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BZ0502003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8学分,总学时120,理论96,实验(见习)24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课程的教学可通过采用讲授、演示、讨论、任务驱动和实验课等方式进行,以护理专业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五版教材,按照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熟悉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治疗要点;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运用护理程序,写出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进行疾病的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制定护理措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一丝不苟为病人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养成细致观察、反应敏捷、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
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
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
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
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
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肺部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的护理。
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肺炎的病因分类。
2.肺炎的诊断要点。
3.肺炎的治疗要点。
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
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重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
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肺脓肿
【目的要求】
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
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
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2.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4.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
【目的要求】
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
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大咯血窒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
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
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
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
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
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
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支气管扩张症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
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
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
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
义及评价。
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
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
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
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
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4.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
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
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理
措施,尤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
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
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治疗原则、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3.了解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型、分期。
【教学内容】
1.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
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4.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
5.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6.“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计划。
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阻塞性肺气肿
【目的要求】
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
4.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验室检查特点: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动
血气分析。
2.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要点。
3.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要点。
4.阻塞性肺气肿的常见并发症。
5.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6.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阻塞性肺气肿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
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二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癌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2.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
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癌的肺外表现。
3.熟悉肺癌的治疗原则。
4.了解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和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
1.了解肺癌的流性病学概况。
2.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3.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
4.肺癌的诊断要点,尤其是肺癌的早期信号。
5.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评价。
6.区别肺癌的各种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
状和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7.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适应证与选择。
8.肺癌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9.肺癌出院治疗病人和肺癌高危人群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节 胸腔积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腔积液的护理。
2.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胸腔积液产生于吸收机制。
【教学内容】
1.胸腔积液产生与吸收机制。
2.胸腔积液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3.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4.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
5.胸腔积液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胸腔积液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胸腔积液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 自发性气胸
【目的要求】
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重点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熟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用治疗方法。
3.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
1.自发性气胸的病因。
2.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特点。
3.自发性气胸的X线特征。
4.自发性气胸一般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粘连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5.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
6.气胸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气胸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节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目的要求】
1.理解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定义。
2.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4.掌握呼吸衰竭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并根据典型病例
讨论分析,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教学内容】
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
2.呼吸衰竭的病因。
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
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
7.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
8.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
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11.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3.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
2.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3方
面的诊断,护理评估。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特点。
2.掌握“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 “焦虑”
等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
3.熟悉上述5个症状的病因。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
功能的分级标准、治疗要点和常用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
3.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
4.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
5.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
6.了解心力衰竭预后。
【教学内容】
1.慢性心力衰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左心衰竭、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3.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保健指导。
4.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保健指导。
5.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6.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
7.急性心力衰竭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
2.掌握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等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
特点、治疗要点和护理。
3.熟悉心律失常病因。
【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
2.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
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的病因。
3.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心脏瓣膜病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了解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心脏瓣膜病的定义,常见类型,各类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特点。
2.各类心脏瓣膜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各类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
4.各类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要点,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要点。
5.各类心脏瓣膜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心脏瓣膜病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绞痛的症状、体征、临床分型、治疗要点和护理。熟悉冠
心病的病因和分型。
2.掌握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
3.熟悉冠心病病因。
4.熟悉心肌梗死病因、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了解冠心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6.了解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分型。
2.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
3.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症状、体征和临床分型。
5.心绞痛、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6.心绞痛、心肌梗死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心绞痛、心肌梗死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判断标准、一般表现、并发症、非药物治疗
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高血压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
3.了解其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高血压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2.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诊断要点。
3.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4.高血压的预后,高血压的一般表现,并发症及临床类型;非药物
治疗要点,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应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要点。
5.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评估和诊断。
6.高血压护理计划。
7.高血压病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心肌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应的保健指导。
【教学内容】
1.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
2.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要点。
3.心肌病的护理与相应的保健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和护理。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机制、保健指导。
3.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诊断要点及预后。
【教学内容】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诊断要点及预后,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与保健
指导。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心导管检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适应证和禁忌证。
2.理解心导管检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
和术后护理
【教学内容】
1.起搏器的功能、类型、适应证、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指导。
2.心脏电复律适应证、禁忌证、电复律种类与能量选择、护理。
3.冠状动脉造影术:简要介绍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详讲护理措施及依据。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要介绍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护理措施。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学会准确全面地评估消化系
统疾病病人的思维方法。。
2.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各脏器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2.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种类。
3.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重点。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呕吐、腹痛、腹泻的护理评估内容、临床意义、常用护理诊断及
相应护理措施。
2.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与病因。
【教学内容】
1.呕吐的概念、病因与临床意义。
2.腹痛的概念、病因与类型。
3.腹泻的概念、病因与临床意义。
4.呕吐、腹痛、腹泻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目标和护理
措施。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胃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2.熟悉急、慢性胃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与其他护理诊断。
