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农业推广硕士有哪些专业课程  >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村发展领域)培养方案 (2020年)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村发展领域)培养方案 (2020年)

一、培养目标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农业运营与管理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新型多功能农业与区域发展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多功能农业开发和农村区域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三段式培养。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应在每年4月份前提出申请。申请须经指导教师同意,由学院审核,研究生院批准。申请延长学习期限的,每次申请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学校不负责延长学习期间的一切培养费用,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延长学习期间的住宿安排。研究生超过学制年限3个月,不办理延长学习时间手续的,视为自动退学。超过规定的最长在校年限的(含休学、保留学籍)的,视为自动退学。

三、研究方向

在发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领域)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乡村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为使农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适应多功能农业开发利用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要,开设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多功能农业与乡村新业态              2、农村发展规划

3、 农村社会发展                        4、农业农村发展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2、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校外实践研究应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单位进行,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设置框架和总学分要求

1、根据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农村发展规划与管理的应用水平,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重点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2、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本领域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多功能农业》和《农业经济学》两门课程,补修课在70分以上为合格,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涵盖农村社会学、发展理论与实践、农村区域规划、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农民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3、必修环节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开学第一学期制定培养计划、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如下:

文献综述:以多功能农业与农村发展为主要内容,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应用。要求查阅60篇以上与选题有关的专业文献,其中外文资料至少10篇以上,阅读后写出不少于6000字的书面报告。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等。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主讲

教师

考核方式

备注

0000826

研究生英语

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

60

2

1

叶明光等

笔试

公共课

合计

7学分

00008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36

2

2

蔡光明等

笔试

00008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Natural Dialectics

18

1

2

陈学敏

笔试

0000837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Modern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36

2

1

刘飞翔等

笔试

1561830

农村社会学  Rural Sociology

40

2

1

符彬

考试

领域主干课

合计14学 分

1561831

发展理论与实践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40

2

3

罗加玲

考试

1501802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36

2

1

邓横山

考试

1561832

农村发展规划

Rural development plan

40

2

3

朱朝枝

曾芳芳

考试

1561833

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40

2

2

王文烂

考试

1561810

休闲农业与区域发展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40

2

2

范水生

苏宝财

毛丽玉

考试

1561818

农村发展案例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design

40

2

2

胡延福

刘飞翔

考试

学位课最低要求21学分

公共必修课

0000840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16

1

1,2

待定

考试(在线课程)

公共选修课

0000827

研究生口语

Oral 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

30

1

1

外教

口试

0000841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

32

2

1,2

待定

考试(在线课程)

0000830

日语

120

3

1-2

林秀珍

考试

专业选修课

1561814

应用计量经济学

Monographic Study on

Applied Econometrics

40

2

3

占纪文

考查

1561834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40

2

2

潘国亮

考查

1561835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

Rural governanc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40

2

2

温铁军

邱建生

考查

1561821

山区经济与发展

Mountainous Economy Development

40

2

2

苏宝财

洪燕真

毛丽玉

考查

1561822

中外乡村发展与比较

Rur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30

1.5

1

毛丽玉

符彬

笔试或

报告

1561820

农业景观设计

Agricultural Landscape Desgin

30

1.5

3

潘国亮

考查

1561823

创意农业专题

Creativ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4

1

2

黄立洪

占纪文

笔试或

报告

1561824

生态文化专题

Topics of Ecological Culture

24

1

2

胡延福

符彬

考查

1561819

农村发展经典文献导读

Classic Texts on Rural Development

40

2

1

罗加玲

王晓

张俊娜

考查

选修课最低要求 12学分

补修课

15008b15

多功能农业

Multi-function agriculture

40

2

1

范水生

苏宝财

毛丽玉

150008b17

农业经济学

Agricultural Economics

40

2

2

占纪文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为必修环节,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实践报告,参加实践考核,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6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合计

本专业总学分≥3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3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六、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根据选题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本环节6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七、学位论文

(一)论文开题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战略规划等。

3、农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尽早确定研究课题,尽早开展科学研究,一般应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论文选题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最迟在第三学期末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选题一经通过论证,应严格认真执行,如有更改,应重新论证。

