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孢粉分析法文博考研  > 文博考研课程

文博考研课程

8、文化年代的确定

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相对断代和绝对断代。

(1)相对年代:

是指实物遗存或考古学文化存续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和相对早晚关系。相对断代一般利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

①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地质均变说”,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

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是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考古地层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再根据地层之间的平行、打破、叠压关系,确定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

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是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地层间的相对年代早晚。

共存关系,是指在叠压或打破的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中包含的各种遗物,这些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凡是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上来说,可以看成同一时代的。

②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又称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十九世纪初瑞典的蒙特柳斯创立,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是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它的方法就是根据遗迹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排列出发展序列,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相似性原理),从而再依据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文化性质,分析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关系及精神活动等。之后就可以对器物进行形态、质地、纹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从而进行类、型、式的划分与典型器物演变序列的研究。

 

 

 

 

(2)绝对年代:

是指用来表示实物遗存或考古学文化存续的具体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并且有具体的年代数值。绝对断代主要依靠考古遗存的纪年铭文和现代科学的测年技术。

①纪年铭文:

许多考古发现的绝对年代可以通过文献记载来确定,有时器物本身就带有年代或统治者的名字。如果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

②现代科学的测年技术:

a. 碳十四测年法:

是利用死亡生物体内碳十四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方法。由美国威拉得·利比发明。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测年对象),一年生植物等为代表的短期遗物是测年的理想标本,误差可由树木年轮法进行矫正。一般适用年代范围是距今5万年以内。意义:目前它是考古学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年代测定方法。湖南道县玉蟾岩和江西万年仙人洞。

b. 树木年轮法:

原理:是利用树木的生长规律进行断代的方法。树木的周期性生长会在横截面上留下宽窄不一的年轮,根据年轮技术可以确定树木的年代。

树木年轮法于20世纪初由A.E.道格拉斯研究建立起来的。一般适用年代范围是距今1万年以内。意义:它是目前考古学界最精确的断代方法,可用于校正碳十四的年代。不过目前只有欧美存在本地区的年轮序列。

青海都兰热水古墓群。

c. 古地磁断代:

包含考古地磁断代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

考古地磁断代是利用某些古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的方法,多用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窑、炉、灶、砖、瓦、

陶瓷等年代的测定(测年对象)。

地层沉积磁性断代,是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着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进行断代的方法,多用于古人类遗址的断代(测年对象)。一般适用年代范围是距今9千年以内。

d. 热释光测年法:

是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进行断代的方法。测年对象主要是陶瓷、火烧粘土标本等。一般适用年代范围是距今几十万年以内。

该方法对史前遗存年代测定有较大作用,特别是没有14C标本或14C标本可疑的遗址。在距2000-8000年范围内,14C法更为精确,当大于8000年、14C没有年轮校正曲线时,热释光法可与14C法相互补充。

e. 铀系同位素断代:

又称不平衡铀系断代法,是利用样品中铀系、钍系子体放射性的不平衡性测定年代技术的总称。测年对象

一般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而且仅限于测定富含碳酸钙的岩石(如方解石)。一般适用年代范围是距今5千年——50万年以内。

f. 钾-氩法:

亦属于同位素断代法的一种,是利用矿物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方法。测年对象

一般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近年来,钾-氩法得到改进,精度有所提高。

g. 黑曜岩水合法:

是利用黑曜岩表面水合层的厚度来推测黑曜岩工具制作年代的方法。黑曜岩是一种火山玻璃,石器时代的

人类经常用它制作各种工具。黑曜岩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由外向内扩散形成水合层,经历的时间越久,水合层的厚度越厚。

总之,相对断代和绝对断代在考古学进行断代时,具有互补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9、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层三个层次:

(1)以器物为本位的微观考古学研究方法。

即应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一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遗迹遗物进行相对年代判定、然后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研究分析,从而探讨遗址中各个时期遗迹遗物的组合特征及演变规律。

由于一切考古遗存都必须在确定其时空位置后才有科学研究的意义,故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其他一切层次考古学研究的基础。

(2)以聚落为本位的中间层次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即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聚落考古进一步确定聚落遗址的平面布局,分析诸遗迹在时空上的联系,探讨聚落居民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其演变,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因素分析,进行若干聚落遗址间乃至遗址群间的比较研究,搞清楚各种文化因素的来源,进而搞清楚具有同样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时空范围。

(3)以考古学文化为本位的宏观考古学研究方法。

即在中间层次的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各种考古学文化,确定若干种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早晚关系、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承袭与并存关系,进而确定它们是属于同一文化系统或者不同文化系统。

当确立若干考古学文化系统之后,又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各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10、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考古学与分支学科的关系)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

(1)考古学三大分支学科。

①史前考古学

史前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

研究范围:主要是没有文字记载阶段的人类历史,即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在中国一般认为夏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属于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遗迹和遗物。

研究方法:由于史前阶段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历史,完全只能依赖考古学。所以在资料获取、分析及研究上,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