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学校老师出的考试试卷来源怎么写  > 期末考试后,教师该如何写试卷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后,教师该如何写试卷分析报告?

题号 考查知识点 能力要求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估计难度 统计难度 1 2 3

3、题量大小与难易程度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试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有无偏题、怪题等。

2

成绩统计及分析

成绩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分三率统计。

一分即平均分,班级平均分是多少?三率即及格率、优秀率、过差率。

2、分数段统计。

最高分、最低分各是多少?各个分数段有多少人?

3、各题的得失分及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

每道题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说正确率是多少?各个分数段中的学生在这种题型中的得失分情况,是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参考人数优秀人数及格人数最高分最高分人数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

下面就有关概念和统计方法介绍如下:

(1)抽样统计:

进行质量分析时,平均分、标准差、全卷难度等用全部考生的分数进行统计,但涉及每个题的情况就需要抽取部分试卷进行统计,这就需要抽取样本试卷。样卷尽可能考虑各个层次学生都有,这样才能更有代表性。按照统计学要求,样本量一般不小于30,所以对一个总人数较多的级段可以取学生总数的5%~10%,但对一个班级抽样时可以取20~30人。样本抽取好后要做序号标记,以免重复统计。

(2)优秀率、及格率、分数段:

优秀率计算一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分数达到某个值为优秀,多用于水平性测试,比如期中、期末考试,要求达到80分以上,这时优秀人数即为80分以上人数;一种是达到前多少名为优秀,多用于年级整体分析和升学成绩的目标分析。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100%,及格率计算同优秀率。

(3)难度和得分率:

全卷实际难度值=全体学生的平均总分/试卷总分

全卷抽样难度值=抽样学生的平均总分/试卷总分

比较上面两个难度值可以看出抽样的代表性。如抽样难度值>实际难度值,说明抽样学生的程度偏好。另外从上式看出,难度值越大题越容易。

某题难度值=抽样中某题平均得分/该题满分

难度值在命题评价上叫难度系数(介于0和1之间),在答题这个方面实际也等于得分率(习惯上把小数转换成百分数)。

(4)标准差和差异系数:

标准差实际上反映了考生的两极分化程度,因此标准差应越小越好。在统计学上标准差有计算公式,现在老师们可用Excel帮助统计,有现成的公式。使用方法如下:

在Excel中已经选定好的分数下面的空格中,点菜单栏的“插入”--函数--统计--STDEVP,检查数据区域正确经确定即可。其它函数如平均分(AVERAGE)、求和(SUM)、条件统计(COUNT)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因为标准差学科情况有很大变化,也随学科总分值和试题难度系数而变化(难度较大的学科和总分较高的学科标准差会较大),所以为了使各学科之间能够比较、各次考试能够比较,因此建议采用差异系数:差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分)×100%

3

存在问题

1、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平均分看,与平行班、与以前考试比较,如果低于正常值,或有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从一分三率可以客观看出班级学生的层次,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数多,教学中不够重视补差工作。如果优分人数少,说明平时提优不够。

从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学的全面性与命题要求,与其他班级还有多大差距。一般来讲,在平行班级中,优秀学生的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与其它班级相差较大,(低于5分)那就要反思自己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够,教学有疏漏之处。

从分数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在各个层次上的分布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情况查漏补缺。

2、从卷面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的具体问题。

通过考试,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是知识的问题,还是能力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试卷问题?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

从卷面的整洁度来看,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典型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每一种题型从得失分看出学生问题所在。

不同的题型,诊断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误区。

当然,教师分析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从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