完成多项药物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现在主要从事中西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组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近几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4篇,第一作者2篇。主持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吴茱萸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ZR2013HL006)和校科研启动基金1项: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和内酯类成分的大鼠体内外代谢研究。
任燕,女,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学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导师:张金兰。研究领域:药物分析学;研究方向:体内药物分析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目标:阐明中药中单体的体内外代谢,从而寻找先导化合物。科研成果:主持参与课题3项,其中校科研启动基金一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SCI论文3篇。获2011年第31届中国质谱大会青年论坛二等奖一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4/4)、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3/5)。邮箱:renyan198251@163.com
李珂珂,女,副教授,生于1976年1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药学院,导师谭丰苹。主要从事药物纳米载体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联系方式: 0535-6913406
邮箱:like_tju@aliyun.com
———————————————————————————————————
吕青志,女,在读博士,讲师,1983年3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粒、脂质体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持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多项。
联系方式: 0535-6913406
邮箱:tidynol@126.com
—————————————————————————————————————
田宝成 博士,男,讲师,1983年2月生。201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师从著名的药剂学专家潘卫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口服药物缓控制剂研究、新型纳米递送载体设计与评价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并担任“Int J of Pharm”杂志审稿人。
联系方式: 0535-6913406
邮箱:tianzhongmin2001@163.com
—————————————————————————————————
史亚楠,女,博士,讲师,1985年9月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师从李又欣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制剂的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滨州医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课题、重大专项各1项,在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电话: 0535-6913406
邮箱:shiyanan001@163.com
—————————————————————————————————————
张秀丽,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物和神经毒理学、肿瘤药物、睡眠呼吸疾病机制和药物研究。主持了多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原儿茶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PHOX-ROS和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阿尔茨海默病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原儿茶酸的保护作用研究”,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原儿茶酸在帕金森疾病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等;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一类新药梓醇的研究开发”,山东省自然基金“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花生毛状根中的表达研究”、“ 嗜热芽孢杆菌突变株耐受乳酸钠的分子机制研究”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16篇被国际重要检索机构SCI收录。
张静,女,博士,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陈西广教授,同年进入滨州医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工作至今。目前研究方向为基于生物材料(壳聚糖等)的医用生物材料与生物药物新剂型研究,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细胞培养技术、生物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评价及药物代谢等相关研究技术。
孙业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1)参与牙鲆变态的mRNA和microRNA,及它们的功能研究;
(2)海洋生物特异功能基因在小鼠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
代现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导师李松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等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工作。承担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1项。邮箱:xianpingd@163.com
—————————————————————————————————————
潘效红,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滨州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担任细胞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筛选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分子荧光探针体内成像研究。邮箱:panxh_2008@126.com
张道来,男,博士在读,讲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得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期间2012年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结构生物学研究和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设计,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偏向性信号转导,受体与配体,及受体与下游效应器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高雪, 2008年6月毕业于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获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方向)硕士学位;2015年1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耐药和转移及抗肿瘤药物研发等相关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肿瘤研究相关SCI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抗肿瘤药物研究相关论文待发表2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肿瘤耐药、转移机制和肿瘤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
秦加阳,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8年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 许平 教授(现工作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题目为“生物炼制重要三碳和四碳化合物:L-乳酸、2,3-丁二醇和3-羟基丁酮”。曾在973项目“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子课题“L-乳酸、乙醇和2,3-丁二醇等重要化合物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2007CB707803)中负责手性纯L-乳酸生产菌株的构建工作,在863项目“高强度和高密度发酵生产L-乳酸关键技术”(2007AA10Z360)中负责L-乳酸生产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工作。现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生物技术,侧重于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及生物反应过程优化与放大。
科研远景规划:1 探索凝结芽孢杆菌抗乳酸钠胁迫的分子机制,构建高产L-乳酸的基因工程菌;2 构建食品级乳杆菌疫苗传递系统,研制口服疫苗。
张小华,女,讲师,于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具有较扎实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基础,导 师鲍晓明 教授,主要从事酿酒酵母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酿酒酵母胁迫条件下分子应答机制以及对基因组稳定性影响方面的研究。现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多篇,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电子邮箱:xiaohua124@eyou.com
刘秀珍,博士期间(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IRTX作为sirtuins家族中的一员,是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单-ADP核糖基化酶,本课题组研究发现SIRTX具有抗氧化功能,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研究使我们对SIRTX对机体细胞稳态调节和保护作用更加深入,同时对SIRTX具有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等方面的功能有了新的理解。研究SIRTX在体细胞重编程和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其是否通过几个重要的干性基因如Oct4、sox2等发挥作用,SIRTX的这方面的功能迄今还没有报道,是SIRTX基因功能研究的一个拓展。TALEN和 CRISPR/Cas9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因打靶技术,本课题组采用TALEN 和 CRISPR/Cas9基因打靶技术修复IVS2–654 (C>T) β地贫iPSCs,然后在体外将修复的iPSCs诱导成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为红系细胞,检测β-globin 基因是否正常表达(本人负责造血干诱导工作)。α-珠蛋白特异性伴侣分子 AHSP 可以与多种形式的α-珠蛋白结合。在体内,AHSP 可能通过促进血红蛋白四聚体组装或类似蛋白水解的方式减少冗余 α-珠蛋白的沉积,特别在β地贫中有重要保护作用。我们研究了AHSP在β地贫小鼠及细胞中的调控机制,为改善地贫症状提供实验依据。(本人负责动物实验部分:β地贫及药物处理小鼠红系前体细胞的流式分选,基因表达检测等工作。)
赛思翔 ,2007/9 - 2012/6,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分子遗传学,博士,导师:Geraldine Butler校级科研启动基金、 BY2012KYQD09、识别和表征参与近平滑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性调节的转录因子、2013/01-2015/12 校级课题、5万元、在研、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81501784、近平滑念珠菌钙调磷酸酶介导的逆境通路耐受棘白菌素的研究、2016/01-2019/12、国家级课题、21.6万元、在研、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