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思特奇这家公司要求硕士  > 从思特奇的前三季度财报看,营收做不起来是其发展受阻的关键

从思特奇的前三季度财报看,营收做不起来是其发展受阻的关键

有朋友在我的公众号上搜索思特奇这家公司,我以前对他们的了解较少,今天就把其财报等资料研究了一番,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奇),成立于1995年,2017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思特奇是国内领先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及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其简介很长,看了跟没看差不多,我们还是直接来看其营收构成吧。

最大的业务是CRM业务,占比37.1%,规模为8235万元,其他依次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Paas业务,这还是我分析中少有的第一大业务也要用万元为单位的公司。我们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缩写的业务究竟是什么意思。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是指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增加客户产品或服务的销量。

PaaS是Platform as a Service的缩写,是指平台即服务。 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通过网络进行程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式之一,而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就成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可以这样简单地总结一下,思特奇的核心业务是企业管理类软件服务,然后就是与云计算相关的软件服务。

在2020年前三季度,或许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其营收出现了26.8%的下跌,2021年同期,好像是报复式增长回来了,但2022年前三季度再次出现下跌,现有营收规模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

表现看似疫情以来的这三个前三季度出现了亏损,但实际情况是前些年基本没什么净利润,原来就在保本点附近挣扎,疫情或许加重了他们的困难。

疫情发生以来,毛利率确实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按理说,软件这类公司是可以不核算成本的,因为差不多都是费用,但是国内的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加上为了提供服务,还得购买前端的服务或者部分硬件,所以说有营业成本也是正常现象。

亏损状态下,净资产收益率当然是不好看的,其实这时候指标并非没有意义,就是每一期公司的失血程度,看着虽然扎心,但现实就真就是这样残酷。

其实就算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前三季度,思特奇的总成本也是超过营收的,小额的盈利当然来自于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等。近三个前三季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总成本维持在超过营收10%左右。还好,其营收规模不大,不然这样亏下去,那点净资产是经不住消耗的。

但是,话也不能这样说,因为营收增长后,其期间费用占营收比就会下降,一般不仅不会耗光净资产,还会实现不错的盈利,导致净资产增长。当然,前提条件就是其期间费用与营收的线性关系不是特别显著,也就是说按营收提成之类的费用不能太多,不然,营收增长了也得亏。

思特奇的情况就是营收规模上不来,前三季度在5亿左右的规模就开始出现下降,然而公司却并不满足于这种规模,投入还是比较大的,这样一来,费用就高,亏损就成为必然。不仅是他们家,国内的软件公司大多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搞互联网平台经济,而不是做软硬件这类辛苦活的原因。

按同比来看,只有营业成本的下降幅度超过营收,期间费用等全部都没有营收下降得慢。原因当然好理解,不能因为业务下降,就不给员工发工资,房租水电费也不能少交,就算是想通过收缩来适当这种变化,过程也是比较长的,花费的一次性成本或费用也是不低的,比如,裁员总得补偿吧,提前中止一些合同,也会存在违约金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公司打不打算要这样做,一般情况下,谁也不太甘心上市公司就这个营收规模就躺平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收缩的。

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当然不能奉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原则,不甘心的前提是要有“资本”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思特奇还有没有资本再博上几博呢?

从其不重的资产结构(当然软件行业重资产的公司也极少),50%出头的资产负债率,1.77倍的流动比率和1.16倍的速动比率来看,思特奇还是有资本继续再这样拼上几年的,毕竟亏损相对较小,失血并不严重,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由于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简单,偿债能力还过得去,我们就不分析其资产和负债结构了,就简单来看一下其现金流量的表现吧。

应该说其现金流量的表现和净利润的表现还是挺呼应的,都不太好,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除2020年前三季度,其他期间均为净流出。业务不仅不赚钱,收款也并不太好,而且还跟制造业不同,不容易找到较大的供应商来再欠出去,想转移都找不到对象。

软件行业并不好做,我以前就在某软件类上市公司工作,总体感觉不是很好,绝对不存在老板忽悠我们的时候所说的比微软都强。我现在都还在疑惑,他当时脸为什么没有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