3.了解急、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急、慢性胃炎的概念。
2.急、慢性胃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急、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5.急、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点。
6.急、慢性胃炎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7.急、慢性性胃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和
保健指导。
2.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要点。
3.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
【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的概念与类型。
2.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要点。
4.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典型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体征。
6.各种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7.消化性溃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类型。
8.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要点,各方案的代表性药物及其药理机制、服用方
法与副作用。
9.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10.为消化性溃疡病人提供全面准确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腹水治疗、肝硬化的护理
评估重点、相关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肝硬化的治疗原则和实验室检查。
3.了解肝硬化的概念、病因和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肝硬化的概念。
2.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肝硬化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4.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
5.门脉高压形成后侧枝循环建立的机制。
6.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形成的机制。
7.肝硬化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异同。
8.肝硬化的饮食护理。
9.腹水的治疗与护理。
10.肝硬化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11.肝硬化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节 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2.熟悉原发性肝癌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肝癌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原发性肝癌的癌肿标记物检测。
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4.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5.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
6.原发性肝癌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二节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分期、临床表现、护理评估重点、相关护
理诊断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2.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和诊断要点。
3.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病因和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
1.肝性脑病的概念与病因。
2.肝性脑病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肝性脑病的诊断要点。
4.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5.肝性脑病的诱因。
6.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
7.避免肝性脑病诱发因素的措施及理论依据。
8.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9.治疗肝性脑病药物的选择、应用、副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10.肝性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1.肝性脑病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节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重点、相关护理诊断以及相应
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与治疗要点。
3.了解急性胰腺炎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急性胰腺炎的概念。
2.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类型。
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
4.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6.比较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下列方面的异同:病
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面的异同。
7.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
8.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护理。
9.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
10.为急性胰腺炎病人提供全面完整的保健指导。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节 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出血量估计、出血是否停止判断,
相关护理诊断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2.熟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治疗要点。
3.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治疗原则。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5.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诊断要点。
6.不同病因所致出血的药物选择以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7.三腔气囊管插管撤管时的注意事项与置管期间的护理。
8.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
9.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保健指导。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掌握泌尿系统护理评估的内容、重点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教学内容】
1.肾脏的大体解剖和显微结构。
2.泌尿系统护理评估的项目及评估重点。
3.经皮穿剌肾活组织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的护理。
4.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及其临床意义。
5.肾小球滤过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6.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浓缩和稀释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7.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8.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的评估。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掌握水肿护理评估的内容、临床意义、常用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
及其依据。
【教学内容】
1.尿路剌激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2.高血压、多尿、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
管型尿的定义。
3.肾区疼痛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4.水肿的类型、发生机制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特点。
5.高血压的类型、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6.各类尿异常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7.水肿护理评估的内容、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小球疾病的概念;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3.了解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
2.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3.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急进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理诊
断和预后。
3.掌握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教学内容】
1.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预后。
2.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
果。
3.休息、利尿剂、降压药物、抗生素和透析在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具体
选择、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4.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护理评
估、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理诊断和预后。
3.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肾病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和预后。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解
释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4.对症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治疗中的具体选
择、应用、临床意义及主要副反应。
5.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
“体液过多”这一护理诊断在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上的异同。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尿路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常用护理诊
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
理诊断和预后。
3.了解尿路感染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尿路感染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预后。
2.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的异
同点。
3.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性菌尿、再发性尿路感染抗生素
治疗的选择和具体应用。
4.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慢性肾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护
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理诊断和预后。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慢性肾衰竭的概念、病因、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预后。
2.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3.比较慢性肾衰竭早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指出各期的实验室
划分标准及临床表现特点。
4.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及其发生机制。
5.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液透析的装置、适应证、禁忌证。
2.理解血液透析时肝素的应用。
3.掌握透析时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教学内容】
1.透析装置:简介透析器、透析液、透析机与透析用水。
2.简介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
3.血液通路:介绍动-静脉外瘘和动-静脉内瘘。
4.透析时肝素的应用:详细介绍常规肝素化、边缘肝素化、局部肝素化、低
分子量肝素、无肝素透析。
5.血液透析病人的观察与护理:重点讲解透析前、后的护理。
6.透析期间病人的指导:重点讲解透析期间的饮食指导。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内容、重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血液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血液病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内容】
1.造血系统的构成。
2.血液的组成。
3.血液病的分类。
4.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项目及评估重点。
5.血液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的项目、正常值以及异常改
变的临床意义。
6.血液系统疾病的概念与临床表现特点。
7.血细胞的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8.血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9.血液系统护理评估的内容及其护理意义。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出血或出血倾向、继发感染护理评估的内容、临床意义、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内容】
1.贫血的常见原因与临床表现。
2.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3.继发感染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4.骨关节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5.贫血、出血或出血倾向、继发感染的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
断与相关因素及其相应的护理目标。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贫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常用药物的作
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
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贫血的分类、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3.了解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贫血的概念、分类、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2.贫血的发病机制。
3.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4.贫血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与临床意义。
5.病因治疗在贫血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出血性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筛选试验、病因防治及各项
止血措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
护理措施及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要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
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出血性疾病的
分类和归类诊断的特殊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诊断要点。
2.出血性疾病的概念。
3.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4.血小板和血管性与凝血性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5.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6.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病因防治的特点。
7.止血措施在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选择和应用。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白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白血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
护理措施及其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2.熟悉白血病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理诊断和预后。
3.了解白血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急性白血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3.急性白血病支持治疗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4.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的过程、方案及常用化疗药物主要毒副作用。
5.急性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6.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器官和组织浸润的特点。
7.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8.慢性白血病的诊断要点。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要点的异同。
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
其他检查结果的异同点。
11.慢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提供保健指导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熟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3.了解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生理功能,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生理。
【教学内容】
1.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生理功能。
2.营养病和代谢病的定义和分类。
3.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生理。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内容。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功能检查、定位和定性检查以及病因检查的项目.
