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安徽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  > 安徽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大纲参考书目报录比

安徽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大纲参考书目报录比

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安医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共建,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1]现任党委书记顾家山。[2]校训为“好学力行、造就良医”。[3]

根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安徽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1]

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曾培养出吴尊友、刘德培、于仲嘉等杰出校友。[4][5][1]

安徽医科大学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医药类第14名[6]、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16名[7]。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校设有人体科学馆、博物馆-中医珍品馆、图书馆。

据2023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人体科学馆,面积约1100平方米,内部分上下两层,包含13个展区,有人体标本约千件。 博物馆-中医珍品馆,有珍贵中药标本及部分工艺制品。

截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有合肥梅山路校区总馆、翡翠路南校区分馆、新站区东校区分馆三处馆舍,总面积为27000平方米左右,馆藏书刊142万余册,备有各种类型计算机500余台,各种服务器20余台,存储100T。 图书馆采用自助借还系统,购置了万方、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中文全文数据库;SCIE、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onMed)、BiosisPreviews (BP)等书目文摘型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 Nature、Springer Link、Oxford Journals、EBSCO、 OVID LWW、Wiley Online Library等外文全文数据库和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医学教学素材库、网上报告厅、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采购安装了读秀知识库原文传递系统和济南泉方本地PubMed原文传递服务等。[14][71][72]

学术刊物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医科大学出版中心前身是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1955年成立,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中心由学校直属管理。除了编辑出版《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三份期刊(均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外,还代行学校管理、指导由学校主管、主办、承办、协办的12种医学学术期刊,他们是《疾病控制杂志》、《肝胆外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临床护理杂志》(安徽省卫生厅主办)、《颈腰痛杂志》、《中国基层医药杂志》、《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以及由安徽省医学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编辑出版的《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这15种期刊都具有CN和ISSN刊号,都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的13种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心收录为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73]

展开全文

4

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校标图案主体由迎客松、蛇杖和阿拉伯数字“1926”等基本元素组合构成。图案呈圆形,图案内圆上弧为郭沫若所题的中文校名,下弧是安徽医科大学英文全称。其中迎客松代表学校位于安徽省,蛇杖代表学校的医学属性,1926是学校的建校时间。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由绿色和白色构成。上下各有一条绿带,上窄下宽,象征淮河与长江,中央是校徽和中英文校名。

校训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辞。

蔡元培先生的题词

“好学”、“力行”是古贤之言,出自《中庸》。“好学”是“致知”的必经之道,强调的是自觉;“力行”是“致知”的升华之本,倡导的是实践。好学并且力行,方能进入“致知”的“自由王国”。

“造就”、“良医”是两个通俗的现实话语,质朴无华。“造就”是锤炼的过程,是方法,上承“力行”并将“力行”具体化。

人才的造就有其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自身修养,它以自觉即“好学”为其主,“力行”为其辅,主辅并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可称其为内因;客观是外在培育,以教育为其主,养成为其辅,“力行”既有教育的一面,又有养成的一面,它同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融合在一起,构成通往“目标”的重要条件,此可称其为外因。主客观并进,内外因结合,就是目标“造就”过程。“良医”即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指道高德馨、学富术精的医生,他们应是是德才兼备的人类健康之卫士,当以人民利益为上,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神圣职业。

精神文化

校风

校风“厚德至善 博学济世”,取自《周易》《礼记》《论语》等典籍,“厚德至善”主要体现了对师生道德品质上的要求,“博学济世”则要求师生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广泛学习拥有渊博的学识,秉持博学精术救死扶伤。[32]

教风

教风“崇教 乐教 善教”,“崇教”体现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崇尚与敬畏,“乐教”是以从教为乐,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善教”有态度和善,诲人不倦的涵义,又意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推动“四个回归”。

学风

学风“求真、求精、求新”,“求真”指读书、做学问,以追求真理为目标,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学有所成,做有所获,“求精”,就是追求完美的学业、事业,注重细节,从而达到学业精、事业精,“求新”意为以勃勃的生机和朝气,追寻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做医学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