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浙江大学历史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14年313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313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C、《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

D、《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历史杂志》

11.中古印度吠舍种姓的主体是()

A、商人B、农民C、士兵D、贱民

答案:A

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第98页。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业的平民集团。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近。戒日帝国时期的吠舍种姓,专指从事商业的居民,根本不包括农民在内。所以戒日帝国时期的首陀罗种姓是专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农民而言。

12.领导莫斯科公国彻底摆脱蒙古统治的是()

A、伊凡一世B、底米特里·顿斯科伊C、伊凡三世D、瓦亚里三世

答案:C

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第304页。莫斯科与大帐汗的决定性斗争发生在1480年。伊凡三世陈兵奥卡河与阿合马对峙,长达半年,听说克里米亚汗正在派兵进攻大帐汗的后方,阿合马不得不慌忙撤兵,班师回防。伊凡三世终于不战而胜。蒙古贵族统治罗斯200多年的历史至此结束。莫斯科成为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3.1391年,李氏朝鲜的土地制度法令是()

A、班田法B、科田法C、占田制D、田柴科

答案:B

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第394页。李成桂掌权后,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1388年,实行田制改革,丈量全国公私土地,登记造册,收归国家所有。1391年,实行“科田法”。科田法的实行,国家不仅掌握了土地,扩大了税源,而且对两班和佛教

寺院的土地也加强了控制。科田和军田不但数量有限,而且科田主要限于京畿一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和两班贵族进行地方割据的可能

性。另方面,由于领受军田的人大多是中小封建主和上层农民,从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社会基础。

14.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并改名为()

A、伊斯坦布尔B、卡加希萨尔C、布鲁萨D、安卡拉

答案:A

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第289页。夺取君士坦丁堡是历代穆斯林统治者的夙愿。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历时千年之久的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国家的首都。奥斯曼国家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5.在英法百年战争的一次战役,由弓箭手组成的英军,战胜了三倍与己的,拥有重装骑兵的法国,骑士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由此衰落,这次战役是()

A、瓦尔提埃战役B、克勒亚战役C、奥尔良战役D、阿库斯尔战役

答案:B

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第339页。教材译名为“克莱西战役”,略有不同,但是不影响答题。1346年,英军在克莱西大败法军。这次战役显示,英国由民兵组成的优秀弓箭手,远胜仍固守单骑决斗战术的骑士。英军以少胜多,法军有1500名骑士阵亡,而英国只损失3名骑士和40名弓箭手。战争失败使法国内部矛盾激化,发生了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

16.在下列大学中,建立于16世纪70年代的新教大学是()

A、莱顿大学B、伦敦大学C、博洛尼亚大学D、巴黎大学

答案:A

解析:两个提示点,知道任意一个都能找出答案,16世纪70年代(时间),新教大学(其他几个都在天主教地区)。莱顿大学建立于公元1575年。伦敦大学于1836年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合并而成。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欧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巴黎大学是欧洲最古老大学之一,前身是建于1257年的索邦大学,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就有了大学。

17.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之前,在政府和教会中只充任下级官吏和教士的是()

A、印黑混血人B、半岛人C、克列奥人D、印第安人

答案:C

解析:独立战争前的拉美,主要居民及其成分大致有这么几种。

欧洲殖民者:即来自宗主国的白人,在西属殖民地称“半岛人”,处在社会最上层。他们占据了殖民地行政、军事和教会的高位,把持殖民地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拥有大量地产。

土生白人:又称克列奥人,西班牙人的后裔,拥有土地,是殖民地地主集团的核心,政治上受半岛人压迫,只能充当下级军官和教士,要求摆脱宗主国统治。

混血人种:名义上是自由人,但不享有公民权,不能承担公职。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处在社会最低层,承担最沉重的生产劳动。

18.1892年主张菲律宾独立统一的“菲律宾联盟”成立,其创建者是()

A、黎萨尔B、波尼法秀C、阿奎那多D、鲁纳

答案:A

解析:干扰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波尼法秀,但是他建立的是卡蒂普南。1892年7月3日,波尼法秀加入了黎萨尔创建的菲律宾联盟。但这时波尼法秀的思想已经激进化了,他甚感黎萨尔的方案过于温和,无济于菲律宾的民族解放。因此,1892年7月7日黎萨尔被西班牙殖民当局逮捕的当天晚上,波尼法秀迅即建立秘密团体卡蒂普南,又称“最崇高的、最受尊敬的菲律宾儿女协会”。

