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殿试

殿试(Palace examination),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金榜题名”指的考试,考试在皇宫大殿举行,且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施行的一系列考试中,属于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之制,则始于武则天。其于改大唐国号为大周之天授元年(690年)开科,在东都洛阳上阳宫洛成殿亲躬策士,开殿试之先河;直至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973年)方成常制。后经元明两代,内容多有损益,形式屡经变更,至清代最受重视,亦最为严密成熟[1][2]。

殿试地点最初在天安门外,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改在太和殿前丹墀(台阶)。遇风雨则移入太和殿东西两庑。雍正元年(1723年)起在太和殿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内,遂成定例。殿试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2]。试卷题目,为经史时务策一道,即以《四书》《五经》文中摘句为题目[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