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已公布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已公布

【#教师资格考试#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已公布#】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结束,©无忧考网教师资格频道特别整理了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答案:D。瞿秋白《一种云》

2.答案: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3.答案:C。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4.答案: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答案:C。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6.答案: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7.答案:A。教师关注茡生个体差异

8.答案:B。“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初二,“望”是指每月初

9.答案:A。创设了基于生活的学习情境

10.答案:A。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能忽略

11.答案:B。能够降低作文题难度

12.答案:C。整本书的阅读能够促进茡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13.答案:B。考查茡生对经典作品比较阅读的能力

14.答案:D。评析作者论述“木叶”相关问题的思路

15.答案:A。进一步补充“领字”知识,要求学生记忆背诵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首先,教师讲解“沉郁顿挫”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然后用杜甫的《登高》让学生来感悟“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及品析诗歌中从哪里可以读出“沉郁顿挫”,并且给出相关的提示,具体从哪些地方着手,以及表达要求。在这个部分,体现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其次,安排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并且自由讨论,接下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在这个部分,体现出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问题诱发求知欲,激起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欲 望。

再次,在学生分享讨论结果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在第一位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用《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得出“沉郁”之感,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别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学生从“鸟飞回”的意象角度解读后,学生回答并不完善,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更完善的结论,并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适当的反馈点评,然后引导学生从“顿挫”的角度再次解读文本,后教师安排学生听音频再次感受诗歌的“沉郁顿挫”。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感悟作品,得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把握了课堂节奏,但是教师在部分环节的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并且部分问题的引导不够恰当,这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教学效果: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沉郁顿挫的含义,并且能够在对比分析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没有高效反馈,没有知人论世,情感目标未能有效达成。

(2)

优点: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教师给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面向全体同学,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且发挥教师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以点头认可和“很好”等词给予学生肯定,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学生在回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联时,教师就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说明,以上教师的行为值得肯定。

缺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中公教师提供该教师在课前有一个“沉郁顿挫”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课堂上全程掌控节奏,但是当学生阅读出不同的结果时,教师没有适时地展开,错过了恰当的引导时机。如学生阅读出好像“暗示诗人命运”时,教师答非所问,继续按照既定的想法问学生的感受,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思维的展开。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撕哑”的“撕”改为“嘶”,“暇思”的“暇”改为“遐”,“恶杀”的“恶”改为“扼”。(三个中任意两个即可。)

病句:“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被笼罩在我的记忆上。”改为“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笼罩在我的记忆上。”

18.【参考答案】

优点:言约义丰,语言质朴。

文章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拙朴的语言回忆往事,由此写到虫鸣,并在淡淡的回忆色彩中流露出作者对于虫鸣的怀念,文章第三段以问句起始,又将回忆拉回现实,在对现实的语言描绘中表达作者对虫鸣逝去的哀伤,中公教师提供但此时,“虫鸣”已不单是“虫鸣”,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