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咏物诗高考真题解析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咏物言志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咏物言志题材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咏物言志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花犯·苔梅中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④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③婵娟:形态美好。④琅玕:翠竹。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半蟾,弯月。幺凤,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①怆悢(liàng):悲伤。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二句中“奇”字,总写出了凤凰自视甚高、不同凡俗、高蹈于世的形象特点。B.第三到六句以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等举动刻写了凤凰品格、志向和抱负。C.第九十句中“商风”即秋风,点明了凤凰所处的环境,诗中“摧藏”与《孔雀东南飞》中“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内含不同。D.凤凰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诗中以此来比兴和象征,使诗歌主题隐晦而曲折。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主旨。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纸鸢[明]彭友信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风筝[《红楼梦》]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纸鸢就是风筝。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抓住风筝依仗细线牵动的特点来进行体物肖形。B.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清明”这一意象,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C.“如此”指春风可以让风筝高飞,平实的语言里充满写作机趣,启发读者深深思考。D.“游丝”本指飘荡在空中的飞丝,这里指拉住风筝的线,用来暗示探春远嫁的命运。6.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鸢》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唐·吴融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桃花唐·罗隐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中,为了写出桃花的娇美,吴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罗诗则用了衬托和用典。B.吴诗开篇就直写桃花的繁盛娇艳,罗诗却先写桃花触碰人的衣襟而散发出袅袅香气。C.吴诗用“灼”“融”二字写出桃花的美,与罗诗中的“间”“遮”有异曲同工之妙。D.吴诗中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美好愿望,这与罗诗中三四句的内容一致。8.这两首诗都以桃花为吟咏对象,但两诗中的桃花形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创作于开元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不凡,先说洁白画绢之上现出风霜肃杀之气,然后再点明原因,生动地勾勒了画鹰的气势。B.中间两联具体描绘画上的苍鹰,“耸身”写其动态,“侧目”写其静态,“绦镞”描摹其饰件,极为传神。C.尾联承上,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寄寓深意,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之志。D.本诗与王维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10.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可以通过题诗来阐发画面以外的心理意趣和情感。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D2.这几句既是状物,也是抒怀,具有双关性。先用“破”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梅三两朵残蕊呈现在苔须间的鲜明的视觉效果;后用“明珠轻委”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梅花在苔须间的明艳,也象征山河蒙尘如明珠暗投,借此寄寓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意韵深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理解错误。“余香空翠被”的意思是“梦醒后仅留下梅花的余香”,着重在“空”字,表达的是怅然若失的凄怆心境。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本题,首先弄清楚“托物寄意,运意高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借外物来寄托情感,情感的立意高远”,然后据此赏析诗句。这三句的意思是:梅花如今也是三两朵的残蕊罢了,稀稀落落的点缀在草木萦茸之间,梅花点点如珠飘落,似有摇落之恨。这首词托物言志,既是写梅,更是写人,以梅寄托人的情感。这几句表面是看是写梅花飘落,有摇落之恨。联系注释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词人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山河蒙尘如明珠暗投,借此寄寓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这就是“托物寄意”。而由小小的梅花抒发了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这样宏大苍凉的情感,可以说是“运意高远”。【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3.C4.①抒发抒情主人公壮志难酬的悲哀、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本诗托物言志,以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的形象自喻抒发自己的有志难施的痛苦。②表达诗人极度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但恨非处位,怆恨使心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③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的不满之情。诗人借“商风”和“非位”含蓄地表达了不满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内含不同”错误,“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意思是秋风摧折了凤凰的羽翼,写出了凤凰所处环境的恶劣,蕴含有壮志难酬的悲伤。