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双碳研究生研究方向  > 大赛速递

大赛速递

赛道三:双碳+电子与信息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网络与通信、多维信息处理、新一代网络、三维视频技术、电子科技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与仪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测控、微纳制造、光电信息存储、互联网+创新设计、未来人居设计、未来城市及支撑技术体系、数字建筑与智能制造等。

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工程、疫苗工程、制药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海洋技术与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

赛道六: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体系构建、企业碳配额测算与信息披露、碳金融与绿色发展等。

赛道七: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碳种植业、低碳养殖业、农业固碳扩容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等。

✦✦

04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武汉理工大学全体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均可参加。

✦✦

05

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需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其报名参赛的资格由参赛选手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每位参赛选手可同时选择多个赛题进行参赛,不同方向可以拥有不同的团队,支持跨学院、跨专业自由组队。

指导老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

参赛单位说明: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培养单位为该团队的参赛单位。

✦✦

06

时间安排

提交参赛作品时间:6月30日—7月10日

专家评选时间:7月11日—7月20日

决赛阶段:7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07

竞赛形式

初赛阶段:初赛采取匿名评选的形式。根据各赛道的专业方向,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评委,评委将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创新计划书进行匿名评分,根据各赛道报名情况,每个赛道选出最多10支队伍入围决赛阶段,并于2023年7月20日左右公布初赛结果。

决赛阶段:决赛采取线上或线下答辩展示的形式,项目团队成员答辩10分钟,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

08

奖项设置

校赛经评审入围的作品,每个赛道按参赛作品的 10%、20%、30%分别设置校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未参加校内赛的团队和项目,原则上不能参加国赛。

✦✦

09

作品提交及咨询

入围决赛的参赛团队需在决赛前提供答辩展示材料,用于决赛的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 PPT 讲解方案,具体提交时间将会在初赛结果公示后进行说明。

✦✦

10

其他说明

1.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和项目内容等参赛信息不能进行调整或更改。

2.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将根据实际需要举办专题讲座及参赛培训。

✦✦

11

附件及获取方式

附件:

1. 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报名汇总表

2. 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参赛报名表

3. 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创新计划书(模板)

提取码:stds

研之声

供稿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审核 | 王佩佩、金琴

排版 | 李嘉祺

校对 | 郭 娜

责编 | 田晓露

格物致理 吾自有声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