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帕森斯研究生几年  > 《社会行动结构》讲稿:以帕森斯的方法打开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书评

《社会行动结构》讲稿:以帕森斯的方法打开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书评

原文地址可以点这里:https://mp.weixin.qq.com/s/o206ZbloasZsgKSixJiytg

《社会行动结构》讲稿:

以帕森斯的方法打开帕森斯

01

我的第一本社会学理论书

从高中的理科生,到大学成为一名社会学专业学生,我对社会学是什么,要做什么一无所知。之前提过我初次对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触觉是在老师的安排之下读了费老的《乡土中国》,这算我读的第一本社会学研究的小书。

Jeffry C.Alexonder

而我误打误撞读的第一本社会学理论书则是Jeffry C.Alexonder的《社会学二十讲》,或许换个名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不如称之为“Parsons & His Haters”。

当然读这本书也是在理论课老师逼迫之下,并不是我主动求知。当时,老师给出了一个书单,每个人必须读一本。我看了看,书单中《二十讲》算是最薄的,于是就定它了。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帕森斯”这三个字及其背后的宏观理论意味着多么让人头痛,并且那本书翻译实在有些糟糕。

记得当时为了大致理解帕森斯的“AGIL模型”在干什么,我还真难得地在图书馆啃了啃这本书,然后写了一个用AGIL去分析中国足球的出路,拿了个shit般的分数。

当时正值中国足球协会改革,

改来改去还是即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02

理论,用来卖弄最好的东西

社会学与人类学有一大不同之处是:有理论社会学这个东西,而不存在什么理论人类学。

尽管人类学出现了许许多多哲学思辨的东西,但是还是要回到一个群体的实证研究。

如果别人一问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你回答一个“理论人类学”,他肯定觉得你脑子出了问题。不过,你要是回答:“理论社会学。”别人可能觉得,“哟~有点东西!”

作为成长在理科思维下的普通学生,我一直对完美自洽的大理论痴迷。

牛顿爵士

就算我做题没多厉害,但我知道牛顿很厉害。他这老爵士用三大定律将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统一起来,也就是后来物理学,或者说科学界追寻的General/Universal Theory,即大一统理论,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安排世间的一切。

同时他老人家也用三大定律无数中国考生安排的明明白白。尽管在高中的物理课本上已经提到了而后颠覆性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思想,不过仅仅一笔带过,因为对于高考来说,学生根本无需掌握,因此,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学大厦的颠覆于我如浮云。

Talcott Parsons

翻翻社会学史,帕森斯宏观理论的提出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牛顿。在他之前,或者说古典时期的社会学研究,所有人都在摸索阶段。古典三大家都并从某个方面去解释这个社会怎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韦伯的理解社会,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并且他们都算半路出家,搞革命的,搞外交或经济的,搞哲学的,其中可以说只有涂尔干意识到要为社会学开宗立派。

当然,帕森斯也是半路出家的(经济学转社会学),不过他算是首个尝试统一社会理论(theory,单数),而不是社会学理论(复数)的人。在他之后,社会学开始步入“现代化”,后来的学者大部分是科班出身,社会学开始体系化。他的宏观社会体系极其精巧和炫酷,让我这个刚刚步入社会学大门,希望可以“卖弄知识”的学生最好的谈资。别人一问你学什么的,你直接一套大帕森斯拿出来,多少还是能镇住的。这就好像,学哲学的,别管懂不懂,先把《纯粹理性批判》摆上来;学人类学,别聊《忧郁的热带》,直接上《神话学》。

03

帕森斯这一路

􏱃1921年,19岁的帕森斯进入艾姆斯特学院(Amherst) 學修生物学,立志学医。后来要大三时候阴差阳错地搞了经济学,在1924到1925年得到机会到LSE交流,在那他接触到了费老口中的“马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人类学思想。

简单注释一下,首先,美国有很多XX学院,没有研究生教育,这不是说这些学校很菜,而是更专注本科生教育,并且质量奇高;其次,在美国读法律和医学只能从硕士开始,因为他们认为律师和医生这么事关生死的职业,让一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搞不合适,索性就没法律和医学的本科,想从事这两个职业的人需要先读个本科,想读法学研究生一般本科就选哲学,医学自然就是生物。因此帕森斯立志学医,索性选择上个教育质量高的本科,这样更好地开始学医。

