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机械工程考研有前途吗  > 干了十年非标设计,一位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感受

干了十年非标设计,一位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感受

十年工作经验的机械工程师,第一份工作在内地军工航空企业,现在在深圳做非标设备,中间混过医疗器械,低压电器,还在某BIG很高的无人机企业当过绘图员。

除了第一家军工单位是因为想来深圳拼一把之外,其余岗位离开之前在技术能力上都是给同事当导师的状态,至于业绩,已经公开的能拿得出手的有一个低压电器产品,比之前对标的某世界最小的日本AICHIATS三向尺寸小10%以上,性能高一个等级,成本低20%-30%。

结合个人经历说下对机械工程师这个岗位的一些感受。

1.从成长途经看

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勤学苦练短期内入行或者提高段位,机械工程师一般工作三年能入门就算很不错了,基本上都得是有名师带路还得有人愿意烧钱给你练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绝大多数工作三五年以内的机械工程师觉得自己掌握了某某工具很牛,这其实是种错觉,什么时候没有这种错觉开始重视专业基础了距离入门就不远了。

2.从专业特性看

机械结构由于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直观特性,很容易被看明白,也因此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指挥机械工程师,但是,正因为这个直观特性,导致一知半解的二把刀工程师非常之多。

靠谱的工程师非常稀缺,稀缺到我工作十年,在工作环境中还没有碰到过一个真人能够有能力做到在看到物理样机之前知道其运行表现,经常听到的说法是,这个我们做个样机回来试一下。

虽然很多人热衷于各种虚拟样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有限元、运动仿真、热分析等),但绝大多数只是会操作一两种工具罢了。

如果没有具体的优化约束,没有相应的回馈验证,不清楚虚拟样机分析结果和真实物理样机之间的偏差界限以及偏差形成原因,基本上就是学生做作业,看起来很炫,但不解决实际问题。

更何况现在由于技术手段与条件的改善,在单一物理问题上很容易做到极致,但真正要做出领先同行的产品机会往往在多学科融合优化这块。

但现实中由于企业分工太细,所以绝大多数做虚拟样机的往往设计能力不够,设计能力凑合的又不懂虚拟样机技术。个人认为虚拟样机技术实施者其设计水平至少要能够高于设计岗位的人,可以指导别人做设计之后才能够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创造价值。

各种模拟计算最终都是为了拿到一个更优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思路,而不是计算本身,更何况各个模块或者物理问题的单个最优也不等于系统最优。

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的制作验证周期很长,涉及耐久可靠性的结论甚至可能要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一帮不靠谱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

大家加加班多半就解决了,而一帮不靠谱的机械工程师分分钟导致项目死掉,要没有高人坐阵很可能死到临头无药可救才知道难逃一死,往往项目做到这时候基本上已经是预算超支,项目延期,丢了订单和客户。

3.从成长机遇看

绝大多数机械工程师可能根本没有参与过真正的研发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