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有哪些  > 浙江传媒学院导师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导师培训班举行

浙江传媒学院导师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导师培训班举行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校首届研究生教育会议有关部署,加强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5月24日下午,浙江传媒学院导师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导师培训班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校长徐小洲,校党委副书记宣裕方,副校长姚争、李文冰出席,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领导、研究生秘书以及2021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等共150人现场参加会议,全体2021年之前已聘任的校内研究生导师线上参会。会议由姚争主持。

杨立平为浙江传媒学院导师学院揭牌,并宣布浙江传媒学院导师学院正式成立。

徐小洲作题为《师导学:研究生导师的经验与启示》的开班第一讲。他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自己长期担任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切入,内容翔实、条分缕析、声情并茂地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担任导师的经验做法。他提出,我校研究生导师要成为“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卓越传媒人才贡献浙传力量。

徐小洲从堪师、善导、助学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要做好“师、导、学”三篇文章,关键在于厘清9个基本认识,把握12个指导要素:

堪师:

基本认识1:做经师难,做人师更难。既做经师,又做人师,难上加难。

基本认识2:《孟子》:“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基本认识3:导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

徐小洲认为要培养出杰出人才,首先导师自身要具备“师之二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个人德行,成为“人师”,才能完成从教师、导师、名师到大师的“师之四阶”转变。

善导:

基本认识1:好学者不一定是好导师,好导师一定是好学者。

基本认识2:导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进步,要既做反应物,又做催化剂。

基本认识3:耐心是思想转化的温床,等待是引导成才的基石。

他指出,导师要实现从“治学”向“导学”的转变,不仅要精进自身的学术水平,做好“学者”,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在研究领域有所成长和收获,做好“导学”。同时要着眼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研中学这三个指导要素,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并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在项目研究中学习本领。

助学:

基本认识1: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也乐乎!

基本认识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基本认识3:导师的最大成就是育才,最大幸福是育出超越自己的人才。

徐小洲提出助学就是要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完成“助学做人”“助学做事”“助学研究”的“助学三部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从而产出真正具有研究意义的成果,成为一名研究者。

副校长姚争主持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作学校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的培训。他介绍了当前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与组织架构,并详细讲解了研究生导师的教学管理职责、工作量化标准以及研究生培养经费安排,以帮助各位增列导师更好理解教学目标、规范指导行为,确保教学运行有序、管理协同。

本次培训班针对全体2021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和业界指导教师,将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校内校外差异化形式,围绕“立德树人,造就德才兼备导师队伍”“严谨治学,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及“潜心育人,指导研究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三大板块开展为期2个月的“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为广大研究生导师搭建一个共享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为提升导师育人技能、增强育人意识、保障育人资源、营造育人氛围、形成育人合力提供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