后来,别人和他说:“你应该去德国看看。”于是在1925年的交换计划中他去了海德堡大学。那时候韦伯在海德堡还有些余威,在那里,帕森斯多少听说了韦伯,后来帕森斯成为了韦伯作品英译本的教条。

有趣的是他似乎一直没拿到德国Ph.D.学位,而是Ph.Phil.学位,好像他自己也没打算拿学位。德国的博士体系是博士论文必须出版才算合格博士,帕森斯博士论文研究“德国资本主义论战”,可一直没公开发表。

今天上课时候,同学说了帕森斯的博士论文名字,和韦伯有关。在课堂上,我查了半天,只查到李友梅在1984年一片文章中提到了。不过她把LSE说成了美国的,而且说帕森斯是转学过去,而不会是交流项目,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不靠谱。

然后我又看了看Wiki,都说帕森斯在海森堡大学于1927年拿到了Ph.D.,可是都没有提及他的论文名字,要知道德国的博士体系是博士论文必须出版才算合格博士,所以博士论文应该是他的学术专著啊!不过似乎他的第一部出版专注就是《社会行动的结构》。

最后,如果他真的拿到了海森堡大学的Ph.D.的话,海森堡大学还会给他办法荣誉博士么?帕森斯在76岁高龄时候跑去德国,领了荣誉博士学位后便与世长辞,可以说了却了一桩心事便走了。

那时候的美国一直被欧洲人视作没文化的暴发户,美国人多少也舔欧洲的大老爷们。当时美国许多翻身的大佬喜欢去欧洲取个皇室贵族,给自己提一提社会地位,不过欧洲才多大,皇室整的那么复杂,可以说随便一个三姑妈六姨婆都是个小公主,皇不皇也没什么贵族那味儿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当时美国的大学也推崇“留洋”的博士,更别说是最严苛的德国“博士”了。1926年,帕森斯这个没博士学位的人也随便在母校经济系找了个教职。当了一年讲师后,转去哈佛经济系当讲师,干了4年后,转到社会学系继续当讲师。帕森斯前前后后当了9年讲师,他自己认为是被当时的哈佛社会学系主任Sorokin打压了,称其毫无同理心(Unsympathetic)。后来在1937年出版了《社会行动结构》才勉强评了个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Pitirim Sorokin

可能哈佛这种学校是比较难评职称,不过你要知道这个人后来先后当了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Eastern Sociological Society)会长(1942),哈佛社会学系主任(1944)、社会关系系主任(1946),美国社会学学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iociation)会长(1949),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院长(1974),并且为首位社会科学院长。

不知道9年的讲师生涯里,他过的怎么样,你翻翻看《社会行动结构》一书开篇的致谢,他可能真的谢了大徒弟默顿,对于系主任Sorokin真是敢怒不敢言,致谢还要把领导名字挂上去。

关于帕森斯到底在不在乎Ph.D.,其实可以讨论。在他功成名就后,1979年5月(获得Dr. Phil. 学位五十周年),时年77岁的时候,他还特意去到海德堡大学领取荣誉博士学位,不料在5月8日,他便在慕尼黑的英国花园旁的希尔顿酒店与世长辞。

04

From“Who now read Spencer”

to “Who now read Parsons”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结构》于1937年出版,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一段话,他引用历史系的同事布林顿(Crane Brinton)“Who now read Spencer”表示对传统社会学的革新。

“斯賓賽死了。但是誰殺了他?怎麼殺的?這是問题的所在。”

Not,of course,that nothing in his thought will last. It is his social theory as a total structure that is dead.

不过目前的社会学可以说一句:

“Who now read Parsons”

帕森斯将本书自定义为不被人知的二手研究,通过回顾四位学者(马歇尔、韦伯、帕累托、涂尔干)的理论思想,进行一种经验整合研究。尝试从fact出发又不断回到fact,进行观察、推理和验证。

其实我不大理解这里所谓的经验研究懿旨何为?倒是他自己醉心于宏观理论的建构,就AGIL来说,这几个字母不断排列组合,并且每个模块又可以无限细分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