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就业前景分析报告范文  > 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位点名称:新闻与传播  学位点代码:055200

 

   一、总体概况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获批于2010年,系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本学位点坚守“新闻人才摇篮”的办学传统,坚持“新闻立院、史论强基、学科交叉、服务见长”的办学思路,持守“课堂比天高,学生比天大”的育人理念,不断深耕内涵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培养质量,强化能力培养,努力为中国新闻与传播业界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以新闻与传播专业为志业”的专门人才。

本学位点设有大众传播与新闻实务、媒介融合与新媒体传播、文化产业与媒介经营管理、广告与公共关系、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传播与社会发展六个方向。

本学位点现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导师30人,其中教授13人(有2人为业界兼职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5人。在学历层次上,具有博士学历的导师20人,占导师总数的67%;具有学界和业界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导师10人,占导师队伍总数的1/3;多位导师系国家级协会常务理事(其中4位导师系二级学会副会长),多位导师拥有省级人才称号(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甘肃省陇原人才1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人)。2021年新聘行业导师9人,极大补充了本学位点行业导师队伍。

2021年,本学位点招生84人,在读166人,毕业65人,授予学位65人,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85%。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1年,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坚持以正确政治方向谋划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将政治要求贯穿于学院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监督问责,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学院党委和各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项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生态,提升学院凝聚力、战斗力。

在研究生党建工作方面,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将研究生常规性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真正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挖掘学科特色、调动专业活力,打造出带有学院特色、成效显著的特色工作和亮点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发挥好媒体平台的育人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挖掘并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新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会、党组织生活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网络思政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教材审核情况

2021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和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按照学校《关于对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开展全面审核工作的通知》安排,学院完成研究生教材审核工作。全院共有17门课程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其中专业硕士课程6门),有27门课程使用公开出版社的教材(其中专业硕士课程12门),有9门课程(其中专业硕士课程4门)使用自己撰写的讲义或制作的课件。经授课老师自查、学院组织专家审核、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及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对所有选用教材均予“通过”。

(二)制度建设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修订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聘任标准》(含专业导师聘任标准)等制度。新制定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对培养学制、导师管理、过程管理、学位授予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新《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术交流、实践训练、综合考试、预答辩等环节,建立闭环质量保障体系。

(三)师德师风建设及导师队伍建设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继续加强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多次召开教职工师德专题教育大会,多种途径加强学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学院严把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不断规范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察工作,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四)招生宣传、学位授予等工作

2021年,学院制定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启动了第二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对增加研究生校际交流、扩大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021年,第二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共招收60名学生入营,其中专硕序列45名,经过为期两天的宣讲交流和考核选拔,共有40名学生获得“优秀营员”,其中专硕序列入围30名。制定《2021年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论文评阅、答辩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专硕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标准,完善了学位授予过程体系。

(五)研究生奖助情况

2021年,学院重新修订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方案》,完善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结合专业学位管理现状、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激励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新《方案》改进评价体系,从学业成绩、科研创新、综合表现三个方面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指标涵盖调查报告、作品分析、案例分析、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被相关单位采纳的实践性科研成果等。通过优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强化新闻业务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深度参与新闻报道、调查研究、视频创作等应用型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1年,全院共有31名专硕研究生荣获兰州大学一等奖学金,51名专硕研究生荣获兰州大学二等奖学金,50名专硕研究生荣获兰州大学三等奖学金;另有1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名学生荣获隆基助学金,奖助学金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实践教育”改革创新模式,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前沿课程、交叉课程,强化过程培养,建立闭环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师自评,学生、督导、管理人员互评评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学评价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继续推进实践育人培养改革,深度打造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新闻学子看庄浪”“聚焦兰州抗疫报道”等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2021年暑期,第十一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顺利开展。本届接力采访活动共有四川线、青海线、榆中线、张掖线和庆平线五条线路,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兰州大学等五所高校的200多名师生参加。

2021年十一,韩亮教授等专业老师组织的第二届“新闻学子看庄浪”活动顺利进行,60多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生对庄浪本地的发展状况、抗疫情况、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共完成稿件32篇,均发布在新华社客户端,平均阅读量达到100万+。

2021年10月至11月,兰州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加抗疫行动。从10月23日开始的15个日日夜夜,43名硕士研究生共采访兰州市青年志愿者45人,完成并刊发稿件22篇。

2021年,本学位点继续加大对专硕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先后在经济观察报、传媒茶话会等机构设立“专硕人才培养基地”;启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校级实践基地申报工作,获得校级培育基地,并与新华社甘肃分社签约、挂牌。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21年引进专职副教授1名,调入教学秘书1名,教师系列晋升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2名;1名教师荣获2021年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名教师荣获兰州大学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称号;资助外出参加会议的老师共8人次,1名教师参加省内新闻媒体互聘挂职工作。增列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聘任专业硕士行业导师9人,新增博导2人。

