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0】结合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明什么是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
(1)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4)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
答案:异词同字是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如(1)中的“歸”义为“赠送”,
(2)中的“歸”义为“回家”,属于异词同字。
异字同词是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字来记录。
如(3)、(4)中的“悌”“弟”,都表示“孝悌”义,属于异字同词。
2.【1610】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1)A.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A.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答案:
(1)中,A 句的“春秋”指春天和秋天,是两个单音词连用; B 句的“春秋”指年龄,是一个复合词。
(2)中,A 句的“社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是两个单音词连用; B 句的“社稷”指国家,是一个复合词。
辨别依据:(1)(2)中的 B 句,两个单音词的意义不再是其原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了专指义,所以是复合词。
3.【21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找出其中的复合词,并以此为例说明确认复合词的主要标准。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3)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答案:(1)年龄。(2)春天和秋天。(3)土地神与谷神。(4)国家。
两个单音词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原来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才可以认为是复合词。
如(1)的“春秋”和(4)的“社稷”。
4.【1310】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按照两个音节的语音关系给下面的联绵词分类,并据以说明各类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窈窕 仓促 流连 从容 逍遥 蹉跎 犹豫 参差
答案:
(1)双声联绵词:仓促 流连 犹豫 参差。
(2)叠韵联绵词:窈窕 从容 逍遥 蹉跎。
语音特点:双声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
叠韵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
5.【14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与括号中的今义比较,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1)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义:制造))
(2)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今义:儿子)
(3)子爲父死亡所恨。(今义:怨恨)
答案:(1)造:前往,到...去。差异类型:古代义项消失。
(2)子:子女。差异类型:广度宽窄的差异.。
(3)恨: 遗憾。差异类型:程度深浅的差异。
6.【2008 考期】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并说明其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子爲父死亡所恨。
(3)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之。
答案:
(1)臭:气味。变化类型:范围宽窄的差异。
(2)恨:遗憾。变化类型:程度深浅的差异。
(3)贿:赠送财物。变化类型:色彩褒贬的差异。
7.【110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并說明其古今異義詞的細微差別。
(1)東至于海,西至于河。
(2)子爲父死亡所恨。
(3)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答案:(1)河,黄河。后泛指河流,属于广度宽窄的差别。
(2)恨,遗憾。后来表示怨恨,属于程度深浅的差别。
(3)谤,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后来表示恶意中伤,属于色彩褒贬的差别。
8.【0410】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
(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
(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
(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
(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
(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
答案:古今词义的差别,有 4 种情况:
(1)词义特点的差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今义侧重行为本身。
(2)广度宽窄的差异。如“坟”,古义范围大于今义;“焚”,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3)程度深浅的差异。如“恨”,古义轻,今义重。
(4)色彩褒贬的差异。如“下流”,古代是中性词,今有贬义。
9.【19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归纳它们所体现的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1)獻魚者曰:“天暑市遠,賣之不售,思欲棄之,不若獻之。”
(2)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3)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答案:
(1)售:卖出。古代“售”强调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属于词义特点的变化。
(2)爪牙:武将、猛士。古代“爪牙”指捍卫国家的“武将”“猛士”,现代汉语中指“帮凶”“走狗”。
古代是褒义词,现代是贬义词。属于色彩褒贬的变化。
(3)河:黄河。古代“河”指黄河,后来泛指河流。属于表义范围的变化。
10.【2010】解释下列句子中“引”字的意义,并归纳“引”的词义引申的脉络。
(1)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2)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3)項羽乃悉引兵渡河。
(4)故知持權引謗,招幸者非己。
答案:(1)引:延请。(2)引:开弓。(3)引:导引、率领。(4)引:招致。
引申脉络:开弓→导引(率领)→延请→招致
11.【1504】解释下列句中“理”的意义,指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说明判断本义的依据。
(1)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2)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
(3)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答案:(1)治理,引申义。(2)道理,引申义。(3)有条理,引申义。(4)治玉,加工玉石,本义。
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义项。“理”的义符的“玉”,表示与“治玉”相关。
12.【15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指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据此说明怎样确定字的本义与引申义。
(1)發:A.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B.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2)解:A.胡虜益解。
B.及入,宰夫將解黿。
(3)道:A.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答案:(1)A.射箭,本义。 B.打开,引申义。
(2)A.松懈,引申义。 B.分解、解剖,本义。
(3)A.道路,本义。 B.政令措施,引申义。
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义项,与字形的关系密切。引申义是由本义发展出来的,与字形的关系相对疏远。
13.【16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说明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据以归纳引申义与本义联系的
类型。
(1)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2)A.晉獻公欲假道於虞以伐虢,
B.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答案:
(1)信 A:言语真实,本义;B:相信,引申义。联系类型:因果关系。
(2)道 A:道路,本义;B:道理、规律,引申义。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4.【19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归纳词的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类型。
(1)A.叔孫戴伯帥師會诸侯之師侵陳。
B.宋人背北杏之會。
(2)A.酌以大斗,以祈黄耈。
B.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答案:(1)A.会合;B.盟会。联系类型:动静关系。
(2)A.酌酒的器皿;B.斗星。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5.【12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
(1)間
A.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 B.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2)關
A.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B.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
答案:
(1)間 A:缝隙,本义; B:一会儿,引申义。 联系类型:时空关系。
(2)關 A:门闩,本义; B:关卡,引申义。 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6.【1704】解释下列句中“防”的意义,并归纳“防”的词义引申脉络。
(1)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3)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4)以防止水。
答案:(1)规范、标准。(2) 禁阻、防止。(3) 堵塞。(4) 堤坝。
“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一堵塞一禁阻、防止一规范、标准。
17.【1810】解释(1)(2)(3)句中“發”的意义,并在(4)(5)(6)句加下划线的词中指出与之对应的同义词。
(1)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發:
(2)使桓公發倉困而赐貧窮。發:
(3)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發:
(4)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
(
5)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6)遣使者黄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答案:(1)發:颁布。与(5)“颁”同义。(2)發:打开。与(4)“启”同义。(3)發:派遣。与(6)“遣”同义。
18.【17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并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1)①失時不雨,民且狼顧。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2)父命呼,唯而不諾。
答案:
(1)顧:回头看。睨:斜着看。差异类型:性状情态不同。
(2)唯:答应,用于应答地位、辈份高的人。诺:答应,用于应答地位、辈份相同或低于自己的人。差异类型:情感色彩不同。(或适用对象不同)
19.【1510】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据以说明各组词之间的差异属于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的哪种情况。
(1)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2)賓客主恭,祭祀主敬。
(3)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②失時不雨,民且狼顧。
答案:
(1)饥: 吃不饱,腹中空;餓: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没有进食。差异: 程度轻重不同。
(2)恭:外表有礼貌; 敬:内心尊敬。差异:侧重点不同。
(3) ①望: 向远处看;②顧:回头看。差异:性状情态不同。
20.【16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意义,并据以说明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
(1)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3)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4)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答案:
(1)鼓:名词,一种乐器。
(2)鼓:动词,击鼓。
(3)小:形容词,“大”的反义词。
(4)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在于:
词的活用是临时的用法,活用后的用法不是词的固有语法属性;兼类则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
法功能,并且这些语法功能已经是固定的,不是临时的。例如:(3)中的“小”是固有的用法。(4)中的“小”是词类活用。(1)中的“鼓”是名词,(2)中的“鼓”是动词,属于词的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