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情境设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考研究方法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一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一、内涵:什么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历史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其中的四层之一。以问题情境来承载考查内容。由此可见,学科素养与情境创设,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把重心从教师“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

二、模型:如何实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高中历史教学?

任务驱动式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相结合,分成五个步骤实施。一是预设目标。预设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二是设计任务驱动的任务链。任务链的设计依据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拆分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以此来设置任务驱动的任务链条;三是学生完成任务驱动的任务链。在课堂中呈现任务链条,学生自学、自研、自评;四是学生展示任务链条的学习结果;五是生生、师生互评,习得素养,总结完成任务的所获;六是任务延伸,课堂训练反馈。

三、案例研究: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中的《辛亥革命》一课为例

《辛亥革命》一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的内容。根据上面所呈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模型结构,笔者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况如下:

第一步是预设目标。历史课程标准中本课的学习内容为: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其中,“了解”是基础要求,“理解”是高阶要求。为完成两大任务,设置多个关联的历史情境,关注历史事情的发展逻辑,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素养,特别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大素养。

以下的课堂设计及师生活动,包含了任务驱动的二、三、四、五步。

1.导入环节:情境,呈现《辛丑条约》签约照片(李鸿章是主签人),事后他的绝笔诗。任务: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探索。《辛丑条约》后,中国何去何从?生: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探索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维新,农民阶级义和团。《辛丑条约》后,中国的救亡图存必须由新的革命力量来引领。

2.基础知识梳理环节:情境,给出时空座标,标明重要时间节点。任务:学生根据时间节点,梳理基本史实,确认本课的相关核心概念,分析概念内涵,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生:(重大史实的回答此处略)。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事件及重大概念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民族民主革命等。其中,辛亥革命、责任内阁、民族民主革命等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内涵 。师:(教师点拨此处略)。主要是根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互关联,对学生疑问解读。

3.重难点突破环节一。情境:教师给出一张图,革命派、立宪派、清政府三种势力在角逐的示意图,指出实质是革命与改良的赛跑。同时给出三则关于清末新政、立宪派活动、革命派活动与思想的历史材料。

任务:根据历史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改良与革命的赛跑中,为什么革命会赢?生: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但是并末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旧制度,是一场骗局,立宪派对清政府失望,但是自身力量不足,革命派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同时连续起义,为革命党积累了经验,沉痛打击了清政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国民更加坚定了通过暴力革命打倒清廷的决心。革命,逐渐成长了历史赛道的领跑者。

4.重难点突破环节二。 情境,对照新旧历史课本,现行初中及高中历史课本关于辛亥革命的不同表述。教师呈现老版教材与初中教材对辛亥革命的相关表述。 任务:走进真实的辛亥革命,研读材料,小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链:武昌首义:“偶然”还是“必然”?袁世凯掌权:“窃取”还是“落在”?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还是“任重道远”?为什么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上任务链,贯穿了本课节的重难点,象一金线把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穿起来。以一组带有冲突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主要锻炼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从课堂实况来看,学生依据不同的历史材料,结合课本内容,相关内容的表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一些问题回答得较好,如第3、4个问题。但是其他几个问题,显然问到了他们历史思维的薄弱之处,回答有些力不从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与方法,拓展了认知,历史认识获得了很大提升。

5.情境五:呈现一批辛亥革命志士的照片邮票。任务:20世纪初,中国时代精神是什么?与今天对比,为何蕴育了不同的时代精神?生:(回答此处略)。此题是开放式问题,学生言之有理,体现了家国情怀均可。最后,学生小结,课堂反馈训练。本课的特点是把情境设置与任务驱动链紧密结合,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四、反思

任务驱动式教学,非常关键的几点,一是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二是任务驱动的情境设置的充分性,三是任务驱动问题链设定的合理性,四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适切性。在课例的实践中,情境设置与学生评价等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情境创设的完整性、逻辑性,学生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与科学性,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历史学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陈宝瑜/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历史学科教育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