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大四考研还是工作论答题  > 考研,就业,还在犹豫不决?理科思维帮你做出合理选择!

考研,就业,还在犹豫不决?理科思维帮你做出合理选择!

考研与就业博弈模型建立

分析了这么多内容后,接下来要开始建立考研与就业博弈模型了。

第一步,要确定局中人。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是基于自身情况判断做出的决定,所以学生本人就是这场博弈论的“局中人”。

第二步,确定策略,即考研与就业两种选择。

最后,确定收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出发点最终获得收益是不同的,例如学生本身考研意愿较强,那么选择考研的收益就要比意愿不强的同学高,这很容易理解。

为了便于分析,做出以下四点假设。

01

学生只根据两个重要因素来决定是否考研,即模型只有两个博弈方,博弈方1是兴趣、2是能力。

02

学生只有两种选择,即考研或就业。这里把学生考公务员、创业或出国都视为就业。

03

如果学生主观意识偏好考研,那么模型中就会表现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效用比就业大;当学生更有能力考研时,在模型中表现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收益比就业大。

04

学生完全理性地,且学生自己决策,不存在决策的先后顺序问题,即该模型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另外,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考研和就业两种可选择策略,那么最终所建立的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学生考研、就业博弈模型图 ▲

以上图表中, UA表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效用、UB表示就业给学生带来的效用;R A表示考研带来的收益,RB表示就业带来的收益。

此外,再假设CA为考研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买辅导书、报辅导班所花的费用)和心理压力等;假设C B为就业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搜寻就业市场信息、投简历等所付的成本。因为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不在讨论范围内。

考研与就业博弈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博弈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考研与就业之间共有4种选择情况;换句话说,当仅考虑【兴趣与能力】时,大学生考研与否有4种策略可以选择。那么每种策略结果如何?收益率如何呢?接下来,小任老师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1

当UA >UB 、RA >RB 时,说明无论从兴趣角度,还是从能力角度,都选择考研。分开来看,UA >UB 说明自身对考研感兴趣,那么此时考研带来的效用就要大于就业;RA >RB 则说明自身有能力考研,那么考研带来的收益就要比就业大。

具体到实际情况,如果自身对高学历有很强的追求,或者说希望未来从事某种领域研究工作,那么考研是非常值得选择的。

2

当U A <U B 、R A >R B 时,表示自身对考研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考研确实能够为自己带来较高收益,那么就 有选择考研的可能。

具体到现实情况,对考研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愿意付出过多精力与金钱;或者是付出了很多,但最终结果依旧是不可控的。再加上很多企业在应聘时,工作经验优先级要高于学历,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准备考研,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找个工作,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和人脉,三年后未必会差于那些刚毕业的研究生。

然而,以上想法属于单边逻辑;换句话说,不是从一个理想角度分析考研与就业,失去了“博弈论”中“参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虽然读研不能和三年工作经验相比,但读研时间绝不只是“混日子”,其实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培养;即使毕业后,个人薪资暂时会低于已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是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若想在一个行业做出成绩,高学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即便不偏好考研,但自身能力达到的,也可以选择尝试。

3

当U A >U B 、R 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