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曼彻斯特大学传播学硕士  > 24fall录取捷报

24fall录取捷报

案例1-UCL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2-UCL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3-UCL翻译:翻译研究硕士

案例4-爱丁堡大学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5-爱丁堡大学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6-爱丁堡大学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7-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案例8-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案例9-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案例10-曼彻斯特大学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11-华威大学商业与职业跨文化传播硕士

案例12-布里斯托大学汉英视听翻译硕士

案例13-利兹大学专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硕士

02 以三位录取者来看13个案例特点

摆渡学人三位申请跨文化传播方向学生的录取情况总览,请见下表:

X同学:双非英语专业,申请跨文化传播+TESOL, 录取UCL+2,爱大+2,KCL,曼大

X同学虽然是“双非”院校,但ta无论是英语(偏师范)的专业背景,还是高达93分的成绩,亦或丰富的语言学习和教授经验,都与跨文化传播高度匹配,因此ta在该项目上的竞争力很强。而且X同学还申请了TESOL方向,除了KCL的MA TESOL面试后被拒,其余所申UCL MA TESOL (Pre-Service),爱大MSc TESOL和曼大MA TESOL也全部录取(申请故事 | 双非逆袭:UCL TESOL与跨文化传播双录取,爱大、KCL、曼大全拿下)!

UCL跨文化传播硕士

UCL跨文化传播硕士,在英国所有相关项目里录取热度和录取难度都是最高,2023年中国申请749人,录取93人,录取率12%(往年也相差不大)。其实该项目在官方的申请低标上要求不算非常高,通常英语、语言、语言学和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二等学士学位(985211一般80分,双非85)即可申请,但根据摆渡学人的经验来看,UCL会很严格地审视申请者的绩点、所受训练等学术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双非背景。

X同学最初是被UCL以“academic record”不足拒绝的,也即学校认为ta成绩单中体现的修课内容、相关的学术研究经历或者绩点没有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申请要求。但其实X同学已有93分的绩点(远超双非85的要求),并且其英语专业及修课也满足UCL项目官网给定的学术背景要求,因此我们去信给UCL询问原因,举证X同学符号要求并请求重新审核。最终UCL回信认可了X同学的学术表现是有竞争力的,且其本科院校是师范类学校,和UCL教育学院IOE有所相似,因此同意再次审核其申请。

如下图UCL招生官的邮件所说,校方判断X同学学术表现不足的理由是,是因为ta本科院校排名不高,因此需要更高的GPA来提升竞争力,项目官方要求的二等成绩只是最低标准。

▲经过我们和UCL跨文化传播招生官的argue,UCL认可了X同学的学术表现是有竞争力的并同意再次审核其申请

除了对硬背景上的高要求,无数学生在UCL跨文化传播申请上折戟,是因为对项目理解比较表层。很多人会把它等同于本科所学的那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门课重点描述了很多跨文化障碍现象,并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概念,例如高低语境,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等等。

于是,很多学生在PS里去讲自己出国旅游或者学外语的经历中,遇到了怎样的cultural shock,自己又是怎么应对的等等。但这些都是经验现象的描述,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关怀。UCL跨文化传播关心的是各种语言交际现象背后的“文化”理解,利用应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语言教育和文化研究等多学科视角,来研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文化?文化差异是如何在社会或话语上构建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以及培养学习者的身份认同方面发挥什么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文化信仰和实践是如何通过符号(如language)来实现的?

