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有一段时间很抗拒做题,觉得自己啥也不会。但是后来就明白:数学题就是很难,但是为了考上,必须硬着头皮做题。
不过中期做题难这件事,在我有了答疑老师后缓解不少,但并不是说有了老师遇到难题就不用自己动脑筋了,而是老师能帮我保底:如果做一次做不出来,思考良久没有思路看答案一头雾水,这时候去请教答疑老师就能省下大量纠结的垃圾时间,马上获得一个解题的思路,收获一个做这类难题的套路。
其实你要知道,你是为了考上,不是为了闲着没事钻研数学的,有人帮着理思路帮着总结,你现在多学会做一个类型的题,你考上的可能性就多增加一分!
(4)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别一网打尽!
市面上考研机构五花八门,考研数学的辅导老师也有很多,有些同学可能是为了追求知识点的全面,就听了各种各样的网课,但浪费时间不说,更容易学成“夹生饭”。所以,找一个你能听懂的,一直跟着学才是正道。
(5)不要追求仪式感!
有的同学在整理笔记时,过分要求美观,字不好看都要撕了重新写,但其实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笔记看得懂,看的舒服就好,不必追求什么仪式感
三、学习方法推荐
(1)刷全书,串联基础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多复习定义。
如果让我回想最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什么,应该就是这条了!
一定要串联基础知识点,把书上的例题和基础题型吃透,最好能总结出一些套路,建立知识框架。达到看到一道题就知道他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应该用什么公式解決,这都是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巩固基础知识能达到的。
所以刚开始,一定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例题搞懂,清楚这些定义的含义,尤其是公式在例题中的推导。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能因为别人复习的进度快就浮躁的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
计算技巧和计算慢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改善,但是知识框架的建立却不是靠通过大量的做题,下面就建立知识框架提出建议:
知识框架的作用是你看到一个题你就能想到这是考的哪里的知识,简单的举个例子第三章中值定理的证明题有时会用到第一章的零点定理和介值定理,如果没有建立好知识框架看到题你不会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定理。
如何建立知识框架:
【1】背定义
像背单词一样背定义,一个标点都不落下的背.
【2】整理经典题型的解法
包括从参考书上和真题上整理有何经典题型还有经典题型的解法。需要做的只是对照框架学会每一种题型并且记牢这个框架。
只有在建立框架基础上的刷题才是真正的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框架就盲目刷题不过只是个边学边丢的过程,看似做了很多到头来你拥有的的不过是两个月内的瞬时记忆,甚至看到以前做过的题都可能不认识。
(2)有针对的做题
很多人说,考研数学多做题啊!就结束了。我寻思着:就这????它既不告诉你做什么题,也不告诉你怎么做题,说了等于白说!做题不是题海战术,不是疯狂刷题!!哥哥姐姐们!醒醒,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你还有英语政治专业课呢!!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学数学!
做题是有针对性的做题,有针对的做题前提是有个基础的框架,知道什么题对应哪部分知识,知道自己薄弱的区在哪里。
要注意学会记录自己理解不清的题,把自己做不出来的那个步骤标红,分析这步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就给我死记硬背!记录这步很关键,因为基础题其实就是公式定义的一个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3)整理对应专题错题集
这点其实高中老师就一直说,到了考研其实也样重要!但是重点不是为了整理而整理,你之后要那些没用!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会做题!所以整理完错题要定期回顾,要温故知新,不会的反复看!
二刷三刷一本书的时候,标注不会的题要分析是因为什么不会,不能简单归结于忘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拿着一些总是会做错的题问答疑老师有没有什么好思路,老师给的很多解题方法一般都比较好。然后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弱势对症下药,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看到题没有思路或者思路是错的?因为没有建立好知识框架
【2】有思路算不出来?计算技巧没有掌握或者计算不熟练
怎么样来评判自己是否学会了这个题?就是放两个月之后看看自己是不是还会这个题。有很多同学复习了一年的水平其实就和复习了两个月一模样,这是因为你把数学的学习简单的理解成个记忆的问题,笔记本上的题或者书上的题你只记得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误以为这就是学会了知识。
其实数学的学习学的是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有的人看完题都不知道这个题考的是什么那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了。这也就是很多人说为什么自己总是忘得很快,虽然一开始会因为陌生和不熟悉导致忘得很快,但是当你学习这个知识点三四次还是觉得忘得很快时,你就不得不反思你一开始真的学会了吗
考研数学的备考注定不会容易,但也不是无法克服。怀一颗坚定之心,毫不畏惧地走下去,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行?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