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农业硕士真实月收入  > 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的背后

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的背后

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反映城乡变革

——“讲好我国农民增收和实际生活水平的真实故事”学术研讨会侧记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此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近日举行的“讲好我国农民增收和实际生活水平的真实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看待农村的居民增收、消费水平、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展开讨论,为讲好农民增收和实际生活水平的真实故事畅所欲言。

“如果这个产业可以挣钱,一定可以吸引年轻人回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孔祥智表示,他2023年暑期在山西调查时发现,农机合作社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有的合作社成员干了几十年,已经60多岁,就把儿子带回来了。好几个人都是儿子大学毕业回来,帮着父亲干,每年都可以挣上百万元。“在外头就业,大学毕业生能挣多少钱?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回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13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为农民增收贡献大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研究室主任刘长全表示,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个收入结构中占比上升,反映了国家城乡关系的变革。

孔祥智也表示,新世纪以来,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还是工资性收入,这是城镇化带来的贡献。所以,还是要扩大农民到城市、到城镇务工的队伍,提高相关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定地在外务工。

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在增长,并且也有结构性的变化。虽然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支出的比重还是33%,但是整个食物的篮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长全介绍,过去谷物和薯类食品在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当中占比超过60%甚至70%,现在可能还不到50%。动物源食品可能要占到30%,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在动物源食品中,过去农民吃猪肉居多,现在增加了牛羊肉和水产品。动物源食品、食物消费的多元化都在显著上升,这背后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实强调的就是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面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变化的需求。”刘长全说。

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在2012年的时候是8.4%,2022年的时候为9.8%,这个指标上升是不是说明农民的医疗负担更重了?刘长全表示,过去农民有很多大病是不看的,因为有了医疗保险才去看病。因此,医疗支出占比的上升,其实体现了医疗保障水平的上升。农村居民寿命也在增长,相应也会带来疾病的问题,所以医疗支出增长是必然的。这个指标背后体现的是社会的变革、进步。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起第一个科技小院。其做法是把农业专业的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推动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更紧密地结合,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服务,切实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个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广,成为高校与农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效结合的精准扶贫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祁晖介绍,外国留学生现在也进入了科技小院,比如马拉维、坦桑尼亚等国的农业部政府官员来农大读硕士,也得到小院待一年。毕业回国之后,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建起了科技小院,把中国的经验带到了非洲。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农村的生活场景和城市的生活场景完全不同。在农村,很多东西是不用支出的,但是在城市里面是必须要支出的,比如物业费、水电费等。“在农村的场景里面,月收入2000元,每月支出200元,一月存下1800元,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也表示,农村居民面临两个市场体系,一个是市场化的方式,另一个是邻里互助的方式,比如一家种的菜,吃不了给邻居家吃,这是非市场化的。另外,农村的文化生活这几年亮点比较多,这也是农民实际生活状况改善的重要体现。

姜长云认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在进一步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要重视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视角来解决好制约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前提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可考虑以下路径:

一是通过持续推进城镇化,通过转移农民来富裕农民。现在城镇化率还没有到峰值,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

二是通过产业发展来促进农民增收。只有产业发展,农民在乡村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