以阿奎那多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害怕农民革命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为阻止革命深入发展,于1897年5月10日杀害了波尼法秀,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并取消了“卡蒂普南”。

19.20世纪30年代初,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发动的一次著名的革命运动,其核心是()

A、行动革命B、土地革命C、教育革命D、军事革命

答案:B

解析:1934年卡德纳斯执政后颁布新的土地法,大力推进土改,征收大庄园的超额土地分给农民。这是当时拉丁美洲最激进的土地改革。

2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轴心国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斯大林格勒轴心国军队被歼灭

B、安东尼斯库政府的垮台

C、德军侵占意大利

D、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答案:D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 周公旦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22. 厘金制度

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的办法。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为清军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起捐自八十文至二十文不等。(三人行暑假班讲义)

23. 安福国会

安福国会,是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1918年8月12日-1920年8月),因其选举过程被“安福俱乐部”所控制,故称为“安福国会”。“安福”是北京一个胡同的名称,因该政治组织的场所设在安福胡同,所以叫“安福俱乐部”;其成员也被称为安福系,相当于一个政党。

24.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25.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1466—1563年),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其代表作《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以人格化的“愚蠢”强有力地揭露了教会的黑暗,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但是他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过路德的宗教观念。

26. 卢布林合并

卢布林合并是波兰和立陶宛在1569年的合并。1569年7月1日,两国在卢布林缔结联邦条约,正式成立了联邦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合王国),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包括了今天的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全境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成为欧洲当时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卢布林条约在欧洲首次确立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同一个经济和政治实体下,享有充分自主和自由的国家模式,被现代历史学家认为是现代欧洲一体化的先驱。

27. 谢斯起义

谢斯起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爆发的农民起义。独立战争中一些大资产阶级利用战争困难大发横财,战后农民生活陷入困境。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发生了由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惩罚穷人的法庭。这次起义在政府的镇压下最后以失败告终。谢司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所代表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却永远受到公众的赞扬。

28. 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主义是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倡导,形成于1919—1931年。1931年5月,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新党纲,将凯末尔的思想归纳为六项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这六项原则合称凯末尔主义。这是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与世俗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三人行暑假班讲义)

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 材料一、

孝惠高後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後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後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兵而擊之……季布曰……夷狄譬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高後曰善

--《漢書·匈奴傳》

材料二、

(元光二年)春詔問公卿曰朕飾子女以配單于金幣文繡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嫚侵盜亡已邊境被害朕甚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議宜擊

夏六月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三十萬眾屯馬邑穀中誘致單于欲襲擊之

--《汉书·武帝记》

问题(1)在答题卡上对材料一加以句读。(略)

(2) 概述西汉朝廷对匈奴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公元前3世纪,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这一时期,匈奴与西汉王朝成为长城内外两大政权。在不同时期西汉与匈奴的关系都源于两者国力的对比变化。西汉建立之初,国力衰弱,无法与强盛的匈奴相抗衡,于是采纳刘敬之策与匈奴和亲,所以在与匈奴的关系上呈现守势;经过文、景时期几十年的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开始反击匈奴;武帝后至西汉末,匈奴游牧狩猎业经济的破坏使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王朝相抗衡,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并向汉求和亲。

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始于高帝被围白登七日而不得救。刘邦深感国力虚弱,屋里使用被迫采纳刘敬之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和亲的作用大体上是积极的。文、景时期,匈奴仍然屡次侵犯西汉边境,但由于国力不济加上“汉将众往降”使得这一时期对于匈奴的政策还是只能以和亲为主。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西汉经济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展,人口也大幅增长。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使马邑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佯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单于入塞后发觉汉的诱兵之计,中途退兵。“马邑之谋”虽未成功,却揭开了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

此后,匈奴屡次大规模进攻汉的边郡,汉军也不断反击和进攻。其中,有三次汉匈战争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上侵上谷、渔阳。武帝遣车骑将军卫青领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迂回至陇西,夺取河南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远征。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1000余里,浑邪王降汉后,汉在其地设置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称“河西四郡”。

