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河南单招报考人数统计表  > 2022高招调查报告

2022高招调查报告

2022高考:安全第一 公平至上

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大涨115万人。增长的来源一方面是正常的生源波动,3年前的2019年普高净增长46万人。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生加入高考大军的结果。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中职定位发生重要调整,从就业为主调整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事实上,中职早已经成为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遍占到高考总报名人数的20%以上,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也表明,2020年中职毕业生65%升入高等学校,而不是就业。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职业高考”的概念,也在力推拓宽职业教育升学路径,可以预见,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中职将越来越转向升学为主,高考的报名人数还将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但这种增长,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高考本身的竞争激烈程度。在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毛入学人数逼近60%的情况下,高考的竞争主要是“上好大学”,而不是能不能上大学。而这些竞争,主要发生在6月的普通高考,而不是“职业高考”。事实上,近10余年来,没有一个省市能完成招生计划,高校报到率也逐年下降,即便是“985”高校也出现了一批不报到的新生。而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一些省市,最低仅有100分。

短期的高考生源增长,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受教育权益,包括中职学生高考权益的最大化导致的一个结果,并非生源基本面发生变化,对此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2016年新生儿逼近1800万,创下20年来新高,但二孩效应昙花一现,2017年至今,新生儿快速下跌,去年仅有1062万。但我们去年就招生1001万人,未来还有多少生源可供高校招生?

2021年9月,第四批高考改革省份正式启动,甘肃、江西等中西部学校进入新高考周期,继续坚持了“3+1+2”模式。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一模式将成为未来高考改革的基本模式。

力保公平公正一直是相关部门坚守的底线与红线。2021年在特殊类招生上,教育部继3年前收紧政策后,进一步拧紧螺丝,在压缩艺术类校考的同时,力推省级专业课考试全覆盖,并明确要求文化课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比不能低于50%。同样,高水平运动队在文化课成绩上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虽然这些政策3年后才会实施,但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高考的公平正义是一条红线!

(本报告发布于2022年6月7日)

第一章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职教高考是增长主力一、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继续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115万人,无论是净增长人数还是总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之后逐渐回落,直至2014年止跌并连续5年稳定在940万人以上,在2019年再次突破千万。随后增长缓慢,2020年全国报名人数1071万人,2021年达到1078万人,仅增长7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二、高考报名人数增长动因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阶段性生源波动,一个是中职学生的加入。

1.短期的适龄人口增长

从生源数量上看,2019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39.49万人,比上年增长46.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00.37万人,比上年增长43.32万人,两者合计就达90万人。这构成了三年后的今天高考人数增长的一大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近年普高与中职录取人数还在增长中,短期的生源波动还将带来高考报名人数一个阶段的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教育部

2.中职学生的增加与职教高考发展

高考报名人数增长,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中职学生的大规模加入。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统计口径和90年代完全不同,大量中职学生成为高考报名人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中职的定位第一次明确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兼顾,明确提出了职教高考的概念,要求扩大职业教育升学通道,建立清晰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本科以上阶段。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和这一政策的调整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增长迅速,从2016年的82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25万人,5年间增长了43万人。但是,参加普通统一高考的报名人数最高也仅有85.7万人(2020年),2021年下降至79.07万人,比2020年减少了6.63万人,出现下降。非统一高考报名人数(包括对口招生、专升本、高职单招)2021年有46.12万人,比2020年增加16.02万人。从这一数字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此。

数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另一个高考大省湖南,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5.5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7.6万,其中普通高考报考人数49.7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对口升学考试报考人数15.2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2+4”转段(职教)、少年班等其他考生约6000人,与上年持平。报名参加普通高考人数只占高考整体报名人数的3/4左右。

数据来源: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对于职教高考,目前还不清晰其具体的构建,但根据职成司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显然是会在现有的“单招”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展。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约65%的中职生升入了高等院校,其中约10%升入本科院校。升学途径包括了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普通高考等多种方式。

三、报名人数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高考竞争的绝对加剧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人,本专科录取1001万人,平均录取比例达到约93%,其中本科总招生量超过450万。这一年,黑龙江理科的本科线仅有280分,其他老高考地区本科线也大多在300出头。在新高考地区,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以老高考17个省份和第三批新高考8省为例,2020和2021年首选物理/理科的本科投档分数线在280—463分之间,其中投档分数在400分以下的,2020年有14个省份,2021年有13个省份。专科投档分数线在130—260分之间,其中投档分数在200分以下的,2020年有18个省份,2021年有16个省份。考虑到新高考后3门或后2门实行赋分制,起评分就达到30分(山东20分),如果剔除掉90分,或者60分,分数线实际会更低。

