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艺术留学机构不愿意接考研作品集?”,“明明都是申请研究生,都是辅导专业课程,为什么很多艺术留学作品集机构都无法承接国内考研作品集?”,“很多可以承接的机构,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为什么都是另一套课程理论?”。有这样困惑的学生,可能不只一两位,确实,无论国内院校,还是海外院校,其最终目的都是“读研”,但具体到申请中,我们就会发现,不能只看申请的目的和结果,还要重过程——区别于不同的“考研”政策,所以在具体的要求和申请条件上,差别就非常大。而这也是导致大部分艺术留学作品集机构和考研机构相互独立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国内外申请研究生有什么不同?作品集培训机构有怎样的侧重?
01、最终目的都是“读研”,但“政策”真不能一概而论
先说国内考研,大部分学校在遵循国内统一考研要求的同时,都有一些自己的筛查机制,总的来说都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初试:笔试+现场手绘
考试科目4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专业课(设计手绘/手绘快题,艺术史论/专业理论)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考题,此处仅以大部分院校做讨论
初试阶段一般在12月底,其中设计手绘/手绘快题需要学生现场创作,一般时间在3-6个小时内。(此处划重点:这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拥有非常强大的临场专业手绘能力。)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国内考研需要学生先自主选择导师,学校在公布当年招生简章时,就会同期公布当年招收学生的老师有哪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意向和兴趣方向来选择适配的专业导师。这一步通常是在初试开始前确定的。像我身边的一个案例,该学生选报电影专业,第一年没有考过,第二年想选报的导师不带学生,所以直到第三年,才考取成为那名导师的研究生。
学生在通过初试后(初试成绩2月中旬公布),会开始复试(3月中旬):
复试:笔试(专业&英语)+面试(包含专业面试)
这里就要说到前面的导师了,对于申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此时你就要带着自己的“作品集”去找导师面试复试。(这里甚至网传有一些“先到先得”的门道。)复试结束,通过的学生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而没有通过的学生还有一种选择——调剂,学生可以退而求其次,服从第二志愿调剂到相同或相似专业。
总得来说,国内的考研机制大致如此,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内最优质的艺术设计类大学,它的招生要求就有一些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初试阶段,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有两种要求,学术学位硕士都要提交至少一篇论文;而专业学位硕士则全部都要提交作品集,并且每个专业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作品集要求。比如设计学院专业学位就要求学生提交包含“作品集”,“个人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报告”在内的3样材料。
这一点与海外艺术院校非常相似,但是相较于大部分院校来说,和海外艺术院校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海外艺术院校的申请要求一般分为4部分:考语言,准备作品集,准备文书、成绩单、推荐信等书面材料,面试;总得来说这4部分已经基本构成了艺术留学的4大环节。
对比国内外“考研”,有这样几点不同:
/国内需要考政治,海外艺术院校不需要;
/都需要考英语,但侧重点不同;
/国内学生需要在一开始选导师,尽管不会与导师产生交集,但确定了导师往往也基本确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
/都要提交基本材料,但各有不同的提交需求和内容;
/重点:国内考研需要参加手绘设计考试;海外院校需要提交作品集,非特殊情况和申请政策,大部分不需要参加现场考试;
/国内院校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和考试科目,大部分都需根据具体学校做准备;但海外艺术院校虽也因学校而定,但总的来说作品集可以只准备一套;
/国内艺术院校学生复试未通过可以选择服从调剂;但海外艺术院校却只能尝试argue
国内考研和海外艺术院校硕士申请可以说差别非常大,也正因如此,所以才会导致各作品集培训机构的教学有具体侧重,各有不同。
02、申请“政策”各有侧重,机构课程有具体“所指”
对比国内考研和海外“考研”,总体对比来看:
整体倾向-
尽管国内考研有统一的标准、流程,和基本统一的打分制度,但是不同院校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不同的考题。从院校方来反推就是:国内艺术院校在公布当年的考研信息时,大多都会一同公布考生需要阅读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学生可以自主购买阅读,以便应对考试。
体现在机构中就是:大部分机构都是针对具体院校或者专业的集训类培训班,涵盖了初试、复试、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全部内容辅导,有冲刺班、强化班、基础班、巩固班等。尽管大部分考研机构都已经能做到课程维度上广泛且专业了,但在专业课辅导环节,也很难做到国内所有院校都覆盖,能做到辐射10所以上院校或者专业的机构,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但艺术留学却不同,一来,因为海外艺术院校没有公共课的考察,所以不同的艺术院校并不会提供教材给学生作为参考材料。
二来,艺术留学可以按照国家来谈“普适性”,比如美国总体来讲,大多数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性逻辑;而英国院校则多关注学生对于社会性、全球性话题的探讨和思考。总的来说,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笼统的套路可遵循,甚至对于部分优秀学生,一套作品集只需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要求稍微调整排版,就可以同时申请英美澳加多国的学校。
体现在机构中就是,大部分机构的课程都不会圈定具体的院校申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