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国学专业研究生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一、定位与目标

新时期以来,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也正在逐渐复兴。在此背景下,国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为教育研究目的的教育科研机构,也已走过十二年的发展历程。

十二年间,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全面落实“创新国学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贯彻“大国学”、“新国学”的学科发展原则,不断探索,致力于恢复“和合贯通”“求知致道”的学术传统,同时努力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国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进行国学学科建设,已建立、健全了经学、国史、国文、子学、小学等专业学科门类,并创办了西域历史语言文化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国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经验。

国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差异性与同一性之统一,其特色是分类培养,国学院下设的五个教研室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培养各色优秀人才。

国学基础教研室下设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其目标在于培养既掌握传统小学的核心知识,又具备文献学、文学、史学、哲学广泛知识的人才,实现本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合理结合,凭借广阔的视野和严谨的学术为国学各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重视本专业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与国学院其他专业融合,并突出学科交叉。

经学与子学教研室开设基础课程、原典精读课程,旨在培养对国学尤其是经学子学有一定程度了解,熟悉中国经部、子部典籍,并能合理认识、分析的专业人士,为其进一步走上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打好专业基础。

国文教研室兼容传统文学课程与文字学、音韵学等国学基础课程,以大国学视野为指导,适应当前社会人文领域研究专精化的大趋势,培养立足于文学研究,贯通文史哲,具有全局视野的人才。

国史教研室本着“将历史研究作为古典学的基础,突出以史学研究作为古典学研究基本思路”这一原则,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脉络,使学生既具备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又能在文教、宣传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市场需求的人才。

西域历史语言教研室既开设一系列基础课程,又开设古藏文、蒙文、满文等多种语言与文献精读课程,丰富国学之内容,在国学的平台上将汉族与其他民族尤其是边疆民族统一起来,培养其学生一定程度了解西域历史语言,并熟悉边疆各民族语言、历史、宗教等文化,成为能进行合理认识、分析的专业人才。

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单一的培养方式是国学院的人才培养原则,国学院所培养出的人才也是立足于社会,既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拥有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不同的培养方式、不同的专业知识统一于社会、国家、人民的需要,实现国学在当今时代的新作用。

二、师资队伍

学院近些年根据发展需要,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并有效落实。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构筑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