4、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并有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开题评议小组成员3-5名,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其中1-2名是专业实践领域的专家。(开题包含文献综述)

(二)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攻读本领域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学校最新文件执行。

八、毕业要求

本专业硕士生申请学位授予前,满足(1)、(2)、(3)、(4)选其中三项,同时满足(5)~(11)可选项中的一项:

(1)研一期间至少参加一个读书会或文献阅读会,阅读与本学科(或相关专业领域)经典书籍、代表性论文(农区推荐目录或自荐)20本(篇)及以上,撰写不少于十篇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由导师审核通过(研一结束提交读书笔记审核单,交由系里存档);

(2)研二期间独立完成一篇特定区域的乡野调查报告或乡村发展建议报告(主题自选或专业教师统一指定),研二结束后由农区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集中评审,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达到合格以上通过;

(3)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与符合专业领域要求的调研或实践不少于3次或累计不少于15天,要求提交图文并茂的实践日记,由项目组织者或带队老师评价并签字,最后系主任审核通过;

(4)在校期间以导师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生有参与论文工作并有署名(排名不论),在大学学报(不含增刊)及以上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且文章字数必须在3500字以上;或以导师做为通讯作者,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与毕业论文相关的CN论文;

(5)在校期间参与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举办的各类作品竞赛一项,有参赛获奖证明;

(6)参与农业硕士案例有1篇(含)以上入选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中需要同时有学生署名和指导教师署名);

(7)在校期间参与学科竞赛,取得1项(含)以上全国赛个人或团体三等奖(含)以上奖项,或取得省赛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含)以上奖项,赛事范围由专业考核小组认定;

(8)在校期间参与本学科(或相关领域)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需为项目组成员)1项(含)以上;

(9)在校期间以第一完成人(或导师第一完成人,学生第二完成人)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被省级及以上内部刊物采纳1篇(含)以上;

(10)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被全国性学术会议录用1次(含)以上;

(11)对专业发展有贡献的创新创业活动,有获奖证明或相关证书,经由系实践考核小组认定。

九、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云南三村》;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内发的村庄》;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

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的危机与出路》、《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沈红:《边缘地带的小农:中国贫困的微观理解》;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

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分工论》、《自杀论》;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菊与刀》;

查尔斯·莱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失衡:断裂社会运作逻辑》、《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陆益龙:《户籍制度》、《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爱德华·埃文斯-普理查德:《论社会人类学》;

费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吕德文:《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村治模式》;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

罗红光:《不等价交换:围绕财富的劳动与消费》;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刘朝晖:《超越乡土社会:一个侨乡村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

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

杨方泉:《塘村纠纷:一个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与社会》;

兰林友:《庙无寻处:华北满铁调查村落再研究》;

朱凌:《灰村纪事:草根民主与潜规则的博弈》;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云南三村》;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内发的村庄》;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

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的危机与出路》、《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沈红:《边缘地带的小农:中国贫困的微观理解》;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

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分工论》、《自杀论》;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菊与刀》;

查尔斯·莱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失衡:断裂社会运作逻辑》、《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陆益龙:《户籍制度》、《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爱德华·埃文斯-普理查德:《论社会人类学》;

费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吕德文:《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村治模式》;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

罗红光:《不等价交换:围绕财富的劳动与消费》;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刘朝晖:《超越乡土社会:一个侨乡村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

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

杨方泉:《塘村纠纷:一个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与社会》;

兰林友:《庙无寻处:华北满铁调查村落再研究》;

朱凌:《灰村纪事:草根民主与潜规则的博弈》;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刘健芝、萨米尔.阿明等,《抵抗的全球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美]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西方的掠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英]克鲁泡特金,《互助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晏阳初,《晏阳初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年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严海蓉 、潘毅、 顾静华 、古学斌 ,《社会经济在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01

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中国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上、下)》,群言出版社,2014-11-01

(法)弗朗索瓦吉普鲁 著,龚华燕 ,龙雪飞译,《亚洲的地中海:13—21 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新世纪出版社,2014-01-01

秦晖,金雁 著,《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语文出版社,2010-01-01

温铁军,《解读苏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温铁军等,《重庆新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十一、教授委员会主任:

        教授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