广东是高考报名第二高的省份,也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2021年广东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即补录,文(选考历史)、理(选考物理)分数线仅有100分,如果剔除赋分制起评分为30分的因素,这一录取线在一定程度上仅有40分。但13000余个招生计划,仅投出720余人。

近10年来,无论哪个省都无法完成招生计划,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报到率均无法达到100%,被录取而不报到的学生也越来越多,“985”高校也不例外。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中南大学计88名新生未报到,东北大学51名新生未报到,都占新生总人数的1%左右。

四、短期内生源基本面没有颠覆性变化,但未来生源必然面临下跌

新生儿数量是生源的基础。2003年以来,我国新生儿的数量长期稳定在每年1600万左右,2016年出现短暂上升,随后全面下跌。

中学毕业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2002年至2021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一直在持续上涨,2021年达91.4%,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完善及高中教育的普及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生源。

虽然2017-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940万增长到1193万,增加253万人,增长比例达到26.9%,但相应的2014-2019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则保持在796.60万-839.49万的区间,变化不大。

但是,近年新生儿数量快速下跌,会在将来对高等教育生源带来严重影响。从2016年的1786万,到2021年的1062万,新生儿数量已经快速下跌了700余万。对于2021年的孩子们来说,哪怕他们100%健康成长,一个也不流失,17年后也只有1062万考生。这个数字和2021年高校招生人数基本持平。

五、高考生源大省基本保持生源上涨趋势,部分省份增幅超过10%

1.四川

四川省近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达77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7.2万人,增幅超过10%。

数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2.湖南

湖南省近三年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上涨,突破65万,2022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5.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近8万人,增幅高达15.24%。报考高职单招的人数预计会有所增加。

数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3.安徽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上涨,突破60万,2022年安徽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0.1万人,较上年增加了近6万人,增幅达10.68%。

数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第二章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新增专业理工科过半,支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一、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达2756所,本专科院校数量均衡数据来源:教育部

2008年起我国高校数量逐年平稳增长,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达2756所(不含港澳台高校)。

数据来源:教育部

从办学层次上来看,目前我国本、专科院校数量相对均衡,专科院校数量大于本科院校,且随着高职扩招的进行,差距有加大的趋势。

2021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为1238所,职业本科32所,专科院校数量为1486所,专科院校相较上一年度增加18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占本科院校的11.57%;“双高计划”建设高校197所,占专科院校的13.26%。

二、第二批“双一流”名单公布,淡化学校身份色彩,15所高校被警示

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此次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除清北自主建设学科以外,“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总体上看,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学科的认定,未作“大进大出”的调整。“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前三的省市分别是北京(34所)、江苏(16所)和上海(15所)。

此次公布的第二轮建设名单有如下重大变化:

一是淡化身份色彩,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学校身份、层次。

二是新增了7所高校,其中广东3所,成为最大赢家。新增名单如下:

1.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湘潭大学:数学

4.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5.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6.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7.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三是有43所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进行了调整,各学科专业“有进有出”。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设学科自行公布。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学科的认定保持了建设范围的总体稳定,没有“大进大出”,有利于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保持定力、持续投入、

汇聚力量、沉淀成果。调整名单如下:

四是对15所高校的16个专业给予公开警示,其中10个为首轮自定学科。被警示的原因是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这些高校将于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名单如下: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3.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4.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5.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6.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7.宁波大学:力学

8.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9.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11.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12.西藏大学:生态学

13.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4.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这也是落实“双一流”当初确定的一个原则,即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不再是终身制。

三、回应中国智造发展战略,新增理工科专业占半数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也在持续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中,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其中2021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

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门类专业数量位居第一,加上理学门类专业共计达到了半数,这是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在教育领域的投射。工学专业的增设呈现长期趋势。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工学类净增专业数量超过排名2至4位的管理学、艺术学、文学三类专业的总和,占新增专业总量的近四成。

新增专业中,“智慧”“智能”成为高频词汇。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置。以计算机技术辅助实现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而精通计算机技术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下也成为社会的刚需。

2021年撤销的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此外,为防止部分专业设置“过热”,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艺术类等专业调控力度。

四、从模拟填报看考生专业选择

1.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