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被迫向北迁徙。这次战役以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另外,匈奴远遁漠北后,西汉王朝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水利经验,通过徙民实边带到了此地,使一些荒野或牧场变成农田,

30.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的差别。

第二条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 所有主权国家的根源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由自主从事一切不损害任何人的行为所组成。因此,除了保证其他社会成员能享受同样的权利之外,每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并不应受到限制。对自然权利的限制仅只由法律所决定。

第五条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阻碍,没有人可以被迫从事非法律所规定的事情。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

第七条 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拘留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第九条 因为所有人被公开宣布犯罪以前被认为无罪,如果逮捕被认为是必须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残酷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第十条 假如发表的意见不妨碍由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应该因其观点,包括其宗教见解而受到干扰。

--《人权宣言》(1789)

材料二、

第一条 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一)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专制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二)未能按照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法令之规定来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其已履行其公民义务者;(三)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四)被国民大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尚未复职的官吏,特别是根据本年八月十二日法律曾予或应予撤职的那些官吏;(五)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为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六)自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4月8日法律公布之时其间出走的亡命者,包括该法律规定期限内或以前返归法国者在内。

--《嫌疑犯法令》(1793)

问题:(1)指出《嫌疑犯法令》违反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原则。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参考答案:

《嫌疑犯法令》违反了《人权宣言》中的以下原则: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嫌疑犯法令》是体现雅各宾派恐怖政策的重要法令。恐怖政策是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雅各宾派被迫实行的,因而在初实行时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一段时期里,恐怖政策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嫌疑犯法令》在对敌斗争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尽管《嫌疑犯法令》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容抹煞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带来了许多消极甚至有害的后果。违反法制,违反《人权宣言》中的原则,滥行杀人的现象相当严重。

恐怖统治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在特殊条件下采用的一种非常手段,并不是归宿。在恐怖年代里养成的那种排他自保和权力欲膨胀的心态,又使他们要继续利用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维护权力,因而不肯果断地终止恐怖。这就违背了客观历史潮流。

四、论述题:31~33 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 论述波斯帝国在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

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地中海地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的最高阶段。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先前的埃及和亚述帝国大很多,并且在内涵上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它所形成的一套维持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是之前帝国不具备的,也为之后的帝国所承袭。

(2)波斯帝国的形成,某种意义来说是西亚、北非和东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综合发展和联系不断扩大的产物;同时在客观上又为这一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阶段。

(3)波斯帝国的出现从另一方面打断了西亚、北非诸文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打破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则。

(4)波斯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并维系帝国统治200年左右,这在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画卷。总之,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文明做了借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2. 论述元朝至清朝中期(1840年前)海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1)元朝的对外贸易非常的发达主要表现在出现了许多商业大都市,当时的首都大都不仅是京城而且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中心之一,以及北方的主要城市有:涿州、大同、太原还有西南有成都、昆明、大理,并且和尼泊尔也有贸易关系。《马可波罗游记》中叙述了相当详细的当时中国城市的繁荣,此外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贸易港口,其中除福州外,都设有市舶司,泉州为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出口瓷器、丝绸,元代的海外贸易东至日本,西达非洲海岸。此外元朝实行的重商政策,并且颁布一些重商法律。

(2)明初国力强盛,是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的根本原因。明朝前期7次下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是倭寇为患的主要原因。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是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清朝为肃清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实行闭关政策。

(3)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的实施,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它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保护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有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性。

影响

中外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33. 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1)30年代初期,英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行为实行妥协、纵容政策。对日本在远东的一系列扩张行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扩大。

(2)七七事变后,英国政府仍继续纵容侵略,与美国策划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图谋以出卖中国换取日本的“谅解”,换取其避免或至少是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以求维护其在中国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援华制日,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军事行动。英美的远东政策,导致中国长期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只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有限援助。

(3)1941年12月7日,在美国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猛烈狂轰,美国损失惨重,突袭取得重大胜利。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的远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后表示给苏联的反法西斯事业提供帮助。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签订《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首次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中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在远东战场上抗击日本的大部兵力,在英美和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决定性条件。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