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工作两年再考研究生还是应届生吗  > 工作后再考研,成功“上岸”以后呢?

工作后再考研,成功“上岸”以后呢?

工作的第一年,丁黎明决定,一定要考研究生。

从北京某985高校毕业后,她带着一张简历应聘与经济管理专业对口的工作。北京人才济济,“985”没有带来太多光环,成绩普通,实习经历普通,丁黎明多次碰壁后去了出版公司做编辑。

转行的想法依旧强烈,然而机会寥寥。

这时,丁黎明想到了考研。边工作边考,辞职考研,换个目标学校继续考,最终她经历“三战”,考上了研究生。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上涨,从201万人增至2023年的474万人。其中除了本科应届生,像丁黎明一样工作后重新考研、甚至多次备战的“大龄考研人”也不在少数。

经过职场打磨,“大龄考研人”对于读研有更清晰的需求,有人想换赛道,有人想在本专业上继续提升,用学历换取一张理想工作的入场券。当他们成功“上岸”,读研真的带来了他们所期待的吗?

进入职场后,“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

大四时,丁黎明没有想清楚考研还是工作,就先找工作试试。

笼罩未来的迷雾很快散开,露出现实——学历、专业、实习经历、性别都成为进入职场的门槛。

“要找到对口的工作很难。学经管的人很多,我没有特别强的实习,要求本科以上的岗位,投递简历人多的话还是偏向研究生。”丁黎明记得,那时简历投了很多,回应很少。性别上她也感受到歧视,有银行招人,面试的20个人里只有几个男生,“他们问问题会盯着男生问,女生可能就说了几句话,‘好了,你不用说了’。”

成为一名出版编辑不到一年,考研的想法萌生了。“我不是一个特别有主意的人。从我以往的经历来看,通过考试来实现提升是我最熟悉的路,所以当时就选择了考研。”她希望通过读研提升专业能力,找到对口工作。

23岁,丁黎明开始边工作边考研,目标是“一个凡是学经济管理的可能都会想去的名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初战落败。

第二年,她从北京辞职回到四川老家,全身心投入备考。父母很不理解,“你毕业了就找个工作,为什么还要考研”;她的生活作息也和父母的格格不入,“晚上我要复习到11点多,家里人就觉得你怎么睡那么晚,早上又不早起,对自己的干扰挺大的”。于是,“二战”以一分之差落榜。

成绩一出来,丁黎明就返京找回了原本的工作,并开始“三战”,目标改为北京的另一所211财经类院校,专业方向从金融学转为经济学。

“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她说。

大部分时候,丁黎明6点下班,在公司附近的餐馆吃个晚饭,7点半左右回到出租屋,待在自己房间看书,11点左右洗漱睡觉。“下班回到家,自己挤时间,包括利用周末闲暇时间看书。”她觉得,“当时也没有什么负担,没有男朋友,不用谈恋爱,下班以后如果太累,睡一觉就可以开始看书了。”

有过前两年的备考经验,第三年反而是轻松的,工作和收入也让她放平了心态,“假如没考上还有工作”。最终,她凭借一个“还可以”的成绩敲开了研究生的大门。

备考期间,肖洁在本子上写下每日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