(三)科学研究情况

2021年,学院老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获批1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批2项(立项率为100%);申报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获批1项;获批甘肃省教育厅智库项目1项。结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

科研成果较为丰硕。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CSSCI论文10篇(其中3篇为顶级期刊论文,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SSCI一区论文2篇。出版A类学术专著3部。组织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推荐工作,两人荣获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四)社会服务情况

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局采纳“兰州大学社会舆论调查与舆情研判中心”舆情报告21篇,其中1篇获中央领导批示。组织做好学院智库和校内非实体性科研机构的年检和申报工作,新增非实体科研机构“兰州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奖报送工作稳步推进,2021年,第31届中国新闻奖推荐工作正常开展,我院共报送3件参评作品。

(五)文化传承情况

2021年,精心培育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项目5项,开展“爱党爱国,知校荣校”主题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2项。“灵读书”“君聆读书会”“舰队街10号”等读书会活动亟需开展,品牌特色愈发鲜明。为增强学院凝聚力,班子带队走访慰问学院离退休同志、新进教职工及从教三十年老教师等12人次;举办迎“三八”女职工插花活动、教职工黄河之滨健步走活动,师生包饺子活动以及学院班子成员共同筹资举行学院教职工团拜活动等,有效提高了学院的凝聚力。

(六)学术(学院)交流情况

全年举办线上线下“群策大讲堂” 共15讲。

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兰州大学巡讲会、2021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和秋季征集活动。

首届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修班成功开班。来自全国89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书记和系主任130余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研修培训活动。会议期间,召开了博士点建设研讨会,为博士点建设把脉会诊,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继续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全年支持各类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30余人次。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特色方向不够前沿和鲜明

本学位点自设方向还比较传统,对融媒体人才、国际传播人才、人工智能传播人才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学传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人才的培养关注不够。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的培育

随着专硕招生规模不断增加,80多人的培养规模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下一步应重点加大对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组建课程团队开课,确保核心课程提质增效。继续建设方向选修课程,鼓励老师开设一批与自己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新课”“金课”。

(三)加强应用成果培育

专硕的应用性成果类型包括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业作品、创新创业成果、比赛获奖、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其他等项等。应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实践赛事、业务评奖等多种形式丰富实践成果类型,培育一批具有兰大特色的在社会中有广泛影响的应用性成果。

(四)实践基地建设有待深化

学院有着较好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传统,但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专硕实践基地亟需完成专业化、实训化、规范化转型,并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强化基地建设管理和行业导师选聘流程,这对学院工作而言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改进措施

(一)以专业建设为方向,做好内涵发展

按照四新建设理念,以本新闻与传播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新闻与传播+”的人才培养特色,对标国家战略需要和兰州大学优势学科,主推国际传播硕士、健康传播硕士、科学传播硕士三大方向,开展文文交叉、文理交叉人才培养,通过建立跨学科联合招生机制、合作导师培养机制、课程资源整合机制、实践教学联动机制等措施,分层次、分批次实施,力争尽快实现专业硕士特色培养迈出新路径。

(二)加强专硕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以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的五门核心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为重点,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实务》等课程增设为专业核心课程,不断凸显本专业的专业特性。在此基础上,力争建设5-10门专业基础课程(5-7门核心课程+部分方向及选修课程),并将其全部纳入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和优秀教材培育计划,以此全面优化提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三)深挖已有资源,沉淀教学成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本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多个教学科研团队在广告公关、咨询策划、舆情研判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服务案例。这些案例完全可以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重新修编这些案例成果,出版多册《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案例成果集》。最近几年,以专硕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更是蔚然成风,其中,“走进科研一线”“新闻学子看庄浪”等项目都是以专硕研究生为主体开展的实践活动,并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学生实践作品,应认真总结这些实践作品,出版多册《新闻与传播专业实践作品成果集》。

(四)做好实习基地建设

未来,我们将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方向的优化,深入新闻传播交叉人才腹地,组建灵活多样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实践基地。在省内,将在新华社甘肃分社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与甘肃日报集团、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读者出版集团、兰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机构深度合作,建设省内专业硕士实践基地群;在省外,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为重点,依托校友资源托,建设10-15个面向全国的专业硕士实践基地。通过省内外有机结合,不断优化本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矩阵,同时以基地建设带动行业导师建设,力争聘请行业导师30人以上,不断提高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综合成效。

(五)探索新闻与传播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以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为依托,围绕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战略需要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开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非全日制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招收30名左右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省内外新闻、宣传、网信、舆情、融媒等领域培养高水平新闻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