摧藏,受挫,伤心、悲痛。与《孔雀东南飞》中“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内含相同。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中凤凰应为阮籍自况,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诗人以凤凰自况,根据“摧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可以推知,诗人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的。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5.B6.(1)从风筝高飞靠“一丝”句可知,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力。(2)从风筝靠“儿童手”“摇尾昂头”及“儿童疾走莫漫狂”可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3)从“春风那可常”“朝来雨声骤”“又是清明候”句可知,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错误。“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是说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这里的“清明”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但“清明妆点最堪宜”的意思是说风筝是清明时最合适的装饰。这里的“清明”并非一语双关。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的能力。“一丝斗上云霄际”是说风筝凭借一根丝绳而直上云霄,由此说明了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力的道理。“摇尾昂头如得意”,是以拟人的手法写风筝趾高气扬的样子;再结合“舒卷只在儿童手”可知,顺势并非一成不变,得意也是有所凭借的,所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更是以劝告的口吻,直接说明了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的道理。“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是说时节的变化自有定数,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作者也一语双关,暗示社会自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7.D8.同:两诗都写到了桃花的美艳芳姿,绚烂盛开之态。异:吴诗由眼前的桃花想象千万株桃树、千万树桃花,并由此引出诗人的愿望。罗诗还写了桃花的凄凉境遇,并以桃花自喻,借桃花的艳丽和凄凉境遇,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这与罗诗中三四句的内容一致”错,两首诗内容不一致。罗三、四句“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是用典,用“艳拂文君酒”、“红欹宋玉墙”自况文追相如、宋玉,表达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物象的能力。同:两诗都写到了桃花的美艳芳姿,绚烂盛开之态。吴诗首句写桃花的繁盛娇艳——满树的桃花。烂漫红艳,如妩媚女子,娇美无比。“满树”就树花之“满”,写桃花之繁;“烂漫”从桃开之状,写桃花之盛。“红”写桃花之色;由于有“满树”、“烂漫”作铺垫,这“红”的色彩,就显得浓郁而热烈。“万枝丹彩灼春融”——千枝万树的桃花,红艳如火,仿佛杷春天都烧融了。次句仍写桃花的繁盛艳丽,诗意却推进一层,笔力也较首句更重。首句仅就一树桃花着笔,次句则由一株而扩展到千枝万树,那千枝万树的桃花,就像一片燃烧着的炽烈的火海。映红了碧草、青山、溪流……春天的万物,仿佛都为它炽烈而娇艳的色彩所融化。罗诗前两联意在说明桃花的香艳,天气和暖桃花触碰衣襟,散发出袅袅的香气,“漠漠香”中的“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第二句,茂盛的桃花隔开梅花遮住了柳树超过了梅柳的芳姿,这句通过桃花和梅柳对比,映衬出桃花的芳姿更加的卓越。异:吴诗由眼前的桃花想象千万株桃树、千万树桃花,并由此引出诗人的愿望。“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一是希望桃花不仅能装点春色,供人观赏,还能结成果实,给人享用;二是希望桃树长生不死,世世代代开花结果,造福人类。两句从虚处落墨,从桃花本身去想象,立意又在桃花之外,使主题进一步深化。罗诗还写了桃花的凄凉境遇,并以桃花自喻,借桃花的艳丽和凄凉境遇,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第三、四句:数枝红艳的桃花枝条随风摆动,引来卓文君在当垆卖酒,一大片的桃树红艳的枝条倾斜在墙头,好比东家之子向墙内窥探。这是用典,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意在自喻,桃花的惊艳喻自己的才华高超。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日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飘零即逝的冷落凄凉。最后一联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的感慨:故乡山下的桃花也是如此,回头看春风心中顿生悲伤之情。9.D10.①补出了苍鹰蓄势搏击的心理活动,以及激昂威猛的气势。“风霜起”写出了诗人看到画作时觉得它“挟风带霜”的心理感受;“思狡兔”传神的写出苍鹰欲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意趣,突出了绘画的艺术效果。②补出了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尾联“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将“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托物言志,借咏“画鹰”来表现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D.“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理解错误,本诗诗人借鹰言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而“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唐代王维《画》中的内容,没有用到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起句用惊讶的口气说: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风霜起”写出了诗人看到画作时觉得它“挟风带霜”的心理感受。“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思狡兔”传神的写出苍鹰欲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这几句更加传神地表现了苍鹰的心理活动、搏击的激情及威猛的气势,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意趣,突出了绘画的艺术效果。“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托物言志,借咏“画鹰”来表现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