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江西省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三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三版)

第十七讲 大众文化的转型与网络文学的兴起第五节 网络文学的兴起和“起点模式”的形成

王朔现象的出现,显示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但在新的生产机制出现之前,只能表现为作家的个人行为和有争议的文化现象。1990年代末,伴随媒介革命的发生,一种新型的直接面对消费市场的文学在体制外生长起来,这就是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这一新媒介环境中诞生的文学。作为一种强调其新媒介属性的文学,它并非指一切在网络发布、传播的文学,而是指在网络空间里生产的文学。网络不仅是网络文学的一个发布平台,更是一个生产空间。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网络文学的核心是“网络性”,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需要在网络性中重新生长出来。

网络文学理应具有多种形态,甚至包括在此前“纸质文学”时代未曾出现的文学形态(如“直播帖”“段子”等)。中国网络文学兴起之初也是百花齐放,传统纸质文学中的文学体裁,如小说(包括中短篇)、散文、诗歌等都有展现,当然,也包括类型小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逐渐演化成以长篇类型小说(网络文学界称为“网文”)为绝对主导。然而,正是这种以网文为主导的网络文学获得了超乎想象的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在全世界都堪称奇观。所以,我们要正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就必须正视其以网文为主导的现实,并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以“起点模式”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原创生产机制做出深入分析。

中国网络文学的“先声”来自北美留学生,全球第一份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1991)、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4)均诞生于北美留学生群体之中,但是这些刊物和作品影响力有限。最早在中国主流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网络文学平台,是美籍华人朱威廉建立的“榕树下”网站(1997年12月建立“榕树下”个人主页,接受网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