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般切工 (FAIR),常简称F级。
代表粗糙度为35%的钻石切工,仍然是优质钻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钻石反射的光线不及G级切工。
3、好切工 (GOOD),常简称G级。
代表大约25%的钻石切工,是钻石反射了大部分进入钻使内部的光,比VG级便宜的多。
4、非常好切工 (VERY GOOD),常简称VG级。
代表大约15%的钻石切工,可以使钻石反射出和标准等级切工的光芒,但是价格稍低。
5、理想切工(EXCELLENT),常简称EX级。
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质量钻石才能达到的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一种高雅且杰出的切工。
这5种切工等级就是我们说的“EX”、“VG”、“G”、“F”、“P”级。
钻石的切工对钻石的亮度(也叫钻石的火彩)有很大的影响。钻石即使有完美的颜色(color)和净度(clarity),但是不理想的切工也会令钻石暗淡无光。钻石的切割好坏是受到一系列的数据的影响的,它的圆度、深度、宽度以及琢面的均匀度都决定着钻石的光度。在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切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的。
一颗钻石上各部位的名称:
直径(Diameter):钻石的宽度。
台面(Table):指钻石N个平面中最大那个平面。
冠部(Crown):从腰部到台面顶部的部分。
腰围(Girdle):绕钻石最宽部分的周长。
亭部(Pavilion):从腰部到底面的部分。
底面(Culet):钻石末梢的琢面,好的尖底面肉眼看不见,级别为None或Small。
深度(Depth):从钻石的底面到台面的高度。
切工对钻石火彩的影响
1、切割比例决定火彩
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钻石的切割比例(PROPORTION),是指钻石的各个部位相对于钻石腰部直径的比值及主要的切割角度。切割比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钻石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程度以及钻石是否“出火”,因此是评价钻石的重要参数之一。
2、抛光与对称性决定火彩
钻石的抛光和对称性是切工程序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抛光的等级描述了钻石表面的光滑度,对称性等级则指钻石各切面的排列。比较差的抛光质量直接影响钻石的光学效应。不平整的表面上,光线产生漫反射,以造成钻石切面的表面暗淡无色,发出浑浊不清或比较暗淡的光线。对称性的偏差使得入射的光线或钻石本身存在的光线不按照设计的的路径运动。
关于钻石的抛光和切面的对称等级说明都清楚详细地列在了每份钻石分级报告里。对于钻石的抛光、GIA和HRD对称等级分为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中国国检分为:EX(优)、VG (很好)、G(好)。要避免抛光和对称级为F级 或P级的钻石。因为这种等级的对称度的钻石切面可能极大地误导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以至于影响了钻石的亮度。钻石的抛光和对称性的测量很合理,并且用作切工的分级标准,这样使我们很容易地了解钻石的反射光如何。
八大切工
上面我们讲的切工都以标准切工(圆钻)为例,但大家也看到了,圆钻虽说是最常见的形态,在钻石上,八大重要切工你要了解一下。
1、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的。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 Tolkowsky)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对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但一颗四尖的原石,按这样比率切割,损失的重量最多。因此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别。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国琢型,其他有德国琢型、欧洲琢型等。
2、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椭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世纪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至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
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
3、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领结效应。
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 1)。 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4、榄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榄尖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时期
也译为马眼形切工或者舟形切工。 此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领结效应。
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尖角对称、无缺损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纪中期,由比利时工匠发明,此种切工被不断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
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尖角处和亭部刻面产生的亮度和闪烁降低了包裹体的可见度,也稍“提高”了钻石的颜色级别,并且同样重量的方形切工钻石与圆形切工钻石相比,外形显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适合用于钻石紧密排列的无缝镶嵌,这是其他形状的钻石所无法做到的,但镶嵌时需要保护尖角。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心形钻石的外形评价主要注重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
7、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阶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钻石的方形外腰围,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较扁,底尖收成线状。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眼包裹体,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达60%至70%之高。
外形轮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线面必须严格平行。
8、外形:矩形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
镶嵌时至少应以四爪镶嵌的形式来固定四个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证镶嵌的牢固安全。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