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公共卫生硕士学位(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是国际上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主要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检验与检疫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我校于2014年获得公共卫生硕士(MPH)学位授权。现有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与检疫、环境医学与卫生监督和卫生事业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学科拥有科研用房约1200 m2;拥有LC/MS、ICP/MS、生物辐照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Morris水迷宫、斑马鱼饲养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Beckman高速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发射荧光仪等仪器设备。近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2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奖5项。学校先后与湖南省CDC(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深圳市CDC、长沙市CDC、衡阳市CDC、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等单位建立了MPH实践创新基地。采取南华大学和实践创新基地双师型带教的培养方式进行MPH研究生培养。
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检验检疫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部门。
一、培养目标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健康中国大局,立足地方,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公共卫生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风险控制、媒体应对、现场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力求达到公共卫生各行业的准入知识与技能要求,完全适应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能够引领地方公共卫生事业进步潜质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通过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2.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熟悉一定卫生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知识。
3.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专业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
(1)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2)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3)设计、实施和评价公共卫生项目的能力;
(4)对人群健康、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监测的能力;
(5)卫生事业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运用于本学科。
二、培养方式
1. MPH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践基地和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导师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时,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 MPH研究生培养以提高研究生专业技术为主,与职业资格挂钩。要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是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3. 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能力。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及职业技术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
4. 采取灵活培养方式,研究生可在校内培养,也可由学校与科研院所、疾控中心和医院等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培养内容:能运用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主要研究新发与再现传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营养相关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放射工作人员多发病以及虫媒生物监测与生物危害等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核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测及疾病监测与控制;研究免疫规划、营养干预、社区干预、健康教育干预等预防及控制效果评价。
2.卫生检验与检疫
培养内容:能运用理化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等原理与方法,开展水质、空气、土壤、食品、化妆品、生物样本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研究常见环境污染物、环境病原物、生物标志物、食品中有害物质等检验检疫新方法和新技术。制定检验检疫卫生标准,提供快速、准确、灵敏的检验检疫方法。
3.环境医学与卫生监督
培养内容:能运用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等原理与方法,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食品、化妆品、医疗机构中的卫生学问题进行监督和评价等工作。主要研究相关危险因素及人群健康状况监测、危害评价,实施卫生政策、卫生立法及卫生监督、卫生监测及危害评价。尤其侧重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等卫生监测监督方法、政策或法规等,如研究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辐射危害的防护、诊断和治疗,核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理。
4.卫生事业管理
培养内容:能运用卫生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卫生政策分析、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研究方法、医疗保障体制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开展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应急管理、健康管理、医药教育管理、医药科研管理;主要开展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及绩效评价等研究工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才。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1. 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2. 课程学习时间:上课方式为在校全日制授课,课程学习一学期内完成。
3.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8个月,其中在疾控中心、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基地科室轮转进行专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8个月,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实践时间不少于10个月。
4.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5门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第1学期: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
第2-4学期:基地专题讲座与公共卫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践相结合,完成实践报告,原则上通过执业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考试。
第5-6学期:现场专题实践(导师所在的二级学科)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完成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五、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为保证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在读期间,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培养计划,按质量如期完成课题选题、设计、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答辩几个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 文献阅读
(1)文献阅读50篇以上。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在选题前、设计、研究、论文写作中广泛查阅文献,要求查阅文献50篇以上,根据课题需要阅读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并建好文献阅读档案和做好阅读记录。
(2)文献阅读报告6次以上。每学期不少于1次的文献阅读报告。
2.论文选题及形式
(1)选题。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需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一般是实践部门的指令性项目或课题。
(2)形式。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深入详尽的调研报告、深度案例分析或针对某一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分析报告。研究生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导师组的联合培养下确定,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或应用价值。
3. 开题报告及评价
(1)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发给参会人员。
(2)开题报告评价。第三学期内完成。在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组成考核小组(专家由5~7组成,其中至少有4名研究生导师和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地指导人员)进行评审。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分结果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划进行论文工作。如因某种原因,需要改选课题时,也必须在学科会议上重新报告审定。会后,可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1周内修改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学科带头人签字后,交学院备案。
4. 学术交流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学术研讨会议,要求研究生具备中英文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硕士生在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
5.实践环节
(1)实践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研,参与科技竞赛、科研实践及科研创新等活动;培养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的能力。研究生培养结合公共卫生医师规范性培训,原则上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能获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执照。
(2)考核标准。完成实践基地5个科室的轮转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登记表的填写,评定成绩为及格以上;完成1项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评定成绩为及格,获校级立项为中等、省级立项为良好、国家立项为优秀;完成1份3000字以上的公共卫生专题实践报告,并进行答辩,成绩需合格;参与两项相关专业操作技能现场考核,成绩需合格。
6.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研究生从政治素养与团队精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论文进展、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个人总结与汇报;专业实践技能考核包括实践环节中科室轮转、科研创新项目申报和两项专业操作技能现场考核。
(2)成绩评定。中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按我校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及研究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执行。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专家组对MPH研究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学籍,作退学处理)。MPH研究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之前,通过中期考核。
7.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是考核学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对学位论文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公共卫生专题实践报告属学位论文中期进展考核内容。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专家对研究生公共卫生专题实践报告、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并给出评价成绩,依据论文中期检查的结果,可做出继续论文工作、延期答辩或终止培养的建议。学位论文进展报告评价成绩分为优(A)、良(B)、合格(C)、不合格(D)等四级。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不合格者一律不许参加论文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评价记录均应在学位点、学院、学校存档。对于不能按期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需由研究生本人提出延期检查的申请报告,由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报研究生处批准。同时相应推迟答辩时间。对于无故不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将停止其学位论文的后期工作,不授予相应学位。
8. 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MPH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深入详尽的调研报告、深度案例分析或针对某一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分析报告。论文应表明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法。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格式按照南华大学研究生处的统一要求撰写,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在本学科领域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不含中文文献综述)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未达到要求者不能申请答辩。
(2)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修改定稿后由学院经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通过后,统一邀请国内同行专家评阅,方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要求有2名以上(包括2名)专业相关副高级以上专家,其中至少有1位是本专业研究生导师。
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论文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人组成,其中至少2人是校外公共卫生行业专家。导师可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会,但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进行审阅和答辩,作出是否通过答辩的决议。
(3)学位授予。授予医学领域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六、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