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哪些人不得考公务员  > 「科举趣话」宋朝哪些人能考公务员?和尚、道士、胥吏不行

「科举趣话」宋朝哪些人能考公务员?和尚、道士、胥吏不行

前言

宋朝是科举取士的成熟期,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应试资格进一步放宽。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朝“取士不问家世”,跟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一样,这可是广大普通子弟的福音,但基本的资格条件还是有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古代科举考场

一、品行端正,没受过刑事处罚

古代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十分重视官员品行,品行差的不准应考,但关于品行的规定比较宽泛,如“不孝不悌,痕状彰明”,很难考察,只有“曾犯刑责”一条容易衡量,意思是“曾触犯刑律,被刑事处罚的”,一律不准应考。如宋太宗淳化三年曾颁布诏书规定:

“州府仔细辨认……曾遭刑责之人,并不在解送之限。”

这条规定与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如出一辙,不少地方在资格审核时需要考生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那么,什么算是“曾遭刑责之人”呢?宋真宗景德三年曾规定:

“贡举人因事颠举及永不得入科场,非被杖者,并许复应举。”

宋朝刑罚分笞、杖、徒、流、死五种,也就是说受杖刑及以上刑罚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二、职业经历清白,没当过和尚、道士、胥吏

古代职业众多,社会阶层分明,受重农抑商传统政策影响,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较低。

唐朝明确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朝一开始也禁止“工商杂类”参加科举,但后来放宽了这一限制,只规定当过和尚、道士的人不能参加科举,即便“还俗”以后也不行。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下诏规定:

“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

古代官吏殊途,吏被称为“小吏”、“胥吏”,属于政府部门临时工,地位很低,被出身正途的“官”视为“杂流”,在宋朝被禁止参加科举。

宋太宗端拱二年,供职于中书门下的吏人应举及第后被授以官制,宋太宗得知后居然下令取消此人官职,勒令其返回中书门下继续当小吏,这兄弟也够倒霉的。

宋朝虽然不允许和尚、道士、胥吏参加科举,却不限制这些从业者的子孙参加,这就打破了阶层限制,使得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入仕做官,改变命运。

科举殿试图

三、不在亲属服丧期内

古代特别重视孝道,在职官员逢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去世,都要辞官回家服丧,谓之“丁忧”,最长的要服丧三年,服丧期间不准婚嫁、宴饮、作乐。

若违反服丧期限的规定,说明此人不孝,允许台谏弹劾,轻则免官降职,重则开除公职。

不是官员的,服丧期内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一旦隐瞒实情被发现,不仅取消资格,还会受到处分——朝廷的思路是,一个不孝之人,以后怎么能考中进士做个好官呢?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开封府郭颜参加科举考试,被发现仍在服丧期间后,结果“罚铜,永停取应,配蔡州衙前”,不仅被罚款,永久不得参加科举,还被罚服衙前役,代价可谓惨重。

四、身体健康,不影响履行岗位职责

身体健康是古今一致的录用公务员标准,与健康相对的是残疾。

宋朝把残疾人分为三等:残疾、废疾、笃疾,《宋刑统》规定:

1、“诸一目盲、两耳聋、手无二指、足三指、手足无大拇指、秃疮无发、久漏下重,如此之类,皆为残疾”,大致相当于五官功能不健全、手指脚趾不完整四肢不全者;

2、“痴哑、侏儒、腰脊折、一肢废、如此之类,皆为废疾”,大致相当于哑巴、侏儒、脊柱弯折、缺少一支胳膊或腿者;

3、“恶疾、癫狂、二肢废、两目盲,如此之类,皆为笃疾”,大致相当于疯子、瞎子、缺少双臂双腿者。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曾下诏规定:

“自今进士及诸科贡举人被废疾者,诸州不得解送,礼部不授牒。”

也就是说,身患废疾的,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那比废疾更严重的笃疾肯定也不能参加。

至于残疾,如果情况不严重,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的。比如《吹剑录外集》曾记载,南宋理宗淳祐十年状元方梦魁,“右足跛,左目瞽”,瘸了一只脚,瞎了一只眼,仍可录用。

明经取士图

五、本地应举,不得冒名籍贯

宋朝举子在参加礼部会试前,需参加所在州府(军监)的发解试,发解试应在籍贯所在地参加,但因为不同州府(军监)的发解额多少不一,有些举子便投机取巧,跑到发解额多、不是本乡的地区应举,称为“寄应”,类似现在的高考移民,跑到北京、天津、新疆等地高考。

宋太祖开宝五年曾下诏禁止“寄应”:

“应天下贡举人,自今并于本贯州府取解,不得更称‘寄应’……违者,具名以闻。”

然而,此种现象屡禁不止,宋太宗淳化三年又下诏规定:

“应举人今后并须取本贯文解,不得伪书乡贯发解。州府仔细辨认,如不是本贯……并不在解送之限。”

综上所述,宋朝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与前朝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对应试者本人在品德、职业、身份、身体状况、服纪、籍贯等方面还是有一定要求,这与当前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资格条件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宋朝科举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参考资料:《宋会要辑稿》、《宋会要补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实录》、《通典》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