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棋类考试  > 【初中语文】2024届上海初三期中语文练习卷(二)含答案

【初中语文】2024届上海初三期中语文练习卷(二)含答案

C.乙甲丙

D.丙甲乙

(2)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乙文作者写“小人物”优秀品格的故事是《》。(1分)

6. 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挟策而居者居()

(2)宁弗为顾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 三篇短文都提到了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处所,以及身处其中的心态,引发我们的思考。

(1)请填写以下表格:(8分)

处所 环境特点 人物心态 甲文:简陋的屋子 ① 安贫乐道 乙文:山间的② 优美 ③ 丙文:临街的④ ⑤ ⑥

(2)【甲】文“白丁”指,也就是【丙】文中的“”。【丙】文画线句作者所说的“此”意指。(5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6分)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平日里大多会褒扬“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恐怕,人还是有所畏惧的好。

②勾践灭吴后,范蠡谢绝封赏,向勾践请辞。临行前还致书文种:“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范蠡惧祸,懂得功成身退,得以善终,最终成就了“商圣”陶朱公的美名;而文种自恃功高,舍不得权贵,被勾践赐死。由此看来,人有所畏惧,才能审时度势,知进退,保全自身。

③只有有所畏惧的人才会有操守和原则,才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相反,无所畏惧者往往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

⑤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有人提醒身为辅政大臣的大将军何进,说十常侍要谋反。何进却反问:“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自以为权倾天下的何进,无所畏惧,结果怎样?时间不长,他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⑥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这是恃器而无恐。

⑦。这是恃书而无恐。

⑧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要有敬畏之心,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

⑨当然,有所畏惧并不等于凡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前文提到的“四知先生”杨震,在朝为官时就以刚正不阿而闻名。皇帝的乳母为非作歹,勾结宦官扰乱朝政,杨震多次在朝堂上疏抨击,结果得罪权贵,后饮鸩而卒。其实,杨震在朝堂上无所畏惧的表现恰是因为心有所畏。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并不冲突,两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畏,是一种策略,一种底线,一种胸怀;不畏,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

9.(1)全文在论证“人当有所畏惧”这一观点时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a.b.(4分)

(2)结合全文,解释第⑨段画线句:杨震正因为畏惧,所以不畏惧(4分)

10. 下列哪段文字更适合补充在第⑦段在横线处?请简述理由。(5分)

【甲】三国时的马谡不顾诸葛亮的军令,自作主张地驻军在街亭山上。对于副将王平的劝阻,他非但不听,反而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马谡自以为熟读兵法,凭一句“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就能无往而不胜,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乙】战国时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学习兵法。谈起兵事,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在长平战役中取代廉颇成为赵军统帅。他一改廉颇坚守的策略,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一味按兵书排兵布阵,结果被秦军坑杀四十余万人。

11. 文章用了很多事实论据,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列举杨震的事例,证明心有所畏者也是具有大无畏精神之人。

B. 范蠡和文种形成对比,论述有所畏惧之人,是审时度势,能知进退。

C. 何进、吕布的事例,也能证明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D. 全文采用古代仁人志士的事例,反映有畏惧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美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19分)

星星维修师

①“快跑,你又要迟到了。”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小禾每天等在路边,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她。

②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她爹说,让她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她念书。

③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但是她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

④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对我说:“书上的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⑤“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我想起教室屋顶黑褐色的椽檩,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可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谎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

⑥升五年级后,学校安排了晚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

⑦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

⑧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道:“不务正业!”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我不想这样。”

⑨“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

⑩我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沈姐的语文课堂。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

⑪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懒懒的,不理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变得透亮。棉线的脑袋上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后滚一滚,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

⑫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

⑬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

⑭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

⑮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

⑯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

12. 第⑧段中“不务正业”在文中指的是。(2分)

14. 分析第⑤段中“我忍不住撒谎”的原因是。(2分)

15. 对第⑪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运用比喻,表现自制蜡烛质量差,不容易被点亮。

B. 运用比拟,强调自制蜡烛最终被艰难点亮的过程。

C. 暗示“我”和小禾等待蜡烛点亮时的忐忑和期待。

D. 含蓄批评小禾爹不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的错误行为。

16.联系全文,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