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渔业资源硕士研究生就业  > 渔业发展专业

渔业发展专业

 

专业代码0951

一、概况

1. 基本情况

水产学院于 2006 年获批二级学科水产养殖学位授权点,2011 年获批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 年获批二级学科渔业资源学位授权点,2014 年获 批农业(渔业)专业硕士授权点,2018 年专业硕士授权点更名为农业(渔业发展)。现有教职工67名,具有博士学位34名,有教授9名,研究员3名,副教授19名,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实验师2名,副研究员1名。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委托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三等奖40余项。研究生就业率超90%。

2. 学科建设情况

渔业发展专业学位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渔业实用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渔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渔业发展领域水产养殖方向侧重面向水产种质资源利用与管理、水产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渔业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方向侧重面向渔业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渔业环境保护、渔业政策与法规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

二、主要培养方向

渔业发展专业学位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渔业实用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渔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渔业发展领域水产养殖方向侧重面向水产种质资源利用与管理、水产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渔业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方向侧重面向渔业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渔业环境保护、渔业政策与法规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

三、学位授权点科学研究情况

渔业发展学科现在主要设有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实验站、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市观赏鱼工程技术中心和天津市海洋牧场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际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022年渔业发展学科在研及立项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蓝色粮仓”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9项,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局级及横向委托项目17项。2022年渔业发展学科在学术专著上共计出版4本,研究专著2本,应试指南和配套实验教程2本。2022年渔业发展学科共发表科研文章66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9篇,中文核心期刊37篇。2022年水产学科已获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四、培养目标与定位

渔业发展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并能从事渔业发展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渔业发展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五、发展方向

学科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建设,全面落实专业教学一课(环节)一台账,实现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覆盖”,实现教师及学生“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思维转变。

学科拟到2025年构建起以水产养殖学为龙头,以渔业发展、水生动物医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为支撑的学科体系,逐步达到博士点授予权或国家一流重点学科建设的相关要求;部分研究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大幅度提升渔业发展学科在国内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基本建成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产学研良性互动,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结合的学科管理运行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相互促进,教学、科研、服务协调发展的格局;成果、专利、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大幅提高学科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包括获得人才称号、高水平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科研奖项、教学奖项、学生培养、平台建设等。学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十四五末,保持全国水产学科前 20%。引进国家级人才 1 名,省部级人才 8 名。科研经费达 2000 万元,培育省部级教学团队 1 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 1 个, 培养研究生 300 人,本科生 900 人。

采取重点培养与有目的引进方式,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建设合理、有效的学科梯队,健全学科内各研究方向的人员组成;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学科内各员工的积极性;全面考虑我国和天津市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加强水产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创新平台的软硬件;突出重点和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健全培养机制,扩大培养人数。强化鼓励国内外合作交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和人才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