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土木工程专业考研专业课课选材料力学还是结构力学好考  > 22考研上岸清华 专业课结构力学139分 经验贴

22考研上岸清华 专业课结构力学139分 经验贴

写在前面:

up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2考研上岸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专业课980结构力学,专业课初试成绩139分。

up在本科学习过一些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普遍包含的力学课程,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和理论力学等,其中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从考查角度来说是要求掌握程度较深的课程。在2021年8月备考工作启动的时候,我对结构力学的知识已遗忘很多,但拿出来教材,我能说出哪里是重点,哪里需要多加练习,哪里需要反复理解,所以我的备考复习过程是不慌乱的,我的目标和态度从一开始就是:拾起我遗忘的知识,加以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练习提高熟练度和准确性。这是一种温习、巩固和提高,不像重度遗忘的数学和从未系统学习过的政治似开天辟地一般。

手动分隔:

下面我会向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备考经验和建议。我希望你们在往下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揣着过高的功利心,不要浮躁,如果你期待着读完这篇文章就能清楚打算好一直盲目的复习计划、或者是幡然顿悟了一直没有理解的某条原理,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还会觉得整篇文章都是在隔靴搔痒。我只保证以下我所说的是我备考以来最为深刻的经验体会,我能够取得139分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此。从8月开始,我大约保持每天分给结构力学3~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在5个月的备考时间里,我的复习节奏大致分为5个阶段:理解、练习、总结、提升和回归课本。这五个阶段的名目大家意会即可,不必太过纠结字面意思,而是结合我下面描述的备考过程来体会把握。

先列出我在备考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学习资料,除此之外我没有报培训班,没有听网课:

①《结构力学Ⅰ——基础教程》第四版,龙驭球、包世华、袁驷主编(清华教材)。

② 圣才考研网主编的: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笔记和课后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③《结构力学学习指导》第二版,雷钟和主编。

④ 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丛书《结构力学》第三版,于玲玲主编。

⑤《结构力学》第三版上下册,朱慈勉、张伟平主编(同济教材,我本科结构力学上的就是张老师的课,复习的时候也直接参考了书上的笔记)。

⑥ 淘宝上面买的真题,约300元,除了真题还附赠了一些无用资料,我没看过。真题质量一般般,题目和答案错误情况很多,但意义也很重大。

⑦《结构力学学习精要》,邢沁研、袁驷编,是我在复习最后两周才知道的书,很薄,这是清华老师编写的,对于报考清华的学生来说是核弹级别,一定要买,其他学校倒没多大必要。

上述用到的学习资料

下面我会按照时间顺序,结合我个人的备考过程,说明我对上述学习资料的利用情况,对这些资料稍作点评,同时解释上面提到的“理解、练习、总结、提升和回归课本”5个阶段各自的工作和重要意义(为了书写方便,下文的书名皆用上面对应的序号代替)。

第一阶段:理解,使用①②③,课本是最好的学习资料,约7周,从8月至9月中下旬。

①,精读清华教材,是由薄到厚的知识摄取和积累过程,目标是理解、疏通、能够讲解(不是复述)、推导每个知识点、原理、方法。如果你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我非常不建议直接使用⑤(同济教材),因为⑤比较精简,默认你听过课、有一定的基础功底(不然很容易造成机械记忆了原理结论,但不理解,不会用的尴尬局面)。而①无论是内容还是文风,都非常适合小白上手,或者用于需要进一步理解原理(特别是一些有简答题考查形式的院校)的学生夯实基础,以及最终的回归课本。本书的例题和课后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计算量很大,且老师并没有为了学生计算方便考虑特意设计题目,有些题“看似简单,笑里藏刀”,整体来说,题目的启发性非常高,不真正计算再对比答案的话很容易疏忽,以为自己会做,却由于眼高手低而没能领会出题人选题时的巧妙心意(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提醒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常“反客为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编入教材的例题、课后题)。精读课本我大约花费了3周时间。