此外UCL不仅以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理解为项目立身之本,而且很强调透过“language”这个符号及其在教育、商业等任何交际语境中的应用来解释文化议题。这源自于UCL跨文化传播学位课程建制所依托的两个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rcultural Studies 和 Centre for Applied Linguistics,前者从事与教育、专业交流、语言身份和跨文化创造力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后者在双语和多语、语言民族志、全球英语、符号学和语言教育政策与实践等领域开展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处理X同学申请UCL的文书时,以ta对中英“礼貌”用语差异的研究,以及教授中国学生英语的实践与心得,建构ta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动态关系的理解,以及这个关系又是如何通过雅思考试这种留学教育政策,来影响第二外语教学效果的,以此击中跨文化传播学科的核心议题(详细的捷报复盘请参考24fall录取捷报 | 伦敦大学学院(UCL)跨文化传播硕士: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ESL课堂)。

爱大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爱大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项目设立在莫雷教育与体育学院的Institute for Language Education (ILE)中,和MSc TESOL,MSc Language Education一起,决定了该项目天然的语言教育导向,这一培训目标也明确体现在项目描述中——“专为计划在英国或国际上教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或附加语言(ESL、EFL、EAL)的学生而设计”;此外,该项目和TESOL硕士有很多重合的修课。

24fall申请季过,爱大又更新了项目官网,可以看到跨文化传播项目未来愈加的TESOL导向,在“Programme description”里强调本项目将训练学生,向其他语言使用者教授英语的前沿教学技能;将研究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red)的“学习场景”(learnscapes),学习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必修课还新增了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和TESOL方法论,后者意在强化TESOL领域的研究能力培训。

▲爱大跨文化传播项目的新旧必修课程对比

因此申请爱大这个项目,应往英语语言教育,教学方法方向靠近,这对于X同学非常有利,因为ta本就是英语教育出身。Ta在英语教学方法和实践方面颇有心得,包括Pedagogy和English Teaching等修课,线上TESOL教师的训练,多篇language teaching的论文,而且毕业论文研究的也是AI技术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两段英语老师的实习。X同学的学术训练和兴趣既聚焦,证据又丰富。

文书老师Kiki极力突出ta这些优势,同时反思ta在二语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跨文化意识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方法中,跨文化障碍反倒成为跨语言学习的障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X同学希望通过爱大的项目,从一个侧重英语技能训练的专业,转向一个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层面探索ESL教学实践的项目,以此作为学术目标的申请动机。

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位于KCL教育、传播与社会学院下,项目旨在研究语言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批判性地分析跨文化交际问题。

理解这个项目首先要认识KCL的语言、话语和交流中心(Centre for Language,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该中心专长于话语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核心主题是“身份和流动性”,侧重探究人们在各种日常、制度和中介环境中多语言的身份。此外,该中心的(社会)语言学方法训练也很有代表性,例如会话分析、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社交媒体交流的话语和社会语言学方法、互动中的身份等也是跨文化传播主要的研究方法。

该中心的研究和知识支持了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课程,因此该项目最关注,全球化世界中个人和社会文化的“identity”如何通过日常的语言交际、互动而被建构。

理解到这一层,我们在写X同学次项目的PS时,使用的还是ta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以及英语二语教学这些素材,但论述框架变为“文化认同如何影响ESL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探讨社会互动中的身份构建如何影响二语学习。

在具体的论证上,例如X同学对于汉英“礼貌”话语的研究,在申请UCL跨文化传播时,我们更强调话语背后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而KCL文书中,则强调这类用语是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身份形式,通过日常的使用和交流,使得汉语和英语母语者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认同。

Y同学:翻译专业,申五中五录取UCL+2,爱大,KCL,曼大

Y同学来自海本院校中英翻译专业,3.5+/4.0(专业排名第二)。Ta的专业课包含了翻译理论和口译、笔译实践,跨文化传播也是主修课之一。但是Y同学的相关论文研究不多,大部分是各种汉英翻译或口译的志愿活动。因此在Katherine老师的建议和筛选下,Y同学参与了一项科研,重点学习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领域的经典理论,并以此进行语言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及语言与人们思维之间的互动的主题研究,增强了自己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学术背景。

