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支教一年保送研究生  > 八桂耕耘支教情

八桂耕耘支教情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自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服务。

广西大学是广西区内第一所组建研究生支教团的高校,也是招募支教团成员数额最多的高校。学校自2012年开始组建支教团,2013年派驻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富川瑶族自治县支教。七年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第一届6名成员发展到如今每一届9名成员,累计已有65名成员;支教地也从1个发展为2个,最初只有富川县1个支教点,2016年增加宁明支教点,2018年宁明支教点转为那坡县支教点,2020年7月,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9名成员开始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履行职责与使命。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秉承着“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在富川县、宁明县和那坡县扎实开展支教、扶贫和基层服务,立足职责潜心育人,热心公益助力扶贫,在2020年“疫情大考”中更是积极作为勇显担当。

在长期的实践中,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展现出鲜明的特质:一是促进了所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在服务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在培养知国情、讲奉献、高素质的复合型青年人才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树立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榜样;三是探索建立了“接力服务、定期轮换”的长效工作机制,延伸了高校和服务地团组织的工作手臂,逐步发展成为共青团组织引导鼓励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在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历练中见世面、长才干、强本领、促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尺讲台赤子心,八桂耕耘支教情

创新支教模式,助力教育扶贫。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在广西教育扶贫主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相比较其他高校,广西大学在广西开展研究生支教活动更具优势,与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相结合,更易于推进服务地的教育扶贫工作。百色市那坡县是学校定点扶贫地所在县,也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当地教育基础薄弱,教育师资存在严重不足。以那坡县那坡中学为例,该校在校学生2760人,按师生比1:12.5的比例,应配备教职工220人,但实际目前教职工只有171人,缺口为49人,师资的短缺极大影响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也影响了该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进一步做好对那坡县的帮扶工作,广西大学着手探索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改革创新,计划将学校每年招募支教团志愿者人数增加至25人(招募指标由教育部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学校从推免研究生名额中配比补齐),采取“2+2”创新模式实施改革,即支教团成员到那坡中学开展为期2年的支教工作,完成第1年支教工作后返回大学取得研究生入学学籍,研究生一年级时,大学继续派其到那坡中学支教1年,同时必须完成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之后的2年时间完成研究生学业。依此类推,计划实施2年之后,每年广西大学将有50名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开展支教,从师资数量与质量上有力保障、加强助力服务地教育扶贫。

勇当先责无旁贷,善作为志愿先行。支教团承担着人均7个班级、近2000个学时的教学重任,个别成员甚至任教毕业班,部分成员多次荣获“十佳班主任”“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那坡分团的一名成员在担任科任老师的同时还担任初一(12)班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热爱学生,高度关注所在班级学生动态。有一段时间,他通过观察发现班上一名学生午饭时间经常没有按时到食堂吃饭。经过深入谈心,他了解到这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学生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那段时间外公生病卧床,家里经济困难且忙中无暇顾及年幼上学的孩子。了解情况后,该成员与其他成员第一时间赶往学生家中,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并承诺定期资助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除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团成员们也经常跟随学校领导到因生理原因无法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们家中送去课本和学习用品,勉励他们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定期去为他们讲授课本知识和进行心理疏导。支教团一名担任毕业年级科任教师的成员发现,毕业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躁、厌学情绪。因此,担任初三年级任课教师的支教团成员在授课之余,还常用具体生动事例“传道授业解惑”,让面临毕业的学子不断增强信心勇气,懂得继续学习深造、掌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