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法制史司法考试考什么内容  >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汇编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汇编

2.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答案及解析: C

A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 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3.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种形式。下列有关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衡平法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B.英国15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

C.衡平法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D.衡平法对普通法来说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所以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普通法优先

答案及解析: D

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拙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所以D项表述错误。

4.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B.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

C.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

D.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

答案及解析:D

A 项,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 年的《 萨克森法典》 ;B 项,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 民法典》 、《 商法典》 、《 刑法典》 、《 民事诉讼法典》 和《 刑事诉讼法典》 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C 项,1919 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政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而《 清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 、《 德国改造法》 表明的是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2003年:

1.《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及解析:D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不准确。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故A准确。《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故B正确。《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故C准确。

2.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答案及解析:D

《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故B正确。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故C正确。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故D错误。

3.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意大利的波伦亚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B.14世纪的评论法学派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C.经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D.罗马法的复兴构成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来源之一

答案及解析:B

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故A正确。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故B错误。.经过罗马法复兴,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故C正确。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故D正确。

 

二、     多项选择题

2006年:

1.《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及解析:D

在本题中,猪是用来探究死亡原因的手段,而非证据,所以A不正确。刑讯制度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故B错误。杀人者认罪,与对其不得刑讯之间毫无因果关系,故C多雾。“据状断之”意思是根据证据来定罪,本题复合此要求,故D正确。

2.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下列关于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 普通法具有"程序先于权利"的特点

B.普通法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C.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程序简便灵活

D.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答案及解析:ABCD

普通法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从法源的意义来看,是指有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则,只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院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与普通法的另一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裁量权,因此又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伸缩性。与普通法相比,它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2005年: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及解析:ABC

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因此,ABC的说法是正确的。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制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冲击,中国传统法制开始转变成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特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故D是错误的。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201620152014201320122011 卷一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卷二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卷三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卷四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