Y同学申请了5个跨文化传播方向的项目,5个全部录取!包括UCL跨文化传播,UCL翻译:翻译研究,爱大、曼大的跨文化传播项目,以及KCL语言与文化多样硕士。

UCL跨文化传播硕士

UCL跨文化传播是Y同学的梦校梦专业,这个项目学生本人和老师们都投入很多,最初文书老师Kiki设计从学生经历最突出的翻译角度切入PS,讨论作为跨文化传播实践的翻译活动,以及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中介角色。后续Kingsley老师提出加入语言与文化的不可翻译性的观点,思考文化可被翻译的空间有多少?文化意义能否被翻译,对于调解跨文化冲突与障碍有何作用?以此突显Y同学的独特视角。 Y同学也深度参与到PS中,自行阅读了IC项目的主导人朱华教授的论文,受到启发后又提供了自己做女性译者研究的毕业论文素材,让文书老师在论述why programme时能更贴近ta本人的兴趣,提出性别权力是如何被日常的语言互动和翻译实践所建构的,并借鉴朱华教授相关研究中的话语分析和对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形成Y同学的硕士研究计划的构想。

▲Kingsley老师和Y同学讨论其毕业论文与UCL朱华教授研究之关系

申请之路几多不易,但同学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申请中,同时给予合作者高度信任,终指向最好的安排!

UCL翻译:翻译研究硕士

UCL翻译研究项目,虽然也会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批判分析技能,但总体是一个翻译/口译人才培养导向的专业,使其能掌握除英语以外的一门语言(荷兰语、中文、法语、德语等),并应用到私营组织、公共部门及国际组织,从事商业、文学或其他类型的翻译工作。此项目适合语言和文化学位的学生。

当然由于翻译专业的性质,该项目对语言要求较高(雅思7.5/7),有意向申请的同学要尽早做好语言考试的规划。项目对申请者本科绩点要求也很高,同学们一定要在本科学业上多下功夫,达到低标。

Y同学本科翻译专业,文书必须解释的是为何硕士仍然选择就读该学科?是否有什么是Y本科专业无法解决,但UCL的翻译研究项目能够解答的问题?文书老师Katherine以Y同学丰富的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经历,反思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动态冲突、斗争和平衡,因此理解文化的细微差异及其能否被翻译,对于提升翻译技能,促成不同场景下成功的翻译起到重要作用,而UCL的翻译项目在提供理解文化的训练方面有独特优势,由此形成申请动机的逻辑闭环。

爱大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在X同学的爱大案例里,我们已经强调该项目的语言教育导向及其对第二外语教学的侧重。但Y同学在二语教学或教育方面的经历并不多,仅有一段英语辅导老师的实习。因此在处理爱大PS的学术动机时,Kiki老师还是从Y同学最突出的翻译经验切入,但将硕士学习目标从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实践形式的翻译,转换为对语言教育——另一种跨文化参与形式的探索。而爱大的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项目,能够使Y同学超越翻译的局限,从而在更广泛的跨文化环境中成为语言和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Kiki老师还借助Y同学英语老师的实践,对二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思考,这一点也符合爱大项目的核心关切之一。

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为了匹配KCL这个项目language,culture&identity的核心研究,Kiki老师将PS中对文化的翻译性和不可翻译性的探讨,聚焦到了cultural identity,强调翻译情境下的文化身份,学术目的也转向希望通过翻译实践来探索身份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在具体研究的论述上,老师也做了改动。例如基于Y同学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毕业项目,在UCL跨文化传播项目和KCL这个项目的PS中,都探讨了翻译中性别偏见的问题,尤其是翻译在职业和文学翻译文本中的性别角色呈现。但UCL的项目,我们更侧重翻译文本所表征的性别文化,及其如何反过来影响翻译策略;而KCL的文书更侧重探寻gender identity如何通过一些习以为常的带有性别偏见的翻译而被建构的。

曼彻斯特大学跨文化传播硕士

上文提到X同学的英语教育背景,最适合就是爱大的跨文化传播项目,而若说与Y同学最匹配的则是曼大的跨文化传播硕士,因为该项目的“翻译”特色非常强烈。这首先源于其所在艺术、语言和文化学院之下的Centre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集曼大翻译和口译研究之大成,研究主题包括语料库,文学翻译,多模态,数字文化翻译等等。

