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和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学校未来五年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根据学校2021~2025年建设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湖北医药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一、“十三五”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绩
1、一流学科建设有所突破。临床医学2017年首次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2018年临床医学入列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入列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临床医学为主干一级学科,基础医学、药学和护理学为支撑的“现代医药技术学科群”为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目前临床医学保持ESI前1%持续进位并接近全球排名前5‰。在国内第三方学科排名中,我校临床医学国内排名第45,比2017年上升19位,基础医学排名第54位,比2017年前进了30位。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新增药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和医学技术4个硕士点,共有8个硕士点(3个学术学位点、5个专业学位点)、10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形成了省属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校内一流学科(临床医学等8个硕士授权学科)和校内培育学科三个层次。
2、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招生计划从2015年的45人到2020年的396人,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61人(含留学研究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316人)。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快速提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护理专业学位均通过国家组织的学位点专项评估。研究生实践基地有序拓展,新增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入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2例;获湖北省第四届“长江学子创新奖”、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联盟研究生临床能力(眼科学)竞赛团队优秀奖、全国首届研究生临床能力(医学影像)竞赛优秀奖;在“我选湖北”2017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2016级研究生李享获得“创业明星”称号,并获得12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研究生创新成果节节攀升,目前已在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56篇(北大中文核心及SCI收录论文158篇)。
3、科研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承担项目水平提高。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50项,科研总经费达10570.845万元,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8项(不含2020年),首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承担国家卫健委重大专项子项目4项,获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获湖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项;获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3项、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1项和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二是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拔高。获得省级奖励25项,省奖获批数量连续两年位于地州省属高校前列;新增知识产权(含授权发明专利)263项;发表SCI等三大检索论文923篇,高质量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较十二五时期,IF﹥5的论文由27篇增加至103篇,IF﹥10的论文由3篇增加至17篇,多项科研成果在《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irc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新冠疫情期间,刘龙博士比较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和宿主ACE2受体的组成和差异,预测SARS-CoV-2的潜在中间宿主,其成果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发表,南方都市报官方报道,引起国内外学术领域广泛关注;赵鹏飞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湖北省健康扶贫调查报告》获得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4、科研环境显著改善。新增6个省重点研究平台,现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7个,支撑企业建立了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其中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连续两年绩效考核良好,获得科技厅150万元后补助经费支持;依托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省科技厅重大平台建设项目1项,资助经费200万元。南水北调水源区生物医药研发检测共享平台所有设备进入湖北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实现网上预约测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服务。与首都医科大学对口协作推进省部共建“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5、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33项,3项成果获得转化,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3个。选送19人次参与省“三区”人才计划,支撑地方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助推中药材“伏龙山七叶一枝花”获国家地标产品认证,协助“房县虎杖”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协助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科技部项目,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虎杖”规模化种植虎杖获批立项,实现了房县乃至十堰市生物医药领域争取国家项目支持“零”的突破。北柴胡成果转化项目入选湖北高校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育人工匠”刘莹博士、科技服务地方发展的典型事迹入选湖北高校服务地方案例集。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但在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特色及标志性成果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方面,对高端人才引进缺乏有效路径;部分学科未形成合理的学科骨干学术梯队,后继无人,学术传承不够;对已有的学科带头人培育和激励的措施较少,学术引领动力不足。使得部分学科(例如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儿科学等)发展缓慢,部分学科优势特色慢慢丢失,新的特色尚未形成。二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缺乏培育和协同攻关的布局,使得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成果尚未突破。三是在成果转化方面,对应用性、开发性研究重视不够,导致承接企业项目等服务社会项目较少,落地成果不多。
二、“十四五”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双一流”建设机遇:“双一流”建设每5年一个周期,湖北省的“双一流”建设是2018年开始,2023年将进入下一个周期。我校作为首批湖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强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提高学科建设标准和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学科高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