②,利用教材中的课后题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理解转向实际应用。②是①的课后题答案,同时收录了一些其他院校的历年考研真题,我用的这个版本有一些解答错误,需要自己去发现订正。①中的所有例题与课后题(不包括课后思考题,因为我的复习计划把课后思考题放在了最后),以及②中收录的练习题、考研真题我都做了一遍,计算出了最后的结果,然后对比答案订正总结。虽然清华大学结构力学考试是不允许带计算器的,但这个过程为了节约时间我还是使用了计算器。个人感觉②这本书的主要价值还是在于①的课后题答案部分(虽然有一些错漏,但大体质量尚可,且都有解答步骤),其收录的例题和考研真题题型就像徐涛老师出的政治模拟卷一样,有一种又水又怪的大水怪感觉,不同的是徐涛老师的政治模拟卷我会错很多,而这些题目我基本上都是一次做对了,所以没有回头再看任何一眼。这里插一嘴,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标记出我的错题、我认为的好题,这些题目肯定会回过头来看的。这些课后题和附加题目我花费了大约3周的时间。

③,用来辅助理解①,这是我的个人选择,这本书中很多内容都超出了考研要求的难度和深度,我并不建议每一位考生都花时间细细钻研。但如果你时间充裕、有要将这门课理解的更为透彻的想法,你可以花时间钻研一下这本书,但不要只顾着着眼一处而失了大局观。这本书上面的许多内容作为①思考题的解答十分合适,而书上的习题我没有选择去做。这本书我大约花费仅1周的时间,原因是里面的很多知识我已经掌握,只需要深究一些启发性的难点问题。

第二阶段:练习,要有耐心,切勿眼高手低,不要盲目,注重思考,约3~4周,至10月中下旬。

④,刷题练习。在①②③之后,我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于是转而开始刷题练习,用题目来检验自己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加深理解,同时提高解题的熟练度。于玲玲的《结构力学》风格鲜明,废话不多,题中见真知,很适合刷题,刷到力法位移法的时候内心甚至会有点小崩溃,因为题太多了。这本书我选择性的放弃了一些题目,所谓放弃是指只看了题目,心里盘算一下思路直接对照答案。剩余的题目也都是我从头开始算到了最后结果再订正,这个时候我也是使用了计算器的。上面说的两部分的比例大约在2比8,在刷题过程中我会标记下日后需要温习的错题、好题,也会在书上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写一些批注。这本书中的题型较为常规、经典,缺乏新意,但经典之处可谓经典至极。特别是力法、位移法两篇,有许多重点题目和方法论,对理解结构力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说法虽然过激,但却不无道理,学通了位移法,也就学通了结构力学。对于结构力学的理解掌握程度的质的飞跃,一定发生在好好的理解、掌握了位移法之后。实际上,很多同学备考一年半载,画了不知道多少内力图,用力法位移法解过不知道多少题,你问他力法和位移法到底是个什么,他会愣在原地哑口无言。

第三阶段:总结,强化记忆,回头温习,形成知识网络,斩断基础知识的后顾之忧,约2周,至10月底。

⑤,温习,在“练习”的工作做完,也就是刷题工作暂停一个段落之后,我选择用⑤这套上下册的同济教材来温习,与①相反,这次是由厚到薄的知识提炼和提升过程,同济教材的简洁之风正好适合这项工作,本科就曾经使用过的教材也给我一种亲切感。这一遍复习,我只动手做了例题,没有做课后题(因为课后题本科是做过的,知道考点在哪里,对一些典型结构很敏感)。这项工作结束的时候,随便抓来一个学生,我自信拿着教材给他讲明白结构力学,是没有问题的,记住这句话,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是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你能否有自信做个老师,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题目不会做便是不会做,难掩人耳目,但基础知识的疏漏却很容易蒙混过关,而自己试着讲一讲,便能发觉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第四阶段:提升,基础知识是第一次飞跃,真题是第二次飞跃,发挥真题的最大价值,提升熟练度和准确性,约6周,至12月中旬。