▲曼大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主题

其次,翻译是曼大跨文化传播硕士的核心议题之一,并且相较于UCL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等跨学科取径,曼大项目的理论取径比较偏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和文化,它还说明最好具备一门外语知识。此外“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法”是项目的必修课之一。

由此,Y同学申请曼大此项目的PS,只需从学生本人的翻译特点出发,同时加入对于语言转换间文化是如何相互转换的思考,最后再说明Y同学对翻译研究的文本分析和民族志方法的学习兴趣,以呼应曼大跨文化传播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侧重。最终曼大也认可Y同学与项目的高度匹配,递交仅1天后就发了录取信。

Y同学:中外合办英语与传播交叉背景,62分, 申六中五,录取爱大,KCL,华威,布大,利兹

Y同学来自中外合办大学传媒英语专业,与23fall录取捷报 | 伦敦大学学院(UCL)语言学硕士的录取者出自同一院校和专业,他们这个英语和传播学交叉的专业,语言学基础理论和英语语言研究的课程占了较大比重,例如语言学导论,全球语言的英语;跨文化传播也是其中一门主要课程,这些修课帮助Y同学建立了语言和文化、社会之间互动的基础认知。Y还接受了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的训练,这是Y同学独有而其他两位申请者所缺乏的一个优势。

Y同学有三段实习是在对外的私营媒体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做翻译工作,因此顾问Jessica老师也为ta选了翻译项目。Y同学最终录取了爱大MSc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CL MA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versity,华威大学商业和职业跨文化传播硕士,布大汉英视听翻译硕士,利兹大学专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硕士。

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

对于传媒英语专业的Y同学来说,最适合ta的项目是KCL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硕士。因为Y同学课程论文里探讨的诸如网络表征性少数群体,关于肥胖话语日常谈论的性别差异,以及乙女游戏议题,可以以性别身份是如何通过某种语言的使用和日常互动来建构的,完美符合KCL此项目的课程核心。

同时Y同学关于作为一种全球语言的英语的研究,也是该项目的关键主题之一,而且参与授课的教员中,有几位是做相关研究的,例如Martin Dewey博士的研究兴趣,就是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去探讨作为通用语(lingua franca)的英语。

因此Kiki老师设计PS主要的研究问题为语言互动中的性别身份建构,这个语言不仅仅指汉语,英语等,也包括话语“discourse”,例如女性关于身材焦虑的话语,政客的政治营销性话语。老师还突出了Y同学在定性研究方面的长处,并且和KCL项目提供的会话分析和批判性话语分析进行勾连,在细节处强化学生的求学动机。

爱大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硕士

爱大的跨文化传播偏二语教学,但是Y同学几乎没有任何教学、教育相关的课程或实践经验,ta只有本科毕业论文考察了加拿大殖民时期,殖民者对本地原住民的寄宿制教育,勉强能够构成一个证据。

因此申请本项目的难点,就是要将Y同学转向爱大语言教育导向动机塑造得有说服力。好在Y同学在英语语言研究方面的素材可以切入education,Kiki老师遂对ta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经历进行观察,纯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失败,而在一个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世界,失败的沟通往往是缺乏多语言技能和多文化理解力,因此Y同学想要通过语言教育的视角/取径,或说将二语教学作为一种方法,去更扎实地掌握语言技能同时培养cultural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这些是跨文化传播技能的核心组成部分。

爱大PS第二问要求阐释申请者的相关经验和技能,虽然Y同学没有与教育直接相关的素材,但是对英语本身的研究很丰富,例如ta对英语语言变体的讨论和翻译实践。

华威大学商业与职业跨文化传播硕士

华威的跨文化传播非常商业导向,尽管它开设在华威应用语言学系下,当然应用语言学本就是旨在探索语言如何运作和发展,再将这种洞察应用于现实世界例如教育,工作场所和旅游中的一门学科。项目提供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深度知识与技能,目的是让商业和职场人士能更好地在多元文化团队中工作,跨文化传播技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此项目的一个核心命题。

▲华威大学商业与职业跨文化传播硕士介绍

说到商业世界的跨文化交际,我们可能会觉得跨国公司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