常用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熟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
3.了解常见症状体征的常见原因。
【教学内容】
1.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身体外形的改变、进食或营养
的异常、排泄功能的异常、疼痛。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依据、并进
行正及护理评价。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提供正确有
针对性的护理。
2.熟悉其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义、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2.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的特点。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特殊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4.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诱因和临床表现。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项目和临床意义。
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要点。
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要点。
10.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131碘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用法及主要副作用。
11.甲状腺危象的防治和护理。
12.浸润性突眼的防治和护理。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
第五节 库欣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的护理。
2.熟悉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定义。
2.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4.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诊断、护
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
7.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
第七节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糖尿病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的护
理。
2.熟悉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糖尿病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2.1型.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3.酮体.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定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5.糖尿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项目和临床意义。
6.糖尿病的诊断要点。
7.糖尿病的治疗要点。
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昏迷的治疗的异同点。
10.糖尿病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11.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
12.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
13.糖尿病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护理
【教学内容】
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提供正确有针
对性的护理。
2.熟悉其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定义。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要点。
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7.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指标。
8.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实施护理评估。
9.皮肤完整性受损、疼痛、口腔粘膜改变、焦虑、潜在并发症:慢性肾
衰竭等常见护理诊断、护理诊断。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计划,及其理论依据。
11.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
1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护理
第三节 病毒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护理。
2.熟悉流行性乙脑、狂犬病的护理。
3.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的护理。
【教学内容】
1.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3.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4.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5.登革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6.艾滋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护理
第五节 细菌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霍乱、菌痢的护理
2.熟悉伤寒、霍乱、菌痢的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内容】
1.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2.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3.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预后。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
1.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
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常见原因。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头痛、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
障碍、运动障碍。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常见原因。
3.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护理依据、正确的护理评价。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脑血管疾病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
护理。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脑的血液供应.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
1.脑梗死: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其理论
依据、健康教育。
2.脑栓塞:脑栓塞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要点。
3.脑出血:脑出血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
查、诊断要点、脑梗死的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
标、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保健指导。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八节 癫痫
【目的要求】
1.掌握癫痫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熟悉癫痫常见症状体征。
3.了解癫痫常见症状体征的常见原因。
【教学内容】
1.癫痫的定义
2.癫痫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
3.癫痫的临床表现。
4.癫痫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癫痫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癫痫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癫痫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九节 重症肌无力
【目的要求】
1.掌握肌肉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熟悉肌肉疾病常见症状体征。
3.了解肌肉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常见原因。
4.了解骨骼肌的神经支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教学内容】
1.重症肌无力的定义
2.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
3.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4.重症肌无力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重症肌无力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保健指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神经系统做为人类七大系统疾病,是本课程重点学习的章节,而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均集中在:1.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护理评估要点、治疗要点。2.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的内容。3.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难点是:1.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2.护理程序的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五会”和“三强化”,会采集健康史、会专科护理操作、会书写护理病历和制定护理计划、会进行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强化”,强化临床意识、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强化整体护理观念,使学生既可达到培养计划德育培养要求,又可达到业务培养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和知识点的不同需要,尝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问题引导启发式(PBL)教学法、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教学法(即学生自学加自制课件加自己讲解加自我评估)、情境模拟教学法、临床见习、床旁讲解和演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校的内科护理学的网络学习平台正在建设,建成后同学们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
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学生进行临床见习,由理论课老师和临床科室老师共同带教,每个科室见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见习报告,校内实验课随机抽考,成绩均为形成性评价得主要组成部分。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8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2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5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0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第七章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12第八章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5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12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病例分析5种考试题型构成。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60%。
3. 评价方法:本课程形成评价主要以教学任务布置、课后作业、单元小测验、发言、案例讨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性评价以理论考试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手机平台等,学生可进入网络课堂打开题库随机测验,并可定期与老师在线进行病例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方便学生课后自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书:《内科学》(第七版,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参考书:《病理生理学》(第七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