⑥,真题反复做,不同方法做,对比分析做,规范解答做,手算计算做(因为清华结构力学不允许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好好画图做,做完要订正、总结和分析,还要和前面做过的练习题、课后题联动。我只使用了我购买的“真题”材料中的近10年真题,此外年份的题目我没有做。整个11月到12月中旬,我的前后时间安排大约是:花费约10余天的时间做和订正总结10年真题;花费约3~5天的时间重做总结①中标记的错题好题,并更新①中标记的错题好题;花费约一周的时间重做和订正总结10年真题(全部再做一遍);花费约一周的时间重做总结④中标记的错题好题,并更新④中标记的错题好题;花费约一周的时间重做和订正总结10年真题(全部再做一遍);花费约1~2天的时间扫尾①中更新标记的错题好题,做到全对;花费约3~5天的时间重做总结④中更新标记的错题好题,并更新④中标记的错题好题;花费约3~5的时间重做和总结10年真题,做到全对;花费约1~2天的时间扫尾④中更新标记的错题,做到全对;花费1~2天的时间刷了一遍小册子⑦。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我有见过有些同学报考A校但称自己A校真题已经做完了,在网上四处寻求BCDUFO学校的往年考试真题,理由是觉得这些学校之间的题目经常“互相抄”。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果真的是互相抄的,那也没必要机械的去重复,如果不是互相抄的,不同学校之间考试风格并不相同,借鉴意义就更加少了。依我所见,你手里的本校的往年真题,做不到全对(思路正确、过程标准、计算无误),就有必要重复做,重复练习,重复去悟。题海战术要慎重,通一题会一类,甚至用不同方法去通一题而会多类,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真题的结构图,和解题过程,一些特殊数字,做到心里能背下来也不为过。高校的命题组如果不是遭遇改革,出题风格往往在几年内较固定,即便遭遇改革,也会快速的趋于稳定,由此可见往年真题的意义重大。好比你给你女朋友买生日礼物(我不举男朋友的例子是我推测这篇结构力学经验贴的读者应该大多都为男生),你当然要小心观察、揣测你自己女朋友的喜好,如果你跑去到处问别人的女朋友喜欢什么,那是真的有点奇怪。

第五阶段:回归课本,九九归一,万变不离其宗,最后两周,稳住心态,回归本源,思路更加清晰。

前面提到的①中的全部课后思考题解答,在这一阶段用以查漏补缺,加强对基础的温习,还要留意解答用语的严谨和凝练,因为清华大学的结构力学是有较高分值的简答题目的。在最后的两周内,我除了每日选择几道真题保持手感,剩下几乎是完全的回归课本,也就是①这本书,每日花费在结构力学上的时间也大约减半(在最后的两周时间内政治英语的背诵时间会飙升,我自认为在两周前我的专业课复习已经比较充分,所以这两周的专业课用来回归课本,也减轻了其他科目的负担)。我本人在河北承德备考,考场在上海,我提前了几天飞往上海准备考试,出发的时候专业课只带了这一本课本和我最后一遍做真题时候做下的的几页极其凝练的笔记,我其它所有的真题、课后题解答、笔记在出发前全部扔进了垃圾桶。结构力学是我所有科目中最为自信的一门科目,在考场上我没有遇见任何一道不会做的题目,虽然最后只有139分,但考虑到我本人没法根除的计算失误、步骤扣分,这个结果也算不错,且也达到了我最初的目标分数。

最后,我在此随机设问几道简答问题,大家可以用来闯关,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1. 你知道结构力学解题原理中,功、力、位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吗,什么是“平衡-几何-本构”解法的思路,什么是“虚功-能量”的解法的思路?

2. 同样的结构与荷载,修改一下支座条件,你每次都能解答对吗(可以用软件检验),你知道出题人老师喜欢用哪几种支座条件来挖坑吗?

3. 你能系统的、有条理的说出平面杆件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吗,你知道射影几何在结构力学中关于无穷远点和无穷远线的常用几个定理吗?

4. 你真的了解自由度、计算自由度和瞬变体系吗(可以用①清华教材中的课后题来检验)?

5. 复杂桁架,你能灵活运用结点法、截面法吗?

6. 关于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在荷载和非荷载因素作用下各自的内力与变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是背下来的,还是能够推理出来?

7. 力法、位移法基本单元在特定荷载、非荷载因素作用下的内力图,你掌握的熟练吗?图乘法的常用几何知识,你掌握的熟练吗?

8. 你知道机动法做影响线的原理吗,你知道结构力学中都涉及哪些有关“功”的定理吗,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什么适用条件,都能被运用到了哪些场合,这些你都能推导吗,你能够利用这些原理简化解题过程吗?

9. 你对对称性在力法、位移法中的运用理解的透彻吗(建议精读于玲玲结构力学的对称性专篇部分)?

10. 现在让你头脑风暴脑海中关于力法、位移法的理论知识,用笔记录下来,你能写出多少字?

……

在回答以上10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虚心,不要觉得自己脑海里有个关键词的印象自己就了然一切了,不信你拿出纸笔来写一写,一道题目10分,你的总分有多少。类似的思考题目还有很多,当然还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