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毛概自考题库  > 毛概期末复习题库(选择题)

毛概期末复习题库(选择题)

【文章推荐】期末复习 | 毛概理论考试要点(二) 【文章推荐】期末复习 | 毛概理论考试要点(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自由和平等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3、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B )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D )

A、 发展 B、全面 C、协调 D、以人为本

5、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C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的核心是( B )

A、两制并存 B、一个中国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C )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9、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 )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10、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A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借鉴

11、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C )

A、马列主义 B、逻辑 C、社会实践 D、经济效益

12、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C )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区别是( D )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不包括( A )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15、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民革命的影响

16、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17、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 D )

A、追求时髦

B、标新立异

C、与众不同

D、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0、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 B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性质

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增强综合国力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4、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D )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5、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 A )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B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 )

A、靠自己的发展 B、消灭剥削和压迫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南巡谈话

29、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 B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C、由人民大众参加的革命

D、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3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 C )

A、改革开放

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 A )

A、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C、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D、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D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3、从21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前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C )

A、改革开放 B、生产力高度发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5、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其实质是( C )

A、资源问题 B、人口问题

C、发展问题 D、环境问题

3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

37、我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B)

A、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39、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4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市场( A )

A、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4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C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42、下列对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认识正确的是( C )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4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私有制 D、实行承包制

44、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D )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4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 )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47、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