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大学毕业该考公务员吗知乎  > 你有上岸思维,该不该反思?

你有上岸思维,该不该反思?

最近有一个事引发争议:武大选调生不满分配地嘉峪关。

一开始学生的吐槽出现在校园墙上,文章叫《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

随后知乎上出现了相关话题,回答数破千,但不久后那个提问成了知识的荒原。

没想到这周事情又发酵,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了。

一个兰州姑娘在兰州大学读本科,后来去武汉大学读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硕士毕业要找工作,她一下拿到9个offer,蛮厉害的。

虽然她觉得自己“自由放浪不羁,不顾后果,敢说敢做”,但同时也打算考选调,考公务员。

选调考得还行,以为能待在兰州了,结果被分到800公里外的嘉峪关市。

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每天电话和语音轰炸,告诉她不能放弃。

事情告诉了导师,长文中导师却说:“那边能有什么好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你嫁过去我都不同意,什么当地成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

(是不是她导师说的,也不知道)

最后她还是去了。

等待她的也不算啥好事,她吐槽嘉峪关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在这里只是无尽的加班,不适应的饮食和气候。

一度她感觉自己过得既像黑奴,又像妓女。

越苦闷就越想摆脱现状,她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再这样被束缚地活着,要奔赴自由。

看完这些吐槽,你觉得她被流放到了苦碱地。

其实不然。

首先,她作为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拟录用去的是市直部门单位工作,并不是到乡镇上。

其次,嘉峪关市在甘肃算不上是落魄小县城。

起码嘉峪关在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上都远超兰州了。

市区也不像长文暗示的黄沙漫天。

然而,兰州姑娘不仅仅口头上吐槽,行动上也挺利索。

按规定,新录用选调生试用期为一年。

但各种报道说:今年4月份她本人申请取消录用资格,组织已经批准。

可见她对自由的追求说到做到,目的就是为了摆脱以往的束缚。

所谓的束缚在长文里指的是家里人对考公的偏执。

很多媒体见状说:“部分毕业生浓烈的上岸思维该反思了”。

意思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体制内工作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另一方面是体制内单位选人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不要选态度取向不合适的人。

社评文章或许写得客观全面,但没想到还是不对一些网友胃口。

他们觉得凭啥要我反思,我难找工作,想挤进体制内也是我的错吗?

骂归骂,吵归吵,全民对上岸的痴迷恐怕还将继续。

哪怕热搜事件再多。

几天前,“新华社快看”发了一个视频。

在爸爸坐牢,妈妈离家出走后,8岁孩子选择和奶奶相依为命。

起初他说自己是个穷光蛋,不想上学,大不了以后捡垃圾,活下来就行。

但事与愿违,每次考试他都是班里前两名,想不好好学都难,那就决定了,好好学呗。

这位8岁的孩子也不是第一次出名,之前记者采访过他,他说孤零零一个人回家不想哭,是因为“我憋着呢”。

这些本都是暖心的励志画面,结果评论区里有许多网友只关心孩子能不能考公的。

比如能不能解除父子关系。

比如呼吁改变政审制度。

在他们看来,好像体制内才是他的正道。

别的工作就算做得多成功都显得媚俗,祖坟上冒不出青烟来。

往好了想,也算大家关心他了,但其实你也很快知道普通网友心中的上岸思维有多浓烈了。

好像优秀的孩子都得进体制内,好像对优秀的报酬就是上岸。

然而高材生的案例似乎也这么显示。

看看,

8年凝聚态物理博士,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才在世界顶尖院校毕业,本该在那些天才聚集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怎么来到了皖北乡镇当一名公务员呢?

有人解读,北上广深建设的不错了,回家乡助力皖北乡镇建设是不是也算一种选择呢。

往前看看,

浙江理工大学的硕士郝治伟在《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文章,怎么最后考了安徽宿州经开区的一个管理工作,同批被录用的还有5名本科生呢?

有人解读,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走科研这条路,风险是不是有点大呢。

更别说清北高材生也都这么选。

2015年,有人提问:清华北大这类学校有学生去考公务员吗?

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总人数7058人,有860人考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占毕业生总数的12.18%。

到了2021年,数字变成了22.7%,四年扩大了一成。

算上国企员工的话,清华体制内毕业生的占比已经超出1/3了。

(2021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总数7441人,

上面两图的合计人数只是签三方协议的学生总数,

2022年清华就业质量报告里没有“单位性质分布图”)

所以,与其反思毕业生挤独木桥去考公考编,不如细究一下是谁让大家形成了浓烈的上岸思维。

再考虑到动辄1比1000的报录比,去批判别人偏爱体制内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之味了。

这岸也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在岸上也不是谁想走得远就能走得远的。

(纯属段子,无需过多解读)

理解,尊重即可。

毕竟哪天自己也得35岁前,报个班练练行测和申论呢。

最后,再冗长的分析,或许不如给大家看看其他意见。

我们之前写了《遍地研究生,想去体制内》系列文章,评论区出现了多角度看职业选择的观点,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躺平在家,徒增一双碗筷。北漂奋斗,掏空六个钱包。”

“理解范进,成为范进。”

“这才哪跟哪?去英国看看,去澳洲看看,博士开出租是新鲜事么?学历和知识早已成了不是什么稀缺货,高薪的逻辑是不可代替性。”

“时代下了一场大雨,你‮颤颤‬巍巍‮摸地‬索悬‮峭崖‬壁低‮身着‬子爬进城堡。每‮堡个‬主都‮起看‬来光鲜亮丽,但‮他是‬们想进入‮大更‬的城堡。城‮矗堡‬立,一座又一座,永‮没远‬有尽头。他‮羡所‬慕的‮堡城‬上,爬‮了满‬猴子。”

这世界很残酷,可如果你觉得世界很美好,一直过得云淡风轻,那非常值得祝贺。

同样,如果你感到卷得难受,从一开始就奔向躺平之所,也没人可以指责你。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从来都不容易。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